高中历史的主观题要怎么答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做好高中历史主观题,要从以下二个方面着手
(一)审题:
将审题训练和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因为审题本身也是一种提取信息的过程。在审题训练中,我们强调审时间、地点、关键词、提示语、材料来源,审问题(根据材料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时又可以反过来给人以提示),这些都可以作为培养提取信息能力的基本方法。阅读材料不仅要读正文或表格内数据、图片的主体,还要读提示语(含表内提示语、表外提示语)、注释、材料来源、标点符号、图片的背景等,不要放过任何细节;既要考虑显性信息,又要注意联系所学知识分析隐性信息;既要重点突破,又要兼顾全局。审题必须把握“一、二、三”:
“一”是指“一个前提”,即“读懂读透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标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二”是指“两个原则”,即“充分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立足材料,联系课本”。首先是“充分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信息”是指与设问相关的内容,往往是材料的中心或主旨。如果有效信息没有被发现,就不能很好地完成问题的要求而影响得分。其次是“立足材料,联系课本”。材料所展示问题的角度不一定与课本完全相同,比如某一个历史事件,课本可能主要叙述其积极性的一面,而材料可能展示其局限性的一面,联系课本是必要的,应该把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与课本所学的相关知识挂上钩,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析。
“三”是指构思答题的“三个步骤”。即“一看”,看有几个设问;“二找”,找出设问中的求答主题(或项目)和限制条件;“三答”,根据设问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时,最好采用“序号化”,如:①②。
(二)根据设问做答:
在考试的时候,很多学生经常没有明确设问就答题,所以往往出现漏答丢分的现象。非选择题一般有四种设问:一是“根据材料回答”。一般可分根据一段材料或几段材料提问,这种问法的答案一般可由材料直接或间接得出。对于这种试题考生可以根据分数值逐条从材料中找出并适当归纳,一般一分一点,不必妄加论述;二是“根据(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一般有根据一段材料和所学知识提问与根据几段材料和所学知识提问两种,这类问题和答案不能全部从材料中得出,部分答案必须要结合所学相关知识来回答。考生要根据材料中时间、关键词判断出要考查的知识范围,再结合这部分知识进行回答。三是“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回答”。这种提问方式是将材料中所涉及的都拿来当作有效信息处理,既提供了题目的思考方向,又设置了新的情境,理解和把握好材料是作答的关键。四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这种提问方式就是从所学知识出发去探寻问题的答案。此类问题中材料只是起到创设情境的作用,完全要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根据设问做答的“五字诀”──述、论、析、比、评
“述”,即叙述。答题时一般按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表达,但要注意的是:(1)题目要求的知识点一定要涉及,不必展开,更不可遗漏。(2)对于概括性较强、时间跨度较大的,要先划分历史阶段,再按阶段回答问题。
“论”,即论证。论证首先应该判断观点和论题的正误,标准有两个:一是实践的标准,二是理论的标准。论证要摆事实,讲道理,首先要用充分的事实证明观点和命题的正确或错误,然后要做出相应的说明、结论或总结。答题强调列举史实要充分和全面,说服力强。
“析”,即分析。一般先要回答“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回答“为什么”。要求考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把历史现象、时间、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去分析其原因、背景,揭示事物的本质,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历史作用、影响和历史地位,从而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比”,即比较。对于有比较项目的问题,可以按照要求进行比较;对于没有给出明确比较项目的问题,很多考生往往不知道比什么、怎样比,答题无从下手。掌握下列方法和原则就可以比较完整的进行比较。
方法:以一个事件或者人物为中心,列出相关的项目;然后与另一个对比。
原则:(1)比较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背景、历史条件和目的。(2)比较历史现象的内容、特点、特征、性质、实质。(3)比较事物成败的原因、历史作用、地位、影响、经验和教训等。
“评”,即评论、评价、评析等。要想评论正确,要做到以下几点:(1)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看问题。(2)评论问题的观点立场要正确。(3)评论要以事实做论据。
二、答题失误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学生应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审题能力弱、提取信息不全面、提取信息不准确、不能剔除无效信息等。阅读材料不够冷静、细心,慌乱中没有发现可以利用的信息,特别是图表题,经常出现这样的错误,丢分非常普遍。只要在阅读中把材料彻底读通读懂读明白,正确完整地回答问题才会有保证。
2、不能把材料提供的信息和课本学习相结合,只用课本知识或只用材料信息答题,不能两者互补,致使思维不够辩证,答题内容不全。
3、答非所问或者遗漏知识点。答题中要注意问题的设问,有几个设问就回答几个问题,一问一答,要层次清楚。不要把几个设问混起来回答,要知道,判卷给分是各个设问分别给分的。
4、观点的错误,立场的错误,使答题出现较大的偏差。常出现的错误是:不实事求是,按现在的社会情况和意识去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不是客观地按历史发展规律评价事物,而是凭个人的感情和主观臆断评价。
5、答题针对性差,东拉西扯,不着边际。因此,在答题中要仔细审读题目要求,问什么就答什么,紧扣题目,逐层作答。
6、空发议论,缺少史实论据,或者只列举史实而没有评论。切忌答题只摆史实不讲道理,更忌空讲理论而没有史实做依据。
7、论述杂乱无章,前后无序。克服的办法是要按顺序答题。在回答每一设问的过程中,或按时间顺序,或按事物的因果关系顺序,或按逻辑关系顺序答题,要做到逻辑严谨,层次清楚,条例清楚,语句通畅连贯。
