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根本保证。那我们应该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供各位同仁探讨。
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教师是课堂教学氛围的直接创造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而不是权威者。所以,我觉得作为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要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要充分与学生合作,放下架子,丢去面子,倾听学生的心声,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好伙伴、好帮手;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我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宽松感、安全感、愉悦感;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敢想、敢说、敢做,才能唤发出求知的积极情感,激发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二、创设趣味的教学内容
1、创设问题情景,以疑激趣。
新课标倡导启发式教学,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让这种不协调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以疑激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
例如:在教学《分类》一课中,我采用故事的形式,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景:“兔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小白兔和小灰兔正忙着给妈妈准备生日礼物呢!你瞧,小白兔准备了什么?你能一眼看出来吗?”出示整齐有序摆放的3棵白菜,4根萝卜,5根香蕉。结果,学生一眼就看出来了。然后接着问“小灰兔又准备了什么呢?你也能一眼看出来吗”出示杂乱放的苹果、手套、挑子,橘子图,然后拿掉图片。第一遍学生看不清楚,第二遍学生数不清,于是我就问:“为什么小白兔的礼物,你们一眼就看出来了。而灰兔的礼物却看不出呢?”下面的学生马上接道:“因为小白兔的礼物是一样一样放的,很整齐。小灰兔的礼物放得太乱了”,又有学生接着说道:“只要把小灰兔的礼物像小白兔一样分一分,一样一样地摆出来,我们就清楚了”。于是,我就顺水推舟,导出课题“分类”。
2、优化例题内容,变静为动。
新教材已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但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存在这样一种情况:由于部分学生已经预习过,上课时当教师出示例题的前一部分时,后一部分的内容他也知道了。长久下来,容易在学生的心中造成这样一种想法:“哦,原来老师上的课,出的题都是课本上的,反正我看过了,也没什么好听的”。不能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和求知欲望,也就无法唤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低年级学生往往对新鲜的、活动的或与众不同的事物更感兴趣。如能把这些资源进行“美化”,活动化,则会增强它的新鲜感和趣味性,那一定会吸引学生那双求知的双眼。
例如,我在教学《连加连减》一课时我把书本的内容改为买气球活动。让一个学生表演买气球,第一次买2个,第二次买3个,第三次买4个。并且让学生通过刚才的表演,提个数学问题。学生很自然地提出了,并愉快地解决了所提问题。看着他们情绪如此之高,我又追问一句:“你也能像他这样举个连加的例子吗?”这下,学生的情绪再次高涨,个个争着发言,争着表演。
3、创设故事情境,贯穿课的始终。
一年级小朋友很喜欢听故事。一说故事,小朋友的耳朵就马上竖起来听,以故事贯穿课的始终,让小朋友在故事中快乐的学习,突破了学生上课只有15分钟注意力的说法,保持学生40分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进行《比一比》复习课时,就采用以故事贯穿全课,以下是我的思路:数学大王带我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你看到了什么?(鸭子和青蛙)——>你能用比多少的知识说说吗?——>鸭子看到青蛙那么多,又叫来了几位好朋友,现在谁多谁少呢?——>青蛙很不服气也叫来了自己的三位好朋友,你能说说现在的情况吗?(青蛙和鸭子同样多)——>森林中,有一处地方的动物吵得可凶了,是谁呀?(大象,犀牛,兔子)知道他们为什么吵得那么凶吗?他们为了比高矮,现在请小朋友当当裁判,说一句公道话——>兔子很不服气他说:“我虽然矮,但我最聪明。下面是我给小朋友带来的题目,你会做吗?”(进行一组比高矮练习)——>兔子说:“小朋友真聪明,谁要是回答出下面的题目,就比我兔子聪明了,你们试试吧!”(然后是比长短练习)……一直到下课,学生都集中注意力,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三、提供表现的舞台
1、利用小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多创造一些动手操作,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如上面举的《连加连减》一课中,学生被这道活生生的例题吸引了,在活动中,他们理解了连加的含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又自主提出问题,并成功地解决了问题。教师很轻松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组织一些数学游戏,竞赛,抢答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即使平时再“笨”的学生,只要说玩游戏,精神就倍增。而且,无论什么游戏,他们都能学会,都能玩得很开心。数学游戏,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饵,可以刺激自我提高的需要,满足一年级小学生好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般的学习竞赛对中等以上的学生影响最大。因此,大部分学生会在竞赛中通过努力不断进步。
