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成为一名初中地理老师
按照《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的要求,拥有合法教师资格证是从事教师行业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持有教师资格证书。
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部分省市专科不能报考初中教师资格证)。
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具体的申报要求:
1、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2、各级各类学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应按省教育厅部署补修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并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考试合格。(申请者学历为师范专业毕业人员免于教育学、心理学考试)。
3、各级各类学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应参加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组织的说课(说课分为:面试、试讲)。(申请学历为师范专业毕业人员如能提供3个月或以上的教学证明,可免于面试、试讲)
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按《申请认定教师资格人员体检标准及办法》,在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
5、报名需要学历证、身份证、照片。
6、没有教师资格证的是肯定无法取得正式编制的。
扩展资料:
国家规定
1、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2、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3、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部分省市专科不能报考初中教师资格证)
4、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专科及其以上学历。
同时还应具备相当于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5、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本科教师)或者大学本科毕业(专科教师)及以上学历;
6、取得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当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分别具备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学教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师资格证
地理呢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科目,就算你不喜欢他的话,你学会了还是可以会看地图的,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想去哪里与旅游呢,都是可以看地图的,看看还有多远等等.其次呢,地里实际上是最好学的一项科目,因为人脑对图像的记忆要比文字好的多了.那么怎么学好初中地理呢?
有的时候呢,记住一个地理的位置,不要想他和哪些地理区域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只需要看图,你只要知道他大概长什么样子,在图上的哪个位置上就可以了.
部分地图
还有呢,如果你在学校的时候总是学不会的话,你可以买本地图册,在家里经常地翻阅,会有很大的好处的,初一的时候,老师肯定会让你们被全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的,大概轮廓的,还有名字.所以大家只要多翻翻地图册就可以背住了,因为人体对于图像的记忆是非常快的.
还有地理中是有学气候等.学期后的话就要找他们各种气候之间的相同点.这种东西一般是有气温,降水图档.要先按温度来区分,一般是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等.还有降雨量,可能是全年少雨,或者是全年多雨等等,如果降水量每个月的差别很大的话,就是季风气候平均就是以灵气和或者是海洋性气候.判断气候就是按照这些因素来判断的.这些因素的来源呢,你只要会看降水图就全部搞定了.
无论是学习哪门功课,都是要注意自己的学习方式的,当然,学习地理也不例外,只有掌握好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才能够学的灵活.下面就是关于怎么学好初中地理的方法:
第一点呢,就是要学会使用课本,需要熟读课本的目录,因为课本的目录记录了全本书的要点,还有前后之间的联系,所以要经常地看一看,对整本书的内容都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在看书的时候需要一个字一个字仔细的看.不能漏下一点的内容而且要特别注意有图或者有表格的地方需要特别记住,因为图和表格一般在地里当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考试当中都是有图或者表格出现的.
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第二点呢,就是需要学会用地图,因为地图又是地理学科当中的工具,又是在生活当中能够用到的,所以通过分析图的话就可以看出来它的地理特征,原理还有成型的原因.要学会读各种的地图,而且首先要记住基本的地图长什么样子,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的就是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重要分布.
上面所介绍的这两点都是怎么学好初中地理最基础的内容.希望同学们把最基础的内容都学会了,那么后边儿的提分儿也就上去了.
