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我想这是所有语文教师都必然要思考并回答的问题。
那么,要回答以上的问题,就必然先要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算是有效的语文课堂呢?
我不是专家,提不出系统的理论,只想就自己的一点思考来谈谈,窃以为有效的语文课堂至少该是科学的教学目标实现的课堂。注意,我特意在教学目标前加了“科学”这个词,是想提示并引起大家的思考:我们备课时设计的教学目标都科学吗?在此,不赘述。
客观的说,对于我们这样的教师行业的小白来说,教学目标的设定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偏失的,并且受限于我们的教学水平,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效率都不高。那么,在我们的教学水平短时间内无法得到质的飞跃的情况下,如何在“一堂语文课的局部”实现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接下来,分享一点我的方法,供大家批评指正。
赵老师
这就是我
比如,安排读与写相结合的课堂环节。多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似乎,抄写是很有用的学习方法,可实际上,当我们改完语文试卷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字音字形题目依旧是错得一大片的。说明什么?说明抄写的效果并不好。是抄写这个方法本身不科学吗?不,是学生抄写时不认真。怎么办?与其苦口婆心的开班会,不如在课上安排读与写相结合的环节。比如:课上练习环节安排学生边读边做练习题。
练习
比如,安排学生读板书。客观一点说,所谓的理解是相对的,有些时候学生听课听得半懂不懂的很正常,但,这时候怎么办呢?我觉得,可以把一些知识性内容(例如文学常识、文言词汇的意思),结论性内容(例如文章的主题思想、文章的写作技巧),写成板书,安排学生在课上反复朗读。这样做,既可以使走神的同学回过神来听讲一会儿,也可以让大多数同学对于课堂重点有个印象(我觉得,有些东西一时半会不理解的,只要脑海里有印象,以后会慢慢理解的),最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确知识。因为我时常发现,上过一节课以后,很多同学记下来的笔记都是零散甚至缺失部分内容的。怎么办?读板书,读完整了,往往就能写完整了。
比如,将课后题在课堂上渗透进去(实际,这应该是备课时就应该考虑的问题)。为什么我特意提到这一点呢?因为我们自己设计的问题往往问法(这又牵扯到我们提问的技巧了)不严谨,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被问的一头雾水而不知从何思考、回答,最终浪费了课堂时间。因此,要学会取这个“巧”。
比如,课堂上适时安排一点片段写作。为什么特意强调这一点呢?因为课堂写作可以借助文本的情境,容易引起学生写作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也容易在后续的成果分享中调动课堂氛围。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堂上的某问题(写作是综合运用理解、表达能力的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好了,今儿就写到这里吧。算是教学日志,二零一八年四月二十五日,是为记。
校园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