例如:我在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复习课时,我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竞赛分为“必答”,“选答”,“抢答”,“我出题你来答”和“快乐思考题”。每一项均为全班参与,并根据他们的回答给各组进行加分,排名次。由于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以比赛的形式上复习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出题你来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让后进生也能感知成功的快乐。
许多后进生,并不是因为智力问题,而是因为其心理受到伤害或困惑造成的。小组的合作学习,可以避免后进生孤军奋战,力不单行的局面;可以消除后进生“这个问题,我不会,与我无关”的消极心理。
我班的刘颖,性格内向,不喜欢与别人交流,胆子也很小。上课回答问题,总是支支吾吾,其他小朋友经常嘲笑她。渐渐地,刘颖变的越来越沉默了,也不敢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成绩也一天天下降了。在教《图形的拼组》一课,我惊奇的发现原来每个小朋友都有爱表现自己的心理,刘颖也不例外。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制作风车,刘颖这一组是最先做好,于是我就让刘颖上来介绍他们组是怎样制作的,没想到她的回答令我们吃惊,声音响亮,介绍的很清楚,话语中流露着成功的喜悦。合作学习,带动后进生向前迈进的步伐,使其有了表现的机会,也能感知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其对学习的积极情感。
四、评价多元化,激励多样化
新课程倡导对学生的评价不要只看结果,应该是重过程,轻结果的。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措施是这样的:
1、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
不论谁在学习上或生活上,还是在其他方面有优点,哪怕只是很细微的一点点,哪怕只是星星之火,我都不吝表扬,及时地对其行为表示肯定,促进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比如:一个学生的字写得漂亮了,上课准备工作做的很好,上课坐得很直,口算速度快了,多举手了或在生活中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解题方法新颖等,我都会及时地进行表扬。这样,学生才有更大的信心迎接后面的挑战。
2、给予“看的见”的表扬。
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尚幼,往往对物质奖励更为喜欢。我就常常画些小图片,制作些头饰,胸饰之类作为奖品,以表示对他们学习的肯定。
3、将个人荣誉与小组荣誉连在一起,展示评价结果。
每个小组都有一张“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最棒”的记录表,在这张记录表上有这个小组全体人员的名字,要是这一节课中,哪个小组的成员进步最多,表现最好,他们组则会得到最多的小红花。然后,对于这个记录表,一周总结一次,让所有的小朋友,老师,家长都知道,这一周哪个小组最好?哪些小朋友最棒?把小组和小朋友的名字,写到黑板上的光荣榜上。学生很喜欢这种奖励措施,谁都想让自己的名字挂在光荣榜上。
以上几点是我的粗浅认识,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不断探索,不断尝试,我想: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随着我们的努力日增月累的。
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教师是课堂教学氛围的直接创造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而不是权威者。所以,我觉得作为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要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要充分与学生合作,放下架子,丢去面子,倾听学生的心声,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好伙伴、好帮手;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我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宽松感、安全感、愉悦感;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敢想、敢说、敢做,才能唤发出求知的积极情感,激发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二、创设趣味的教学内容
1、创设问题情景,以疑激趣。
新课标倡导启发式教学,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让这种不协调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以疑激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
例如:在教学《分类》一课中,我采用故事的形式,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景:“兔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小白兔和小灰兔正忙着给妈妈准备生日礼物呢!你瞧,小白兔准备了什么?你能一眼看出来吗?”出示整齐有序摆放的3棵白菜,4根萝卜,5根香蕉。结果,学生一眼就看出来了。然后接着问“小灰兔又准备了什么呢?你也能一眼看出来吗”出示杂乱放的苹果、手套、挑子,橘子图,然后拿掉图片。第一遍学生看不清楚,第二遍学生数不清,于是我就问:“为什么小白兔的礼物,你们一眼就看出来了。而灰兔的礼物却看不出呢?”下面的学生马上接道:“因为小白兔的礼物是一样一样放的,很整齐。小灰兔的礼物放得太乱了”,又有学生接着说道:“只要把小灰兔的礼物像小白兔一样分一分,一样一样地摆出来,我们就清楚了”。于是,我就顺水推舟,导出课题“分类”。
2、优化例题内容,变静为动。
新教材已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但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存在这样一种情况:由于部分学生已经预习过,上课时当教师出示例题的前一部分时,后一部分的内容他也知道了。长久下来,容易在学生的心中造成这样一种想法:“哦,原来老师上的课,出的题都是课本上的,反正我看过了,也没什么好听的”。不能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和求知欲望,也就无法唤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低年级学生往往对新鲜的、活动的或与众不同的事物更感兴趣。如能把这些资源进行“美化”,活动化,则会增强它的新鲜感和趣味性,那一定会吸引学生那双求知的双眼。
