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习惯。一年级学生大多只有七、八岁,没有生活自 理能力, 学习用具的收拾没有规律,书本存放在书包或书桌没有次序,东西存放无规律,要用时东寻西找,心烦意乱,极易影响学习情绪;做作业不讲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习效率就低,开学时在全班开展“自己准备学习用品”训炼, 要求学生根据每天的课表,开始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准备好明天所需的学习用品、每节课所需的学习用品,开始可以由上节课的老师下课时提醒学生准备,组织“自己整理书包、课本、文具”的比赛,经过训练,学生逐渐能独立准备好所需的学习用品,并及时根据学生的准备情况进行评价奖励。一个月以来,学生形成了课前准备这一良好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一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数学课对于他们来说一时很不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首先是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这群只有七、八岁的孩子,他们的注意持久性较差,要他们象高年级学生那样认真地听讲40分钟很是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合理安排,讲练问相结合,动脑动手相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学生认真倾听老师讲课、提问的良好习惯,作出积极的反应,对于参与得特别认真、积极的小朋友要及时鼓励,并建立个人红星榜,通过一次次的激励,学生认真听讲的兴趣大大增强了。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从一年级起就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就养成认真思考、沉着冷静的良好习惯,而不能形成一种人云亦云的惰性心理。在课堂上,我总是让学生“先自己动动脑筋,等会儿交流时听听别人的想法跟你是不是一样?”“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比比谁的想法更有道理?”
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共同评价。在独立思考、认真倾听和相互补充、共同评价中,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的想法进行对比,学会发现优点、弥补缺点,在一次次的训练与培养中,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会慢慢养成的,在家里,孩子学习上有困难请求家长帮助时,家长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也不能包办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使他能在你机智而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让孩子尝到胜利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四、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一年级学生尚未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而这一习惯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如写好数字、加号、减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等,经常组织学生展开作业展览,展出写得漂亮的作业,在评分时也采用“双轨制”评分,即有正确率等级和态度等级,如果做得全对、态度又好,就可得“优优”;有的错了一点,但态度很好,则可得“良优”,这种“双轨制”评分法学生很喜欢,只要态度端正,肯定会得一个优的,特别优秀的在旁边再加在★,经过这种评分制度的实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加强了。
在教养方法上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起点要低。一年级的学生,只有六、七岁,他们年龄小,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没受过正规的教育训练。欲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有耐心,对学生所设定的目标要求起点低,如刚入学时,学生还不懂得怎么做作业,为了克服学生对做作业的畏难情绪,为以后养成良好作业习惯打下基础,我布置较少的作业;在课堂上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做作业;并只提两个小要求:做作业时一不讲话,二不玩,只要做到了,就是认真做作业的好孩子。要求低学生很容易就获得了满足感、成就感。这个要求做到了,再提新要求。这样为学习设置台阶,使其不断进步。 二、要求要细。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概念理解不够,也把握不好尺度。为此,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习惯要求不能太空洞,太笼统,要细,要实,要学生一听就懂,知道该如何做,操作性强。如要求学生上课要专心听讲,那到底怎样做是专心听讲呢?我就编了一首儿歌“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听老师,小小手举起来,不乱说,不乱动,不乱站,这样上课真正好”。有时学生上课开小差了,做小动作了,随便讲话等,教师一说儿歌前半句,学生马上接着说后半句,既是复习了上课听讲常规,又有效地提醒、督促了不守纪律的孩子。 三、训练要严。提出了一些细小的要求,如果不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等于是空话一句。而且训练要严格,要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概。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就要求学生上学见到老师都要打招呼。如果有人不打招呼,我绝不姑息,非得请他打过招呼才罢休。再如,为了强化学生的排队纪律,要求学生做到“静、齐、快”,每次排队时,我都从一数到十,告诉学生这就是排队的时间,必须在这段时间里排到指定的位置,不能拖拖拉拉,而且不说话、不推人、拉人,人站正、队排直。如果有一位学生没做到,就重排,不管重排几次直
