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心理有哪些影响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你好,
一、正面影响
通常我们的教育者看待流行音乐多持否定态度,认为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主要是负面的。事实上,流行音乐也有自身的优势,如果正确对待并稍加利用就会成为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
1.丰富了中学生的音乐感知体验
中学生听音乐就是感知音乐的过程。音乐感知分为音乐感觉和音乐知觉。音乐感觉是音乐及其相关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在人脑中产生对音乐及其相关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音乐感觉使人能够认识到音乐的基本属性,如节奏、音高等。音乐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各种音乐信息刺激在人脑中的整体的反映。音乐知觉是在音乐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对音乐及相关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就不能形成对它的整体映像。在现实的音乐体验中,孤立的音乐感觉很少出现,人们总是以音乐知觉的形式直接感知音乐,音乐感觉只是作为音乐知觉的组成部分存在于音乐知觉中。音乐实践是形成音乐知觉先决条件,也就是说音乐知觉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多听、多体验音乐作品。在中学生日常生活的音乐体验中,流行音乐占有很大比重。流行音乐为学生们感知音乐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从与流行音乐的频繁接触中,学生们在感性的直观上获得了对音乐基本属性的认识。比方说,有些学生不太会识谱,也不能正确表述节奏节拍、音高的含义,但是他们却能较准确地唱不少流行歌曲,节奏把握得也不错。有些流行歌曲如R&B、摇滚等曲风的歌曲,音高和节奏都有相当大难度,但是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通过反复模仿和练习也能够在整体音乐感觉上把握它。流行音乐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激发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热情,让他们认识到了音乐的重要性,使音乐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可以这样说,流行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中学生们接触音乐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热衷音乐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2.为形象思维提供感性经验的支持
形象思维是以直观现象或表象为支柱进行的思维。艺术家进行创作的艺术思维中大量的是形象思维。文学家描述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画家描绘的逼真画面、音乐家塑造的动人场景,都是形象思维的结果。艺术思维是人类思维中的一种较高级和复杂的形象思维形式。
欣赏流行音乐是运用形象思维理解音乐的初级阶段,流行音乐可以唤起学生的感性经验,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这些感性经验和思维能力的积累和整合又可以迁移到高雅音乐的欣赏中,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再者,欣赏流行音乐本身就是一个经验或体验积累的过程,当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听众会有意或无意地形成音乐要素与音乐形象或音乐内容之间的联结,比如强音让人感觉力量大或距离近,弱音让人感觉无助或遥远;欢快节奏与轻松活泼的情境相关;缓慢的速度与抒情、悲伤、沉思等情境关联:还有音色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等。这些经验都有助于欣赏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高雅音乐。
3.有助于情绪情感的调节
为什么流行音乐可以帮助中学生调节情绪情感呢?其原因有四点。第一、流行音乐本身就是十分情绪化的音乐类型,绝大部分的流行歌曲都是以抒情为主要内容的。这是流行音乐能够和中学生产生心灵共振的根本原因,也是流行音乐有助于调节中学生情绪情感的前提条件。第二、流行音乐的题材贴近生活,特别是有些校园民谣写的就像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比如《朋友》、《相亲相爱》、《童年》等等。这些作品使学生感到亲切,能够与他们的心灵相通,可以释放他们的心情。第三、流行音乐通俗易懂,相对于高雅音乐,欣赏流行音乐无需付出太大的精力,所以在繁重的学习之余,它成了中学生们的消除紧张疲劳的“轻松剂”。第四、流行音乐形式丰富多样且琅琅上口,中学生们喜欢用唱流行歌曲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有对友谊的珍惜,也有对生活的热爱;有幸福之情的流露,也有伤感的抒情;还有对神圣爱情的羡慕和向往。有些同学出于自尊或自信心等方面的原因,羞于用语言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流行音乐更成了他们表情达意的好工具。另外,中学生的情绪情感还具有内隐性的特点,所以流行音乐在某些时候还被用来掩饰他们的内心活动。基于上述四种原因,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流行音乐有助于中学生情绪情感的调节。
二、负面影响
1.内容过于简单直白,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
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欣赏对象类型不同,想象的程度也会有差异。对于那些内容相对具有确指性的音乐作品来说,如歌剧、舞剧、影视配乐以至一般的歌曲,这类作品由于艺术构成中的场景、画面、情节及歌词等种种因素,给聆听者的想象提供了某种程度的规限性。这种规限性一方面给聆听者的想象指引了方向,另一方面又圈定了想象的内容和范围。材料越具体、内容越直白的音乐,对于受众的想象指向性就越明确,规限性也就越大,受众的想象空间就越小。反之,材料越抽象、内容越含蓄的音乐,对于受众的想象指向性越模糊,规限性越小,从而受众的想象空间就越大。
