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
2018-01-16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教学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鲜明的节奏。学生在唱歌、舞蹈、器乐等活动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节奏,作为音乐教师我们深感到节奏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音乐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节奏是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它好像音乐的“骨骼”,没有节奏,旋律就不存在了。节奏更是学好唱歌的重要前提。因此,节奏训练比较枯燥,学生一般不感兴趣。如果此时不注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去听、去练、效果肯定不佳。
为了化解这一难点,我尝试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参与节奏的训练中,而且对节奏训练逐渐产生兴趣。以下是我的几种教学方法的归纳总结。
一、 看图识节奏
首先在黑板用不同的颜色画出高高低低的一些方块儿,学生们一下就被吸引了。有的瞪大眼睛充满好奇,有的咧嘴微笑非常高兴,还有的一头雾水被这小方块儿深深地吸引……在这种状态下,让学生先认识了一个是一拍,方块儿里有一个字 ,这个字就读一拍。后面采用问答的形式,老师问方块儿里有两个字各读几拍?学生立刻回答“各读半拍”。一个字占两个方块儿读几拍?“读两拍”。学生注意力十分集中地将方块儿里的奥秘揭开了,而且非常明白。简单的几句话,学生就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全理解了,兴趣非常的浓厚。
二、象声词模仿节奏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总是在黑板上写出几条节奏,让学生用
“da”的形式读,或者是用手拍一拍。如:2/4 × ×︳× ×︳×—‖ 其形式比较枯燥,学 da da ︳da da︱da—‖学生兴趣不大,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那么,怎样将这些乏味的知识,让学生乐于接受并且易于接受呢?
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中去创造音乐,从中取材,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与主动积极的学习欲望。因此,在节奏训练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探索生活中声音的长与短,加以综合。不同的节奏用不同的学生熟悉的“象声词”读出、拍出,这种方法便于学生的记忆、理解。学生读节奏时,不同的节奏型用不同的读法,使学生必须动脑筋想“是什么音符”,应该“读什么”,不动脑筋则读不出音节。此法突出了读音的形象性,尽量做到读起来上口,降低了教学难度,例如基本节奏型与读法:
⑴ × × | × ×|| 读作:咚咚 咚 咚 (模仿心跳声)
⑵ ×× 读作:嘀嗒(模仿秒针走动的声音)
⑶ ××× 读作:哒哒哒(模仿马蹄声)
⑷ ××× 读作:咚咚咚(模仿敲门声)
⑸ ×××× 读作:沙沙沙沙(模仿下小雨的声音)
⑹ × ×· | × ×·|| 读作:嘀 嘀 嘀 嘀(模仿汽车喇叭的声音)
⑺ ×·× 读作:知·了(模仿知了鸣叫的声音)
低段是对节奏的感知和认识阶段,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把所要求掌握的节奏与生活相联系,会比较简单一些。这些声音都是学生熟悉的声音,所以在模仿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一直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多次反复练习后,难的、复杂的节奏对他们来说就一点也不难了。渐渐的我发现这种方法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高了。
二、 儿歌法
把难记的基础乐理编成儿歌,让学生容易接受。首先无论是低段还是高段学生,都应该在一开始就让学生能认识几个最基本的音符单位。几个常用的时值由长到短分别是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接着再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关联与不同。
如在区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值的教学中,我出示了这样一首儿歌:
音乐 妈妈 真粗 心,
取个 名字 调了 包。
又给 大家 添麻 烦,
请你 一定 记清 楚,
四分 音符 唱一 拍,
别看 八比 四要 大,
八分 音符 唱半 拍。
朗朗上口,易学易记。又如,用于区分附点四分音符与附点八分音符的时值时,用了这样一首儿歌:
四分 音符, 八分 音符。
加个 圆点要 记清 楚,
四分 音符 加圆 点,
等于 一拍 加半 拍。
八分 音符 加圆 点,
等于 半拍加 半半 拍。