1、趣味导课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可以运用一些风趣幽默的谜语导入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使学生们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比如,可以用“红面粉”猜谜底“丹麦”来导入,使学生们在测谜语过程中,学习到地理知识,从而对学习地理知识充满兴趣。
2、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众所周知,图画在初中地理课本中占据着非常大的比例,而且学生们也更加喜欢去研究图画,而不是去读文字,因此,教师根据学生们这一心理特点,结合多媒体技术,将一些课本上的图画通过多媒体技术放映出来,这样可以使课堂显得更加生动、形象,学生们也会觉得好像身在其中一样,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们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力和分析能力,从而激发学生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比如,教师在将兵马俑时,可以将一些有关的图片和视频播放出来,教师可以在讲台上以便播放以便讲课,这对吸引学生们上课注意力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学生们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到地理知识,这对培养学生们学习地理的兴趣起着重要作用。
3、利用互助合作激发兴趣
对于大多数初中生来说,非常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初中生们的这些特点,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合作的方式来学习地理知识,在相互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能够亲切感受到同学们身上的优点,这对很多学生们来说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这对提高学生们学习地理的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比如,教师在讲“我们临近的国家”这一章中的“日本”这个国家时,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让这几个小组去准备有关的材料,在这个准备的过程中,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们才华的发挥,使学生们在相互鼓励、合作的氛围中,全身心的投入到对地理知识寻找的过程中,使学生们对这个学习过程中充满兴趣,并且能够促使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去,这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采用游戏化教学模式
每个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都离开游戏的陪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显得是非常快乐,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征,使学生们可以通过以游戏的方式来认识地理,学到地理知识,这样将会使学生们对学习地理充满兴趣,心理对上地理课堂也是充满希望,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两组之间进行猜地理知识游戏,其中一个组的成员来描述,让另一个组的所有成员来猜,学生们在这个游戏过程中,一方面会使学生们学到更多地地理知识,另一方面还能开阔学生们的眼见、发散思维,不断进行思考,同时也能够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氛围中学到更多地地理知识,这对学生们来说是最重要的,使学生们对学习地理知识充满兴趣。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的渗透,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所处环境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有效地应用,进而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加强学生的地理知识的学习,并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和谐观,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师应积极研究符合实际环境情况和学生个体发展的有效教学方式,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渗透乡土地理,使学生充分认识地理知识的现实意义,积极自主的学习地理知识。
1、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渗透的意义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的乡土地理内容,能够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中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教师在讲解一些抽象知识时,可结合乡土地理知识将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存在的事物,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意识到地理学习联系生活的重要意义,从而积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和了解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学习水平。虽然我国近年来,经济不断进步和发展,但是我国很多地方还属于贫困落地区,面对当下的实际情况,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家乡的现状、所存在问题,进而使学生思考、分析当前家乡发展前景,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渗透的策略
2.1.教师要熟悉本地地理
教师要对当地的地理了如指掌,才能高质量的完成初中地理中的乡土地理教学。一些学校中很多教师都是外地人士,要教好乡土地理,就必须熟悉当地环境,收集本地地貌特点、风景名胜等地理资料,还有一些乡土文学、乡土历史等方面的资料。不仅拓展教师的视野,加深对当地地理环境的认识,也能够在进行乡土教学时,对学生如数家珍地娓娓道来,用自身的知识和对本地环境的感情,感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2.2指导学生进行野外考察
野外考察是对自然界中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感知活动,将地理教学的内容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针对一些地理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实际野外考察,带领学生去本地能够利用的地理资源,在野外考察过程中结合实际地理情况为学生讲授地理知识,能够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记忆。并在考察时,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进行实践活动。
2.3.指导学生进行乡土地理调查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乡土地理调查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充分运用自身所学习到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以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为中心进行乡土地理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养成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更加热爱家乡。
我们初中地理基层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更要大胆探索、积极创新、灵活实践。如此,才能真正促进初中学生地理修养及综合素质的更好进步
1、“以生为本”,合理布置前置性作业
在教学“东北工业基地面临的问题”这一具体知识点时,我没有让学生单纯机械式地围绕教材去预习,而是为学生布置了如下前置性作业:东北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之一,假设你是一家大型合资企业的老板,你会选择继续在该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活动吗?可以尝试从各个方面去了解我国东北工业基地的相关情况,并对投资或者不投资的理由进行充分、详细的解释、阐述与表达。这一前置性作业不落俗套,巧妙避免了以往传统而固定的预习形式,充分契合了初中阶段学生对周围事物强烈好奇心的特点,促使他们在浓厚探究兴趣及求知欲望的驱动下,更多地搜集、整理与归纳有关我国东北工业基地现状、原因以及解决对策的相关信息,而这些显然为他们接下来在课堂交流学习活动中的有话可说以及更有针对性地聆听我对具体知识点的分析与讲解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当节知识点教学效率的提高与完善。
2、以学生为主,进行小组合作与交流的自主性学习活动