另外,想象还与欣赏者的欣赏水平、审美经验、文化素养等因素相关,要根据欣赏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作品。对于中学生来说,选择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作品作为欣赏对象都不利于想象力的发展。流行音乐大多配有歌词,还有很多根据内容制成了MTV作品,这些视听因素无疑能给欣赏者理解作品提供方便,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想象的空间。中学生正处于各种能力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长期偏爱流行音乐、忽视其它音乐类型的欣赏,不利于音乐领域中想象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和创造力的发展。
2.某些作品容易加剧中学生情绪情感的不稳定和极端化 ,在流行音乐中,也有部分音乐表现了对社会的不满和反叛情绪。客观的说,这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某些成年人情感的宣泄,但对于情绪情感本来就不稳定、容易走极端的中学生来说,这些歌曲就成了“假恶丑”的诱因,成了情绪情感极端化的催化剂。有些同学在学习上遭受了挫折,学习成绩老上不去,同时还面临着家长、老师和班级环境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情绪情感开始动荡不安,意志力也经受着考验,如果他能及时调整变压力为动力,勤奋刻苦地学习,一段时间后,成绩进步了,不但精神愉悦,还获得了战胜困难的成就感。但是如果他意志不够坚定,同时又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这时候就可能造成学生情绪的不稳定和极端化。
3.流行音乐的“文化效应”不利干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文化效应,举例:近几年来类似于《超级女声》等平民选秀活动特别火爆,无论是参赛者还是观众,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不少中学生逃课去参加比赛,希望有机会圆自己的歌星梦……
影响:中学生追星的原因除了发自内心的喜爱以外,还有个重要原因是歌星们幸运地过着他们梦寐以求的生活:前呼后拥光彩照人、金钱地位名利双收等等。而且这一切似乎不需要付出太大的努力,往往是被星探相中然后重金包装就行了。同学们在羡慕的同时也会感叹:“我要能那样多好啊!”现在机会来了,各种媒体不失时机地推出了《超级女声》等娱乐栏目,同学们当然不能错过良机,从海选到总决赛,就算没实力参加看着别人从平民变成公主也有替代性满足感。事实上,每个人的成功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但是流行音乐带来的这种文化现象容易让人误解了成功的真谛。学生们会认为成功更多来自于运气,成功有捷径可寻,不必经历艰苦与漫长的奋斗。中学生处在为自己将来的人生打基础的阶段,这些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极不利于中学生的成长。
因此,我们在强调流行音乐的负面影响的同时,也要看到它的积极面。流行音乐的文化属性还提醒我们,看待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问题不能局限于音乐本身,还应该扩展到其文化属性带来的效应。只有全面深刻地认识流行音乐给中学生心理带来的影响,我们才能对流行音乐的教育价值做出正确判断,并提出正确合理的教育策略。
谢谢
一、正面影响
通常我们的教育者看待流行音乐多持否定态度,认为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主要是负面的。事实上,流行音乐也有自身的优势,如果正确对待并稍加利用就会成为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
1.丰富了中学生的音乐感知体验
中学生听音乐就是感知音乐的过程。音乐感知分为音乐感觉和音乐知觉。音乐感觉是音乐及其相关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在人脑中产生对音乐及其相关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音乐感觉使人能够认识到音乐的基本属性,如节奏、音高等。音乐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各种音乐信息刺激在人脑中的整体的反映。音乐知觉是在音乐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对音乐及相关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就不能形成对它的整体映像。在现实的音乐体验中,孤立的音乐感觉很少出现,人们总是以音乐知觉的形式直接感知音乐,音乐感觉只是作为音乐知觉的组成部分存在于音乐知觉中。音乐实践是形成音乐知觉先决条件,也就是说音乐知觉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多听、多体验音乐作品。在中学生日常生活的音乐体验中,流行音乐占有很大比重。流行音乐为学生们感知音乐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从与流行音乐的频繁接触中,学生们在感性的直观上获得了对音乐基本属性的认识。比方说,有些学生不太会识谱,也不能正确表述节奏节拍、音高的含义,但是他们却能较准确地唱不少流行歌曲,节奏把握得也不错。有些流行歌曲如R&B、摇滚等曲风的歌曲,音高和节奏都有相当大难度,但是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通过反复模仿和练习也能够在整体音乐感觉上把握它。流行音乐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激发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热情,让他们认识到了音乐的重要性,使音乐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可以这样说,流行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中学生们接触音乐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热衷音乐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2.为形象思维提供感性经验的支持
形象思维是以直观现象或表象为支柱进行的思维。艺术家进行创作的艺术思维中大量的是形象思维。文学家描述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画家描绘的逼真画面、音乐家塑造的动人场景,都是形象思维的结果。艺术思维是人类思维中的一种较高级和复杂的形象思维形式。