到符合要求为止。虽然刚开始时花时多,但这样几次三番强化教育,行为要求已深入学生心田,并化为自觉行为,良好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效率也就提高了。 四、检查要勤。小学生持久性差,意志薄弱,容易出现循环往复的现象。因此,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检查是督促学生长久做好一项事情的良方。因此,平时我对于提出的要求勤于检查。采用定时检查和不定时检查相结合,普查和抽查相结合。良好习惯的培养涉及的内容很多,有学习习惯的培养、有行为习惯的培养,有劳动习惯的培养,有文明习惯的培养,有卫生习惯的培养等等,如果这么多的内容都由老师来检查的话是不现实的,时间也不允许。为此,平时我大胆任用小干部,并明确分工职责,每位小干部负责检查一个项目,如卫生委员负责检查每位学生的指甲以及手帕,劳动委员负责检查每天班级的值日工作和环境卫生情况,课间侦察员负责课间纪律,体育委员负责检查眼保健操,班长、副班长负责检查听到铃声响到正式上课前的纪律,学习委员负责检查课前准备等。这样采用教师查和小干部查相结合,既锻炼了小干部,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检查结果做好记录,及时通报,便于适时评价和前后对比。 五、评价要快。每个人都急于想知道自己通过努力所做的事会得到人们怎样的评价,一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为了迎合学生的这种心理,在训练、检查过程中细心观察、记录典型情况。好的、进步的及时表扬。表扬方式多样,可以是一种赞许的微笑,一次亲昵的抚摸,一句由衷的赞养,敲一个表扬章,送一颗小红星,贴一张小照片等,可以是当众表扬,也可以是单独表扬;不好的、退步的及时提醒。提醒方式也很多:可以是自身示范,可以是谈心教育,可以是榜样学习,总之要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信心。记得学生刚开始做值日时,地总扫不干净,桌椅总排不整齐。只要学生做了,我就表扬他们,毫不吝啬。即使是很不满意的地方,也用委婉的话语,希望的语言提出,保护学生对劳动的热情,在不断的激励中学生劳动越来越积极,打扫情况也越来越如意。 六、示范要多。一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对小学生活充满好奇,但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有时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而教育学生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示范。示范的形式也很多:可以是教师自身的示范,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如要求学生每天佩戴好校徽,教师自己首先要每天佩戴好;可以是身边学生的示范,就是树立身边的榜样,如有的学生读书姿势正确,眼睛看好书本,声音响亮,我就请这些学生当小老师,当众读,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还可以是典型人物的示范、典型人物有名人、有英雄人物、有普通人、有童话故事中的小动物等,他们都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便于学习,激发兴趣,常以生动形象的故事形式给学生讲解示范。 七、帮助要实。学生是一个个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当然习惯方面的差异也是不可避免的。面对一些习惯不好的,要寻找原因多加帮助。可以通过教师的耐心教育,父母的行为指点,学生的榜样熏陶来培养,想方设法,使其上进。如我班有几位同学听课习惯差,上课自控能力差,丝毫坐不定,乱叫乱动,不但自己学不好,还影响别人。通过与其父母接触,知道促使其养成这一不良习惯的原因有二:一是幼儿园上的学前教育不正规,自由散漫惯了;二是父母宠爱,认为好动是天性,纵容他。为此,密切与其父母联系,要求在家注意培养其静心做事的习惯。为其设立一个独立安静的小房间;做功课时不允许做做玩玩说说;平时在家让其多进行下棋、画画、写字等安静的活动。同时,在校安排其
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共同评价。在独立思考、认真倾听和相互补充、共同评价中,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的想法进行对比,学会发现优点、弥补缺点,在一次次的训练与培养中,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会慢慢养成的,在家里,孩子学习上有困难请求家长帮助时,家长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也不能包办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使他能在你机智而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让孩子尝到胜利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四、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一年级学生尚未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而这一习惯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如写好数字、加号、减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等,经常组织学生展开作业展览,展出写得漂亮的作业,在评分时也采用“双轨制”评分,即有正确率等级和态度等级,如果做得全对、态度又好,就可得“优优”;有的错了一点,但态度很好,则可得“良优”,这种“双轨制”评分法学生很喜欢,只要态度端正,肯定会得一个优的,特别优秀的在旁边再加在★,经过这种评分制度的实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加强了。
在教养方法上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起点要低。一年级的学生,只有六、七岁,他们年龄小,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没受过正规的教育训练。欲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有耐心,对学生所设定的目标要求起点低,如刚入学时,学生还不懂得怎么做作业,为了克服学生对做作业的畏难情绪,为以后养成良好作业习惯打下基础,我布置较少的作业;在课堂上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做作业;并只提两个小要求:做作业时一不讲话,二不玩,只要做到了,就是认真做作业的好孩子。要求低学生很容易就获得了满足感、成就感。这个要求做到了,再提新要求。这样为学习设置台阶,使其不断进步。 二、要求要细。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概念理解不够,也把握不好尺度。为此,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习惯要求不能太空洞,太笼统,要细,要实,要学生一听就懂,知道该如何做,操作性强。如要求学生上课要专心听讲,那到底怎样做是专心听讲呢?我就编了一首儿歌“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听老师,小小手举起来,不乱说,不乱动,不乱站,这样上课真正好”。有时学生上课开小差了,做小动作了,随便讲话等,教师一说儿歌前半句,学生马上接着说后半句,既是复习了上课听讲常规,又有效地提醒、督促了不守纪律的孩子。 三、训练要严。提出了一些细小的要求,如果不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等于是空话一句。而且训练要严格,要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概。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就要求学生上学见到老师都要打招呼。如果有人不打招呼,我绝不姑息,非得请他打过招呼才罢休。再如,为了强化学生的排队纪律,要求学生做到“静、齐、快”,每次排队时,我都从一数到十,告诉学生这就是排队的时间,必须在这段时间里排到指定的位置,不能拖拖拉拉,而且不说话、不推人、拉人,人站正、队排直。如果有一位学生没做到,就重排,不管重排几次直