8、文字书写潦草,使阅卷人无法辨认。因此在答题中一定要书写工整。
(一)审题:
将审题训练和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因为审题本身也是一种提取信息的过程。在审题训练中,我们强调审时间、地点、关键词、提示语、材料来源,审问题(根据材料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时又可以反过来给人以提示),这些都可以作为培养提取信息能力的基本方法。阅读材料不仅要读正文或表格内数据、图片的主体,还要读提示语(含表内提示语、表外提示语)、注释、材料来源、标点符号、图片的背景等,不要放过任何细节;既要考虑显性信息,又要注意联系所学知识分析隐性信息;既要重点突破,又要兼顾全局。审题必须把握“一、二、三”:
“一”是指“一个前提”,即“读懂读透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标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二”是指“两个原则”,即“充分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立足材料,联系课本”。首先是“充分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信息”是指与设问相关的内容,往往是材料的中心或主旨。如果有效信息没有被发现,就不能很好地完成问题的要求而影响得分。其次是“立足材料,联系课本”。材料所展示问题的角度不一定与课本完全相同,比如某一个历史事件,课本可能主要叙述其积极性的一面,而材料可能展示其局限性的一面,联系课本是必要的,应该把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与课本所学的相关知识挂上钩,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析。
“三”是指构思答题的“三个步骤”。即“一看”,看有几个设问;“二找”,找出设问中的求答主题(或项目)和限制条件;“三答”,根据设问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时,最好采用“序号化”,如:①②。
(二)根据设问做答:
在考试的时候,很多学生经常没有明确设问就答题,所以往往出现漏答丢分的现象。非选择题一般有四种设问:一是“根据材料回答”。一般可分根据一段材料或几段材料提问,这种问法的答案一般可由材料直接或间接得出。对于这种试题考生可以根据分数值逐条从材料中找出并适当归纳,一般一分一点,不必妄加论述;二是“根据(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一般有根据一段材料和所学知识提问与根据几段材料和所学知识提问两种,这类问题和答案不能全部从材料中得出,部分答案必须要结合所学相关知识来回答。考生要根据材料中时间、关键词判断出要考查的知识范围,再结合这部分知识进行回答。三是“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回答”。这种提问方式是将材料中所涉及的都拿来当作有效信息处理,既提供了题目的思考方向,又设置了新的情境,理解和把握好材料是作答的关键。四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这种提问方式就是从所学知识出发去探寻问题的答案。此类问题中材料只是起到创设情境的作用,完全要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根据设问做答的“五字诀”──述、论、析、比、评
“述”,即叙述。答题时一般按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表达,但要注意的是:(1)题目要求的知识点一定要涉及,不必展开,更不可遗漏。(2)对于概括性较强、时间跨度较大的,要先划分历史阶段,再按阶段回答问题。
“论”,即论证。论证首先应该判断观点和论题的正误,标准有两个:一是实践的标准,二是理论的标准。论证要摆事实,讲道理,首先要用充分的事实证明观点和命题的正确或错误,然后要做出相应的说明、结论或总结。答题强调列举史实要充分和全面,说服力强。
“析”,即分析。一般先要回答“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回答“为什么”。要求考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把历史现象、时间、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去分析其原因、背景,揭示事物的本质,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历史作用、影响和历史地位,从而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比”,即比较。对于有比较项目的问题,可以按照要求进行比较;对于没有给出明确比较项目的问题,很多考生往往不知道比什么、怎样比,答题无从下手。掌握下列方法和原则就可以比较完整的进行比较。
方法:以一个事件或者人物为中心,列出相关的项目;然后与另一个对比。
原则:(1)比较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背景、历史条件和目的。(2)比较历史现象的内容、特点、特征、性质、实质。(3)比较事物成败的原因、历史作用、地位、影响、经验和教训等。
“评”,即评论、评价、评析等。要想评论正确,要做到以下几点:(1)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看问题。(2)评论问题的观点立场要正确。(3)评论要以事实做论据。
二、答题失误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学生应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审题能力弱、提取信息不全面、提取信息不准确、不能剔除无效信息等。阅读材料不够冷静、细心,慌乱中没有发现可以利用的信息,特别是图表题,经常出现这样的错误,丢分非常普遍。只要在阅读中把材料彻底读通读懂读明白,正确完整地回答问题才会有保证。
2、不能把材料提供的信息和课本学习相结合,只用课本知识或只用材料信息答题,不能两者互补,致使思维不够辩证,答题内容不全。
3、答非所问或者遗漏知识点。答题中要注意问题的设问,有几个设问就回答几个问题,一问一答,要层次清楚。不要把几个设问混起来回答,要知道,判卷给分是各个设问分别给分的。
4、观点的错误,立场的错误,使答题出现较大的偏差。常出现的错误是:不实事求是,按现在的社会情况和意识去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不是客观地按历史发展规律评价事物,而是凭个人的感情和主观臆断评价。
5、答题针对性差,东拉西扯,不着边际。因此,在答题中要仔细审读题目要求,问什么就答什么,紧扣题目,逐层作答。
6、空发议论,缺少史实论据,或者只列举史实而没有评论。切忌答题只摆史实不讲道理,更忌空讲理论而没有史实做依据。
7、论述杂乱无章,前后无序。克服的办法是要按顺序答题。在回答每一设问的过程中,或按时间顺序,或按事物的因果关系顺序,或按逻辑关系顺序答题,要做到逻辑严谨,层次清楚,条例清楚,语句通畅连贯。
8、文字书写潦草,使阅卷人无法辨认。因此在答题中一定要书写工整。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