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8-02-14 · 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1、这篇文章是《师旷论钟调》,出自《吕氏春秋》 。
2、【原文】
晋平公铸为大钟①,使工听之②,皆以为调矣③。师旷曰④∶“不调,请更铸之⑤。”平公曰:“工皆以为调矣。”师旷曰:“后世有知音者,将知钟之不调也,臣窃为君耻之。”至于师涓⑥,而果知钟之不调也⑦。 (《长见》)
3、【注释】
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在位26年。 铸为:铸成。
2、工:指晋国宫中的乐工。 听之:听后并评判大钟的音调。
3、调:合调,合乎音调。名词用如动词。
4、师旷:春秋时晋国著名乐师。字子野,目盲,善弹琴,辨音能力甚强。
5、更:再,重新。
6、师涓:师旷之后又一著名乐师。
7、而:就,顺承连词。此字突出了师旷正确的预见性。
4、【译文】
晋平公叫人铸成了一口大钟,让乐工听听并评判钟的音调,乐工都认为合乎音调了。师旷听了说:“不合调,请重新铸造它。”晋平公说:“乐工都认为合调啊。”师旷说:“后代有懂得音律的人,将会知道这钟不合调,我私下里为您感到羞耻。”大钟传到师涓这一代,就果然听知那钟声不合调。
5、【评说】
这则故事旨在说明处事要有远见,不可做贻笑后世的事情。但它给后人的启示还不止这些。
首先,要“知调”,即了解事物的规律,譬如一门课程的性质特点。其次,要“合调”,即做的事情或成就的物品要与其性质特点相符合,譬如教学工作要遵循教学规律和原则,教学的东西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的人才要合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再次,要“准确判调”,即按客观标准来判定,不能是那些懵懂的“乐工”说了算,而要听那些知音的“师旷”的话,不可重犯晋平公的错误,惑于众乐工之妄语,无纳一师旷之忠言。还要有“不调,请更铸之”的豪迈精神,不可苟且于一时,而被知调的“师涓”们耻笑。
2、【原文】
晋平公铸为大钟①,使工听之②,皆以为调矣③。师旷曰④∶“不调,请更铸之⑤。”平公曰:“工皆以为调矣。”师旷曰:“后世有知音者,将知钟之不调也,臣窃为君耻之。”至于师涓⑥,而果知钟之不调也⑦。 (《长见》)
3、【注释】
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在位26年。 铸为:铸成。
2、工:指晋国宫中的乐工。 听之:听后并评判大钟的音调。
3、调:合调,合乎音调。名词用如动词。
4、师旷:春秋时晋国著名乐师。字子野,目盲,善弹琴,辨音能力甚强。
5、更:再,重新。
6、师涓:师旷之后又一著名乐师。
7、而:就,顺承连词。此字突出了师旷正确的预见性。
4、【译文】
晋平公叫人铸成了一口大钟,让乐工听听并评判钟的音调,乐工都认为合乎音调了。师旷听了说:“不合调,请重新铸造它。”晋平公说:“乐工都认为合调啊。”师旷说:“后代有懂得音律的人,将会知道这钟不合调,我私下里为您感到羞耻。”大钟传到师涓这一代,就果然听知那钟声不合调。
5、【评说】
这则故事旨在说明处事要有远见,不可做贻笑后世的事情。但它给后人的启示还不止这些。
首先,要“知调”,即了解事物的规律,譬如一门课程的性质特点。其次,要“合调”,即做的事情或成就的物品要与其性质特点相符合,譬如教学工作要遵循教学规律和原则,教学的东西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的人才要合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再次,要“准确判调”,即按客观标准来判定,不能是那些懵懂的“乐工”说了算,而要听那些知音的“师旷”的话,不可重犯晋平公的错误,惑于众乐工之妄语,无纳一师旷之忠言。还要有“不调,请更铸之”的豪迈精神,不可苟且于一时,而被知调的“师涓”们耻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