到符合要求为止。虽然刚开始时花时多,但这样几次三番强化教育,行为要求已深入学生心田,并化为自觉行为,良好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效率也就提高了。 四、检查要勤。小学生持久性差,意志薄弱,容易出现循环往复的现象。因此,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检查是督促学生长久做好一项事情的良方。因此,平时我对于提出的要求勤于检查。采用定时检查和不定时检查相结合,普查和抽查相结合。良好习惯的培养涉及的内容很多,有学习习惯的培养、有行为习惯的培养,有劳动习惯的培养,有文明习惯的培养,有卫生习惯的培养等等,如果这么多的内容都由老师来检查的话是不现实的,时间也不允许。为此,平时我大胆任用小干部,并明确分工职责,每位小干部负责检查一个项目,如卫生委员负责检查每位学生的指甲以及手帕,劳动委员负责检查每天班级的值日工作和环境卫生情况,课间侦察员负责课间纪律,体育委员负责检查眼保健操,班长、副班长负责检查听到铃声响到正式上课前的纪律,学习委员负责检查课前准备等。这样采用教师查和小干部查相结合,既锻炼了小干部,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检查结果做好记录,及时通报,便于适时评价和前后对比。 五、评价要快。每个人都急于想知道自己通过努力所做的事会得到人们怎样的评价,一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为了迎合学生的这种心理,在训练、检查过程中细心观察、记录典型情况。好的、进步的及时表扬。表扬方式多样,可以是一种赞许的微笑,一次亲昵的抚摸,一句由衷的赞养,敲一个表扬章,送一颗小红星,贴一张小照片等,可以是当众表扬,也可以是单独表扬;不好的、退步的及时提醒。提醒方式也很多:可以是自身示范,可以是谈心教育,可以是榜样学习,总之要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信心。记得学生刚开始做值日时,地总扫不干净,桌椅总排不整齐。只要学生做了,我就表扬他们,毫不吝啬。即使是很不满意的地方,也用委婉的话语,希望的语言提出,保护学生对劳动的热情,在不断的激励中学生劳动越来越积极,打扫情况也越来越如意。 六、示范要多。一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对小学生活充满好奇,但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有时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而教育学生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示范。示范的形式也很多:可以是教师自身的示范,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如要求学生每天佩戴好校徽,教师自己首先要每天佩戴好;可以是身边学生的示范,就是树立身边的榜样,如有的学生读书姿势正确,眼睛看好书本,声音响亮,我就请这些学生当小老师,当众读,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还可以是典型人物的示范、典型人物有名人、有英雄人物、有普通人、有童话故事中的小动物等,他们都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便于学习,激发兴趣,常以生动形象的故事形式给学生讲解示范。 七、帮助要实。学生是一个个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当然习惯方面的差异也是不可避免的。面对一些习惯不好的,要寻找原因多加帮助。可以通过教师的耐心教育,父母的行为指点,学生的榜样熏陶来培养,想方设法,使其上进。如我班有几位同学听课习惯差,上课自控能力差,丝毫坐不定,乱叫乱动,不但自己学不好,还影响别人。通过与其父母接触,知道促使其养成这一不良习惯的原因有二:一是幼儿园上的学前教育不正规,自由散漫惯了;二是父母宠爱,认为好动是天性,纵容他。为此,密切与其父母联系,要求在家注意培养其静心做事的习惯。为其设立一个独立安静的小房间;做功课时不允许做做玩玩说说;平时在家让其多进行下棋、画画、写字等安静的活动。同时,在校安排其
展开全部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习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不良的学习习惯,会给学习的成功带来困难。大纲也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的树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中成龙、成凤,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教师树立形象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习惯于从模仿中学习,而且,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试问,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二、从小开始培养
有研究指出,一个人的习惯早在胎儿时期就养成了,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习惯越早越好。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
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老师充满着信任和尊敬,愿意按老师的指示去做。
《新三字经》中的第一句话讲道:人之初,性本善,性与情,俱可塑。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任你在上面涂画,你把他涂黑,他就变黑,你把他涂红,他就变红。因此,越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效果就越明显;反之,当小孩染上恶习后,要改变他,那就难了。举个例子,我的女儿五个多月大,她每天早上8点多钟就要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每天一到时间,不带她到幼儿园,她就又哭又闹,无论你怎样哄她她都不买你的账,只要你把她带到幼儿园,她就立即转哭为笑。显而易见,小孩子的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落实。
三、要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四、校内外相轨并行
学生除了学校外,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除了在学校处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外,还要与家长密切联系,请求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学生在家庭的学习过程中,家长也要督促学生的行为,时刻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项工作中,教师要经常进行家访,可以是面访,也可以是电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行为,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坏行为作出及时的纠正。教师要与家长不断地沟通,互相配合,让学生养成坏习惯的机会减到最少。