当枯燥、单调的乐理知识化为一首首动听的儿歌并熟记于心时,学生会感觉音乐对他们而言不再是神秘。新鲜与好奇心主宰着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也不再是被动。
四、划拍法,适合于中高年级。
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由具体形象思维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方式的转变,一般认为是四年级。因此,在低段熟练掌握基本节奏后,可以在中高段尝试学习较复杂的节奏及其运用。
节奏练习时,可用“哒”字来念节奏,同时用手划拍,为了节奏正确,拍与拍之间的速度平均。我采用过渡的方法,先用低年级的读法读两遍,以后发展到用“哒”,让学生们习惯了这种方法后,再直接用“哒”读节奏。例如:
⑴ × × │×× ××│× ×│×─‖
走 走 嘀嗒 嘀嗒 走 走 慢走
哒 哒 哒哒 哒哒 哒 哒 哒─
⑵ ×·×│×·×│×× ××│× 0‖
知 了 知 了 嘀嗒 嘀嗒 走 空
哒 哒 哒 哒 哒哒 哒哒 哒
这种方法节拍感比较强,在音乐课中也是常用的方法。
五、用打击乐器创作节奏
用打击乐器按节奏伴奏时,在教师出示节奏时,学生早被乐器吸引了,兴致当然很高。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乐器,会正确演奏乐器,了解乐器的演奏特点。然后发挥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创作想象力,用各种打击乐器创编节奏,为歌曲进行伴奏。利用各种打击乐器,根据节奏型进行合奏,或给小乐曲配上伴奏,培养学生的合奏能力。
六、创编节奏
在学生熟悉节奏的基础上,采用打击乐器或动作进行大胆地创编节奏,在这一创编的过程中,教师应放手,积极鼓励学生以个性的参与去创造节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能通过合作、讨论、大胆地进行尝试,教师都要给予表扬,不仅要表扬积极参与创编的学生,也要鼓励那些胆小,能力较弱的学生,发掘和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课堂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高涨,而且对节奏掌握的也很好。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把内容繁多的音乐知识归纳为简炼的内容,把高深的理论变成生动、形象的语言,用“活动的教学”调动学生亲自参与活动,在各种活动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创造音乐,在乐于学的高昂情绪中学好节奏,打好节奏基础。
总之,学习节奏是小学唱歌、舞蹈、视唱、器乐、欣赏等诸多学科的支柱,学生学习节奏时,只要有老师的正确引导,从课堂各个细节入手,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才能确切地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学生的潜力也能够得到最大发挥。这些都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在学生身上我看到了一些成功,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我相信在新课程的指引下,只有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样式和开拓新的教学领域,才能享受到创造带来的无穷乐趣。
在音乐教学中,节奏是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它好像音乐的“骨骼”,没有节奏,旋律就不存在了。节奏更是学好唱歌的重要前提。因此,节奏训练比较枯燥,学生一般不感兴趣。如果此时不注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去听、去练、效果肯定不佳。
为了化解这一难点,我尝试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参与节奏的训练中,而且对节奏训练逐渐产生兴趣。以下是我的几种教学方法的归纳总结。
一、 看图识节奏
首先在黑板用不同的颜色画出高高低低的一些方块儿,学生们一下就被吸引了。有的瞪大眼睛充满好奇,有的咧嘴微笑非常高兴,还有的一头雾水被这小方块儿深深地吸引……在这种状态下,让学生先认识了一个是一拍,方块儿里有一个字 ,这个字就读一拍。后面采用问答的形式,老师问方块儿里有两个字各读几拍?学生立刻回答“各读半拍”。一个字占两个方块儿读几拍?“读两拍”。学生注意力十分集中地将方块儿里的奥秘揭开了,而且非常明白。简单的几句话,学生就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全理解了,兴趣非常的浓厚。
二、象声词模仿节奏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总是在黑板上写出几条节奏,让学生用
“da”的形式读,或者是用手拍一拍。如:2/4 × ×︳× ×︳×—‖ 其形式比较枯燥,学 da da ︳da da︱da—‖学生兴趣不大,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那么,怎样将这些乏味的知识,让学生乐于接受并且易于接受呢?
