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述影响公众行为的心理定势有哪些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影响公众行为的心理定势包括:
1. 首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2. 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3. 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当评价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4. 刻板效应:指人们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人或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人的依据的心理现象。
5. 从众效应:在群体中,由于个体感知到偏离压力,使得个体顺从群体行为的普遍性的行为。
6. 暗示效应:通过隐蔽的方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意见。
7. 名人效应:因为名人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力,所以他们的一举一动往往会导致无数人的效仿。
8. 角色效应:一个人在扮演了某个角色以后,他所具有的与该角色相应的能量就会释放出来。
9. 奖励效应:奖励物所产生的刺激力量。
10. 皮格马利翁效应:热切的期望能使被期望者达到期望者的要求。
11. 门槛效应: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12. 拆屋效应:指先向对方提出一个大的要求,对方拒绝后,再提出一个小的要求,此时对方接受度较高的现象。
13. 链状效应: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将相似刺激归类组合,形成对比,便于记忆。
14. 花盆效应:也称局部生态效应,植物如离开了与其演化历史相适的环境条件,就可能导致遗传上的变异。
15. 蝴蝶效应: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16. 手表效应:当出现两种不同的标准,而又需要从中做出选择的时候,矛盾便会产生。
17. 禁果效应:越是禁止的东西或事情,人们越是好奇和关注,充满窥探的欲望和尝试的冲动。
18. 超限效应: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的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19. 责任分散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
20. 马太效应:一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以上就是影响公众行为的心理定势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首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2. 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3. 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当评价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4. 刻板效应:指人们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人或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人的依据的心理现象。
5. 从众效应:在群体中,由于个体感知到偏离压力,使得个体顺从群体行为的普遍性的行为。
6. 暗示效应:通过隐蔽的方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意见。
7. 名人效应:因为名人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力,所以他们的一举一动往往会导致无数人的效仿。
8. 角色效应:一个人在扮演了某个角色以后,他所具有的与该角色相应的能量就会释放出来。
9. 奖励效应:奖励物所产生的刺激力量。
10. 皮格马利翁效应:热切的期望能使被期望者达到期望者的要求。
11. 门槛效应: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12. 拆屋效应:指先向对方提出一个大的要求,对方拒绝后,再提出一个小的要求,此时对方接受度较高的现象。
13. 链状效应: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将相似刺激归类组合,形成对比,便于记忆。
14. 花盆效应:也称局部生态效应,植物如离开了与其演化历史相适的环境条件,就可能导致遗传上的变异。
15. 蝴蝶效应: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16. 手表效应:当出现两种不同的标准,而又需要从中做出选择的时候,矛盾便会产生。
17. 禁果效应:越是禁止的东西或事情,人们越是好奇和关注,充满窥探的欲望和尝试的冲动。
18. 超限效应: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的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19. 责任分散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
20. 马太效应:一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以上就是影响公众行为的心理定势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全部
影响公众行为的心理因素
人格因素:
人际交往中。人格因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良的人格特征容易给人以不良评价、不愉快的感受乃至一种危险感,因而会影响人际交往。下面是较常见的一些不良人格因素及其对交往的影响。
①为人虚伪。与这种人交往,人们没有安全感。
②自私自利。这种人只关心自己的需要,不关心他人,人们在与这种人的交往中会经常感到精神上、物质上受损。
⑦不尊重人...
认知因素:
首先是对自己的认知。有无正确的自我评价,会影响人际交往中的自我表现,其次是对他人的认知,第三是对交往本身的认知。交往的过程是双方彼此满足需要的过程,如果只考虑自己的满足而忽视对方的需要,就会引起交往障碍。
情绪因素:
人际交往中的情绪表现应是适时适度的,应当与引起情绪的原因及情境相称,并随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情绪反应过分强烈,不分场合和对象,恣意纵情,会给人轻浮不实的感觉;若情绪变化激烈则会让人觉得过于感情用事;情绪反应过于冷漠,对本可引起喜怒哀乐的事情无动于衷,则会被认为麻木、无情。这些不良情绪反应都会影响交往。
人格因素:
人际交往中。人格因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良的人格特征容易给人以不良评价、不愉快的感受乃至一种危险感,因而会影响人际交往。下面是较常见的一些不良人格因素及其对交往的影响。
①为人虚伪。与这种人交往,人们没有安全感。
②自私自利。这种人只关心自己的需要,不关心他人,人们在与这种人的交往中会经常感到精神上、物质上受损。
⑦不尊重人...
认知因素:
首先是对自己的认知。有无正确的自我评价,会影响人际交往中的自我表现,其次是对他人的认知,第三是对交往本身的认知。交往的过程是双方彼此满足需要的过程,如果只考虑自己的满足而忽视对方的需要,就会引起交往障碍。
情绪因素:
人际交往中的情绪表现应是适时适度的,应当与引起情绪的原因及情境相称,并随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情绪反应过分强烈,不分场合和对象,恣意纵情,会给人轻浮不实的感觉;若情绪变化激烈则会让人觉得过于感情用事;情绪反应过于冷漠,对本可引起喜怒哀乐的事情无动于衷,则会被认为麻木、无情。这些不良情绪反应都会影响交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认知因素是基础,行为因素是外显的,而情感因素对态度起着相当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态度由三种心理因素即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行为因素构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态度由三种心理因素即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行为因素构成。认知因素是基础,行为因素是外显的,而情感因素对态度起着相当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