五、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
孔子曾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旦有了自觉性,学生就会心甘情愿地、积极主动地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教师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
是的,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将多了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了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为教育者,要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的树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中成龙、成凤,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教师树立形象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习惯于从模仿中学习,而且,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试问,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二、从小开始培养
有研究指出,一个人的习惯早在胎儿时期就养成了,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习惯越早越好。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
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老师充满着信任和尊敬,愿意按老师的指示去做。
《新三字经》中的第一句话讲道:人之初,性本善,性与情,俱可塑。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任你在上面涂画,你把他涂黑,他就变黑,你把他涂红,他就变红。因此,越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效果就越明显;反之,当小孩染上恶习后,要改变他,那就难了。举个例子,我的女儿五个多月大,她每天早上8点多钟就要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每天一到时间,不带她到幼儿园,她就又哭又闹,无论你怎样哄她她都不买你的账,只要你把她带到幼儿园,她就立即转哭为笑。显而易见,小孩子的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落实。
三、要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四、校内外相轨并行
学生除了学校外,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除了在学校处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外,还要与家长密切联系,请求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学生在家庭的学习过程中,家长也要督促学生的行为,时刻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项工作中,教师要经常进行家访,可以是面访,也可以是电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行为,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坏行为作出及时的纠正。教师要与家长不断地沟通,互相配合,让学生养成坏习惯的机会减到最少。
五、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
孔子曾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旦有了自觉性,学生就会心甘情愿地、积极主动地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教师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
是的,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将多了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了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为教育者,要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7-03-25
展开全部
小学生应养成的十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素质教育不是花架子,素质教育更不是蒙蔽学生的幌子。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如何落实素质教育一直没有科学的、明确的、易操作的方案。为什么?没抓住本质。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主动精神,注重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即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学生做人的品格和技能。
人的品格和技能是不可见的,只于其人的行为中见之。人的行为和活动是多样的,只于其人习惯行为才见之品格和技能。什么是习惯?习惯就是一系列动作的程序化、自动化。怎样才能程序化、自动化?"习惯成自然"。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先迈左脚,后迈右脚,两条胳臂随之摆动?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先说一句,后说一句,一直连贯的说下去,把心里想的意思明白告诉别人?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心用力,仿佛本来就应该那样。就象计算机程序,只要你一点击,它便会自动运行下去,想停也停不了。走路、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而广之,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程度,才算我们有哪种能力;无论哪一种品格,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程度,才算我们有哪种品格。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勉强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有哪种能力和品格。一个人养成的习惯越多,他的能力和品格越强。我们说某人能力和品格不强,就是说某人养成多少习惯。我们做人作事,需要种种能力和品格,需要养成种种习惯。
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
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
那么小学生应养成的哪些良好的习惯?