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中去创造音乐,从中取材,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与主动积极的学习欲望。因此,在节奏训练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探索生活中声音的长与短,加以综合。不同的节奏用不同的学生熟悉的“象声词”读出、拍出,这种方法便于学生的记忆、理解。学生读节奏时,不同的节奏型用不同的读法,使学生必须动脑筋想“是什么音符”,应该“读什么”,不动脑筋则读不出音节。此法突出了读音的形象性,尽量做到读起来上口,降低了教学难度,例如基本节奏型与读法:
⑴ × × | × ×|| 读作:咚咚 咚 咚 (模仿心跳声)
⑵ ×× 读作:嘀嗒(模仿秒针走动的声音)
⑶ ××× 读作:哒哒哒(模仿马蹄声)
⑷ ××× 读作:咚咚咚(模仿敲门声)
⑸ ×××× 读作:沙沙沙沙(模仿下小雨的声音)
⑹ × ×· | × ×·|| 读作:嘀 嘀 嘀 嘀(模仿汽车喇叭的声音)
⑺ ×·× 读作:知·了(模仿知了鸣叫的声音)
低段是对节奏的感知和认识阶段,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把所要求掌握的节奏与生活相联系,会比较简单一些。这些声音都是学生熟悉的声音,所以在模仿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一直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多次反复练习后,难的、复杂的节奏对他们来说就一点也不难了。渐渐的我发现这种方法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高了。
二、 儿歌法
把难记的基础乐理编成儿歌,让学生容易接受。首先无论是低段还是高段学生,都应该在一开始就让学生能认识几个最基本的音符单位。几个常用的时值由长到短分别是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接着再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关联与不同。
如在区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值的教学中,我出示了这样一首儿歌:
音乐 妈妈 真粗 心,
取个 名字 调了 包。
又给 大家 添麻 烦,
请你 一定 记清 楚,
四分 音符 唱一 拍,
别看 八比 四要 大,
八分 音符 唱半 拍。
朗朗上口,易学易记。又如,用于区分附点四分音符与附点八分音符的时值时,用了这样一首儿歌:
四分 音符, 八分 音符。
加个 圆点要 记清 楚,
四分 音符 加圆 点,
等于 一拍 加半 拍。
八分 音符 加圆 点,
等于 半拍加 半半 拍。
当枯燥、单调的乐理知识化为一首首动听的儿歌并熟记于心时,学生会感觉音乐对他们而言不再是神秘。新鲜与好奇心主宰着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也不再是被动。
四、划拍法,适合于中高年级。
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由具体形象思维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方式的转变,一般认为是四年级。因此,在低段熟练掌握基本节奏后,可以在中高段尝试学习较复杂的节奏及其运用。
节奏练习时,可用“哒”字来念节奏,同时用手划拍,为了节奏正确,拍与拍之间的速度平均。我采用过渡的方法,先用低年级的读法读两遍,以后发展到用“哒”,让学生们习惯了这种方法后,再直接用“哒”读节奏。例如:
⑴ × × │×× ××│× ×│×─‖
走 走 嘀嗒 嘀嗒 走 走 慢走
哒 哒 哒哒 哒哒 哒 哒 哒─
⑵ ×·×│×·×│×× ××│× 0‖
知 了 知 了 嘀嗒 嘀嗒 走 空
哒 哒 哒 哒 哒哒 哒哒 哒
这种方法节拍感比较强,在音乐课中也是常用的方法。
五、用打击乐器创作节奏
用打击乐器按节奏伴奏时,在教师出示节奏时,学生早被乐器吸引了,兴致当然很高。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乐器,会正确演奏乐器,了解乐器的演奏特点。然后发挥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创作想象力,用各种打击乐器创编节奏,为歌曲进行伴奏。利用各种打击乐器,根据节奏型进行合奏,或给小乐曲配上伴奏,培养学生的合奏能力。
六、创编节奏
在学生熟悉节奏的基础上,采用打击乐器或动作进行大胆地创编节奏,在这一创编的过程中,教师应放手,积极鼓励学生以个性的参与去创造节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能通过合作、讨论、大胆地进行尝试,教师都要给予表扬,不仅要表扬积极参与创编的学生,也要鼓励那些胆小,能力较弱的学生,发掘和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课堂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高涨,而且对节奏掌握的也很好。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把内容繁多的音乐知识归纳为简炼的内容,把高深的理论变成生动、形象的语言,用“活动的教学”调动学生亲自参与活动,在各种活动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创造音乐,在乐于学的高昂情绪中学好节奏,打好节奏基础。
总之,学习节奏是小学唱歌、舞蹈、视唱、器乐、欣赏等诸多学科的支柱,学生学习节奏时,只要有老师的正确引导,从课堂各个细节入手,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才能确切地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学生的潜力也能够得到最大发挥。这些都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在学生身上我看到了一些成功,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我相信在新课程的指引下,只有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样式和开拓新的教学领域,才能享受到创造带来的无穷乐趣。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