欣赏流行音乐是运用形象思维理解音乐的初级阶段,流行音乐可以唤起学生的感性经验,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这些感性经验和思维能力的积累和整合又可以迁移到高雅音乐的欣赏中,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再者,欣赏流行音乐本身就是一个经验或体验积累的过程,当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听众会有意或无意地形成音乐要素与音乐形象或音乐内容之间的联结,比如强音让人感觉力量大或距离近,弱音让人感觉无助或遥远;欢快节奏与轻松活泼的情境相关;缓慢的速度与抒情、悲伤、沉思等情境关联:还有音色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等。这些经验都有助于欣赏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高雅音乐。
3.有助于情绪情感的调节
为什么流行音乐可以帮助中学生调节情绪情感呢?其原因有四点。第一、流行音乐本身就是十分情绪化的音乐类型,绝大部分的流行歌曲都是以抒情为主要内容的。这是流行音乐能够和中学生产生心灵共振的根本原因,也是流行音乐有助于调节中学生情绪情感的前提条件。第二、流行音乐的题材贴近生活,特别是有些校园民谣写的就像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比如《朋友》、《相亲相爱》、《童年》等等。这些作品使学生感到亲切,能够与他们的心灵相通,可以释放他们的心情。第三、流行音乐通俗易懂,相对于高雅音乐,欣赏流行音乐无需付出太大的精力,所以在繁重的学习之余,它成了中学生们的消除紧张疲劳的“轻松剂”。第四、流行音乐形式丰富多样且琅琅上口,中学生们喜欢用唱流行歌曲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有对友谊的珍惜,也有对生活的热爱;有幸福之情的流露,也有伤感的抒情;还有对神圣爱情的羡慕和向往。有些同学出于自尊或自信心等方面的原因,羞于用语言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流行音乐更成了他们表情达意的好工具。另外,中学生的情绪情感还具有内隐性的特点,所以流行音乐在某些时候还被用来掩饰他们的内心活动。基于上述四种原因,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流行音乐有助于中学生情绪情感的调节。
二、负面影响
1.内容过于简单直白,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
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欣赏对象类型不同,想象的程度也会有差异。对于那些内容相对具有确指性的音乐作品来说,如歌剧、舞剧、影视配乐以至一般的歌曲,这类作品由于艺术构成中的场景、画面、情节及歌词等种种因素,给聆听者的想象提供了某种程度的规限性。这种规限性一方面给聆听者的想象指引了方向,另一方面又圈定了想象的内容和范围。材料越具体、内容越直白的音乐,对于受众的想象指向性就越明确,规限性也就越大,受众的想象空间就越小。反之,材料越抽象、内容越含蓄的音乐,对于受众的想象指向性越模糊,规限性越小,从而受众的想象空间就越大。
另外,想象还与欣赏者的欣赏水平、审美经验、文化素养等因素相关,要根据欣赏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作品。对于中学生来说,选择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作品作为欣赏对象都不利于想象力的发展。流行音乐大多配有歌词,还有很多根据内容制成了MTV作品,这些视听因素无疑能给欣赏者理解作品提供方便,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想象的空间。中学生正处于各种能力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长期偏爱流行音乐、忽视其它音乐类型的欣赏,不利于音乐领域中想象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和创造力的发展。
2.某些作品容易加剧中学生情绪情感的不稳定和极端化 ,在流行音乐中,也有部分音乐表现了对社会的不满和反叛情绪。客观的说,这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某些成年人情感的宣泄,但对于情绪情感本来就不稳定、容易走极端的中学生来说,这些歌曲就成了“假恶丑”的诱因,成了情绪情感极端化的催化剂。有些同学在学习上遭受了挫折,学习成绩老上不去,同时还面临着家长、老师和班级环境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情绪情感开始动荡不安,意志力也经受着考验,如果他能及时调整变压力为动力,勤奋刻苦地学习,一段时间后,成绩进步了,不但精神愉悦,还获得了战胜困难的成就感。但是如果他意志不够坚定,同时又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这时候就可能造成学生情绪的不稳定和极端化。
3.流行音乐的“文化效应”不利干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文化效应,举例:近几年来类似于《超级女声》等平民选秀活动特别火爆,无论是参赛者还是观众,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不少中学生逃课去参加比赛,希望有机会圆自己的歌星梦……
影响:中学生追星的原因除了发自内心的喜爱以外,还有个重要原因是歌星们幸运地过着他们梦寐以求的生活:前呼后拥光彩照人、金钱地位名利双收等等。而且这一切似乎不需要付出太大的努力,往往是被星探相中然后重金包装就行了。同学们在羡慕的同时也会感叹:“我要能那样多好啊!”现在机会来了,各种媒体不失时机地推出了《超级女声》等娱乐栏目,同学们当然不能错过良机,从海选到总决赛,就算没实力参加看着别人从平民变成公主也有替代性满足感。事实上,每个人的成功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但是流行音乐带来的这种文化现象容易让人误解了成功的真谛。学生们会认为成功更多来自于运气,成功有捷径可寻,不必经历艰苦与漫长的奋斗。中学生处在为自己将来的人生打基础的阶段,这些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极不利于中学生的成长。
因此,我们在强调流行音乐的负面影响的同时,也要看到它的积极面。流行音乐的文化属性还提醒我们,看待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问题不能局限于音乐本身,还应该扩展到其文化属性带来的效应。只有全面深刻地认识流行音乐给中学生心理带来的影响,我们才能对流行音乐的教育价值做出正确判断,并提出正确合理的教育策略。
谢谢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