阅读习惯
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阅读习惯跟随并影响人的一生。阅读不仅仅指教材,更多地是指课外读物,如童话、寓言、文史、常识书籍等。阅读又可分默读、朗读、背诵等。默读是个人学习的最主要的方式,它主要是眼脑协调一致,注意力集中,一名低年级学生能坚持阅读30分钟,而不去吃东西或喝水,即可视为已初步习惯;朗读学习教材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需眼口脑协调一致,注意力集中;背诵是强化记忆和理解的一种学习的方式。
书写习惯
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书写习惯人生必备习惯之一。书写不仅指写字,更指作文。低年级学生主要掌握写字技能,高年级则还需作文。
记忆习惯
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起来,这里还含有注意的习惯。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学生的智力,注意力是最关键的。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起来,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学习习惯。
思考习惯
思考是人学习书本和自身体验的主要形式。只有经过思考的东西,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思考是人生进步的阶梯。低年级学生主要掌握形象思维技能,高年级则还需学会初步的抽象思维技能。孩子爱问“为什么”是好事,说明孩子在思考,在主动地动脑筋。对爱提问的孩子,家长应鼓励并积极帮其解答疑问。如果孩子不爱提问,家长就要多问孩子,由此,慢慢地转为孩子自己主动开口提问。
定计划的习惯
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后进生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让人家推着走,而优秀的学生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同学们定计划的习惯。
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
这也是非常要紧的一个习惯。大的目标够不到,赶快定小的目标。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来,富得起、穷不起。
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适应老师的习惯
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老师适应学生,学生也要适应老师,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长大怎能适应社会。
认真的习惯
每次考试之后,90多分的、50多分的、30多分的学生,如何错题大不一样。错题可以找到不良习惯,如粗心、马虎、大而化之。
总结的习惯
根据自己实际,通过考试和讲评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吃一回亏,长一回智。
素质教育不是花架子,素质教育更不是蒙蔽学生的幌子。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如何落实素质教育一直没有科学的、明确的、易操作的方案。为什么?没抓住本质。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主动精神,注重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即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学生做人的品格和技能。
人的品格和技能是不可见的,只于其人的行为中见之。人的行为和活动是多样的,只于其人习惯行为才见之品格和技能。什么是习惯?习惯就是一系列动作的程序化、自动化。怎样才能程序化、自动化?"习惯成自然"。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先迈左脚,后迈右脚,两条胳臂随之摆动?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先说一句,后说一句,一直连贯的说下去,把心里想的意思明白告诉别人?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心用力,仿佛本来就应该那样。就象计算机程序,只要你一点击,它便会自动运行下去,想停也停不了。走路、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而广之,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程度,才算我们有哪种能力;无论哪一种品格,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程度,才算我们有哪种品格。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勉强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有哪种能力和品格。一个人养成的习惯越多,他的能力和品格越强。我们说某人能力和品格不强,就是说某人养成多少习惯。我们做人作事,需要种种能力和品格,需要养成种种习惯。
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
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
那么小学生应养成的哪些良好的习惯?
阅读习惯
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阅读习惯跟随并影响人的一生。阅读不仅仅指教材,更多地是指课外读物,如童话、寓言、文史、常识书籍等。阅读又可分默读、朗读、背诵等。默读是个人学习的最主要的方式,它主要是眼脑协调一致,注意力集中,一名低年级学生能坚持阅读30分钟,而不去吃东西或喝水,即可视为已初步习惯;朗读学习教材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需眼口脑协调一致,注意力集中;背诵是强化记忆和理解的一种学习的方式。
书写习惯
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书写习惯人生必备习惯之一。书写不仅指写字,更指作文。低年级学生主要掌握写字技能,高年级则还需作文。
记忆习惯
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起来,这里还含有注意的习惯。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学生的智力,注意力是最关键的。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起来,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学习习惯。
思考习惯
思考是人学习书本和自身体验的主要形式。只有经过思考的东西,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思考是人生进步的阶梯。低年级学生主要掌握形象思维技能,高年级则还需学会初步的抽象思维技能。孩子爱问“为什么”是好事,说明孩子在思考,在主动地动脑筋。对爱提问的孩子,家长应鼓励并积极帮其解答疑问。如果孩子不爱提问,家长就要多问孩子,由此,慢慢地转为孩子自己主动开口提问。
定计划的习惯
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后进生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让人家推着走,而优秀的学生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同学们定计划的习惯。
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
这也是非常要紧的一个习惯。大的目标够不到,赶快定小的目标。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来,富得起、穷不起。
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适应老师的习惯
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老师适应学生,学生也要适应老师,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长大怎能适应社会。
认真的习惯
每次考试之后,90多分的、50多分的、30多分的学生,如何错题大不一样。错题可以找到不良习惯,如粗心、马虎、大而化之。
总结的习惯
根据自己实际,通过考试和讲评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吃一回亏,长一回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