例如,我在教学《连加连减》一课时我把书本的内容改为买气球活动。让一个学生表演买气球,第一次买2个,第二次买3个,第三次买4个。并且让学生通过刚才的表演,提个数学问题。学生很自然地提出了,并愉快地解决了所提问题。看着他们情绪如此之高,我又追问一句:“你也能像他这样举个连加的例子吗?”这下,学生的情绪再次高涨,个个争着发言,争着表演。
3、创设故事情境,贯穿课的始终。
一年级小朋友很喜欢听故事。一说故事,小朋友的耳朵就马上竖起来听,以故事贯穿课的始终,让小朋友在故事中快乐的学习,突破了学生上课只有15分钟注意力的说法,保持学生40分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进行《比一比》复习课时,就采用以故事贯穿全课,以下是我的思路:数学大王带我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你看到了什么?(鸭子和青蛙)——>你能用比多少的知识说说吗?——>鸭子看到青蛙那么多,又叫来了几位好朋友,现在谁多谁少呢?——>青蛙很不服气也叫来了自己的三位好朋友,你能说说现在的情况吗?(青蛙和鸭子同样多)——>森林中,有一处地方的动物吵得可凶了,是谁呀?(大象,犀牛,兔子)知道他们为什么吵得那么凶吗?他们为了比高矮,现在请小朋友当当裁判,说一句公道话——>兔子很不服气他说:“我虽然矮,但我最聪明。下面是我给小朋友带来的题目,你会做吗?”(进行一组比高矮练习)——>兔子说:“小朋友真聪明,谁要是回答出下面的题目,就比我兔子聪明了,你们试试吧!”(然后是比长短练习)……一直到下课,学生都集中注意力,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三、提供表现的舞台
1、利用小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多创造一些动手操作,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如上面举的《连加连减》一课中,学生被这道活生生的例题吸引了,在活动中,他们理解了连加的含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又自主提出问题,并成功地解决了问题。教师很轻松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组织一些数学游戏,竞赛,抢答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即使平时再“笨”的学生,只要说玩游戏,精神就倍增。而且,无论什么游戏,他们都能学会,都能玩得很开心。数学游戏,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饵,可以刺激自我提高的需要,满足一年级小学生好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般的学习竞赛对中等以上的学生影响最大。因此,大部分学生会在竞赛中通过努力不断进步。
例如:我在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复习课时,我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竞赛分为“必答”,“选答”,“抢答”,“我出题你来答”和“快乐思考题”。每一项均为全班参与,并根据他们的回答给各组进行加分,排名次。由于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以比赛的形式上复习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出题你来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让后进生也能感知成功的快乐。
许多后进生,并不是因为智力问题,而是因为其心理受到伤害或困惑造成的。小组的合作学习,可以避免后进生孤军奋战,力不单行的局面;可以消除后进生“这个问题,我不会,与我无关”的消极心理。
我班的刘颖,性格内向,不喜欢与别人交流,胆子也很小。上课回答问题,总是支支吾吾,其他小朋友经常嘲笑她。渐渐地,刘颖变的越来越沉默了,也不敢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成绩也一天天下降了。在教《图形的拼组》一课,我惊奇的发现原来每个小朋友都有爱表现自己的心理,刘颖也不例外。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制作风车,刘颖这一组是最先做好,于是我就让刘颖上来介绍他们组是怎样制作的,没想到她的回答令我们吃惊,声音响亮,介绍的很清楚,话语中流露着成功的喜悦。合作学习,带动后进生向前迈进的步伐,使其有了表现的机会,也能感知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其对学习的积极情感。
四、评价多元化,激励多样化
新课程倡导对学生的评价不要只看结果,应该是重过程,轻结果的。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措施是这样的:
1、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
不论谁在学习上或生活上,还是在其他方面有优点,哪怕只是很细微的一点点,哪怕只是星星之火,我都不吝表扬,及时地对其行为表示肯定,促进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比如:一个学生的字写得漂亮了,上课准备工作做的很好,上课坐得很直,口算速度快了,多举手了或在生活中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解题方法新颖等,我都会及时地进行表扬。这样,学生才有更大的信心迎接后面的挑战。
2、给予“看的见”的表扬。
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尚幼,往往对物质奖励更为喜欢。我就常常画些小图片,制作些头饰,胸饰之类作为奖品,以表示对他们学习的肯定。
3、将个人荣誉与小组荣誉连在一起,展示评价结果。
每个小组都有一张“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最棒”的记录表,在这张记录表上有这个小组全体人员的名字,要是这一节课中,哪个小组的成员进步最多,表现最好,他们组则会得到最多的小红花。然后,对于这个记录表,一周总结一次,让所有的小朋友,老师,家长都知道,这一周哪个小组最好?哪些小朋友最棒?把小组和小朋友的名字,写到黑板上的光荣榜上。学生很喜欢这种奖励措施,谁都想让自己的名字挂在光荣榜上。
以上几点是我的粗浅认识,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不断探索,不断尝试,我想: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随着我们的努力日增月累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