通过前置性作业的有效指导,学生率先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与知识点形成了初步的认识、理解。在此基础上,教育工作者必须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展示自我、进行小组合作与交流自主性学习活动的足够空间与机会,让学生就各自在前置性作业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具体的学习心得等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这既是真正贯彻“生本教学”理念、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更是快速建立互帮互助、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良好平台的有效途径。同样以“东北工业基地面临的问题”这一具体知识点的教学为例,通过前置性作业的提前预习活动,学生大多以对我国东北工业基地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有了大致的认识与初步理解,但部分学生还是无法对此形成足够深刻的认识。
鉴于这种情况,我在课堂上有效“放手”,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予学生手中:鼓励不会的学生向已经学会的同学请教,倡导已经学会的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心得积极传授给尚未真正学会的同学,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沟通、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实现对于东北工业基地面临的问题:资源枯竭、生产结构单一、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设备陈旧、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老化和市场竞争力差以及具体的应对策略:积极转换体制和机制、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两大知识点的更好理解。很显然,这些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科学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地理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与进步,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理念所倡导的“高效课堂“这一教学目标的更好贯彻与落实。
3、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有效的指导与帮助
“生本教学“理念提倡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真正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完全放手,任由学生毫无目的、毫无头绪地进行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自主学习活动,相反,应该在明确“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理念的基础之上,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与帮助。如:教师必须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讨论进行有效的调控,这样才能既有效把控时间,又能有力避免学生借讨论之际展开无关学习的讨论、以至于使课堂讨论流于形式;除此之外,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还能切实在学生毫无思路或者偏离讨论中心的情况下给予学生有效的启发与引导,而这些显然是学生自主解决疑难问题、最大限度上保证自身自主性学习活动的效率及质量,进而为初中地理学习质量的切实提高提供充足保障的最有利因素。
。
四、初中地理迁移能力的培养
1、迁移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
每个个体对于某一段文字或某一个知识点的认识是存在差异的,这是个体的差异性所导致的,这就使得每位初中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建构知识的方法,不同学生存在不同的思维习惯,这些会影响他们在接受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产生差别。因此,在能力培养上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而不是简单的以询问的形式说:“你知道了吗?”有效的提问有利于拉近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从而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达到迁移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2、迁移能力培养策略
2.1.分析学情,为迁移做准备
对于教师来说,分析学生的情况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学生关于地理知识的学习起于儿童时期,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如七年级上学期是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转折点,也是关键点,教师迁移意识的培养要从小学开始。这里的小学是指中学地理教师要对小学科学课程有所了解,明确学生已有的基本知识结构,清楚有哪些知识可以为初中的地理教学服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便可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明确学生的已有知识,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种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的细心了解和调查,有了这种调查对于学生的帮助是十分巨大的。如小学科学课程中学习过地球与宇宙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知道地球的昼夜变化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这便是很好的迁移能力入手点,根据具体情况或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或以复习等方式导入,学生学起来相对会比较轻松且有亲切的归属感。
2.2.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技能是进行知识迁移的必备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七年级上学期打好知识结构的构建工作,在此基础上才能联系旧知,构建新知识。如七年级下册开始学习世界地理部分,世界地理部分的学习要以七年级上册的知识紧密的联系起来。上册教材从地球的整体概况谈起,(包括大小、形状以及地球仪)放大比例尺到世界的海陆分布,在放大比例尺陆地上的地形类型,在学习世界的居民、气候。引导学生分析将尺度放大具体到某一大洲,我们如何来认识大洲,学生通过联系上册教材的整体知识框架,可以分析出总地形、居民和气候等方面认识大洲。通过这种夯实基础的方式,不仅可以减少负迁移的发生,还可以学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明确学习的目的,能力便一点一点的培养起来。
2.3.联系实际,升华迁移能力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意的地理,这是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习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随时提取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解释或创设情境,将问题、已有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升华学生初步具备的迁移能力,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发现问题、寻找规律从而解决问题。如学习亚洲与欧洲之后,可让学生利用相似的方式方法(即区域分析法)去学习分析非洲和美洲。巴西的热带雨林的保护与开发问题的案例可以延伸到当地的环境保护问题等。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实现知识的迁移,就要让学生通过案例悟出隐含其中的地理基本原理,同时要让案例学习方式多样化,从纷繁复杂的案例中抓住核心内容,探索本质特征。如新疆地区的学习,带动西部地区的相关要素的一般性,从地形、气候、自然资源、工农业发展等方面提取因素,分析得出新疆地区的特殊之处,得出区域的发展应顺应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的可持续的发展。
结语
成为一名优秀地理教师,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兴趣,接着运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让学生快速牢固并且简单的掌握知识,最终掌握知识后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以致用,达到教学最高目标,这个过程需要不断摸索创新,努力仍需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