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人喜欢三国演义?
在日本,有很多《三国演义》的译本、刻本和改写本。《三国演义》现存最早的外文译本,就是1689年(日本元禄己巳,清康熙二十八年)日本僧人湖南文山翻译的,题目叫《通俗三国志》共五十卷。这个译本既根据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又参考了陈寿的《三国志》,忠实古朴,在日本几经翻刻传抄,至今仍在流行。这之后,日本又陆续出版了各种各样的《三国演义》的译本。这当中有节译本,有全译本,有的配以绘画,有的以现代小说笔调重新改写,既有面对一般读者的,还有专以少儿为读者对象的。在江户时代,日本出版了以图说为主的《绘本通俗三国志》,受到平民的广泛喜爱。近现代日本翻译三国作品的第一人当属吉川英治,他略去了冗长的战斗描写,采用“七实三虚”的办法,对原作进行文字修改加工,以迎合日本读者的口味。并将人物加以日本化,获得了很高评价。日本的“三国迷”遍布全国,他们自发组织的“三国迷俱乐部”就有上百个。
1995年版的《日本书籍总目录》中,关于“三国”的著作就有106种,而这还远远不是实际上出版的全部。如此汗牛充栋的“三国”书中,大都属于实用性之作,诸如《三国志的人际学——脑力开发实践讲座》,《诸葛孔明的组织改革》、《三国志——市场指南》、《三国志的智慧》等等。
日本人对“三国”的熟悉程度不亚于中国人。最近,有位华人学者对京都大学理工科学生进行测试时,随口提及《三国演义》中偶一露面的一员偏将,有学生竟然马上指出此将曾在第几回出现过,令他大吃一惊。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对高中学生心目中的10位英雄进行了一次专门的调查,结果显示,诸葛亮排名第九。在日本,一些员工为企业、为集团奋斗,不惜“过劳死”的意识,似乎是受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观念的影响。而且还有人专门研究诸葛亮如何当好二把手的。一位在软件公司工作的日本人说,《三国志》表现的忠君思想最让他感动。对于“桃园三结义”,不仅他本人,而且大多数日本人的印象都很深刻。
关于“三国”的研究,在日本历来分为两类:一是学术性的。即对著作的版本,故事的流变、主题、结构、人物及艺术的探讨分析。其代表性成果如小川怀树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三国志部分)。二是实用性的。主要由企业界人士参与,带有活学活用的研究色彩。被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生前曾多次表白:“三国人物的智慧,是我的最好的老师。”许多大公司把《三国志》列为“领导者必读”,并将孔明兵法作为管理原则。
在经济发达的日本,企业界如此重视“三国”不是偶然的。两位《三国志》的专家城野宏和中野直祯认为:“人们之所以对此书推崇备至,视为珍宝,是因为书中有宝。例如,刘备势孤力单,能在豪强中取得立足点,开创蜀国,关键在于他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在企业管理中,如果效法刘备爱才举能,方可以小制大,以弱胜强,有所建树,获得成功。”社会工业研究所所长牛尾治郎指出:“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日本企业要增强竞争力,就得学习三国中应对错综复杂局势的方略。当一个好的企业家,如同当一个明君一样,必须对外宽,对内明,以明补宽,以宽补明。”热心于中日友好事业的松山东平先生,他还把《三国演义》全部编成电脑程序输入电脑,他通过电脑读这部小说已经许多遍,越读越有味。打开电脑,输入磁盘,电脑屏幕上立即出现了《三国演义》的章节目录。如果你想看刘、关、张的情况,按动几个键后,屏幕上马上显现出了刘备、关羽、张飞的头像,下面分别用字幕打出了他们的生卒时间,他们的身高、体重、力量、智商、擅长使用的兵器名称,以及他们麾下的将领数,重要将领名称,每人的士兵数、金器数、银器数、粮食储存量、仓库数、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拥护程度(以百分比表示),他们自己的自信心,他们的最大优点、最大缺点……这一切,简直使你眼花缭乱。接着,电脑上又为你展示了三国时期的地图、气象图、水文图,还表演了战斗的场面和士兵劳动的场面……如果你不是亲眼看到这一切,真不敢相信这是一位普通的外国友人所作的——现代电脑技术和中国辉煌古典文化,在异国土地上,竟然发生了这样神奇的结合。
日本对于宋朝以后的中国是不看好的,演义发生在汉末。
还有就是中日有相似的地方,日本在1400年左右也有过一段三国演义类似的历史。
不止是三国历史,宋之前的,还有孙子兵法这些都有,像武田信玄(1400年左右的人)“其徐如风,侵略如火,不动如山”这些都来自孙子兵法。
中国好东西是不少,自宋以后被奴役那么久,留下来的东西(尤其是古风,tw到现在还能有古风犹存的感觉)可就难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