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上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小学音乐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但是如今,小学音乐课堂里往往会出现一幕幕“虚假的繁荣”:散乱的活跃充斥着整个课堂;“你真棒!”、“你真聪明”等广泛而空洞的赞美词;在教师的引导下,教室里看似热烈的掌声和“棒!棒!你真棒!”的口号显得那么“言不由衷”……
学生听着这一遍遍千篇一律的赞美词,没有了一丝兴趣再听到这些评价!我认为,音乐教师应该首先要做到在音乐课堂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出发,在教学过程多方面、多方式、多层次的进行评价,才能更好的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让教学评价成为永久快乐跳动的音符在音乐课堂中展现。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出:音乐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的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发展。追求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评价,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构成真实、民主的音乐课堂,能充分跳动学生参与音乐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标准基于的评价,我对现有的课堂评价进行了思考,体会如下:
一、
过程性评价。
音乐课堂教学评价要注意多元化,整体性,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更关注每个学生的态度、情感、意志、想象思维和审美的情趣等非智力因素。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弱势智力和品质,教学就是要扬其长、避其短。过程性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在教学活动中能自觉的开展评价,发挥评价的作用。因此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是教学优化的一个保证。
二、实践活动式评价
音乐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音乐能力和水平只有在音乐活动中才能全面体现。我曾听过这样一则故事:某一小学校长赴美一所小学参观,在课间与学生交流,问一学生:“你在班级里学习成绩怎样?”那位学生笑着说:“不太好!”校长又问:“那你感到自卑吗?”那位学生很惊讶地说:“当然没有。”“为什么?”“因为我的歌唱的比他们好!”学生自豪地说。听了这则故事,我深有感触,是啊!每个人都有擅长的一面和不擅长的一面,不可能样样都出色。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是:要求课堂评价面向全体、综合评价关注个人差异,促进学生发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采用实践活动工作评价学生,就可以发挥学生自己的潜能。因此,我在音乐室的墙上设计了一些栏目,有“明星榜”、“小百灵”、“我是最佳小乐手”、“表演小能手”等。让学生各尽所能,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标。唱歌较好的同学争上“百灵榜”,而那些“五音不全”、节奏感差些的同学也能在“表演榜”上找到位置。再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一系列实践活动进行一系列的评价。由此,新课程中音乐课评价的功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评价不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充分发挥激励作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以个性化的评价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三、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最后评定学生学习情况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终结性评价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学期下来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但我们以前的终结性评价十分单一,期末时唱一首歌,跳一个舞或演奏一首乐曲,而且总是以师评为主。所以,很多孩子都对最后的所谓“考试”惧怕三分,特别是一些不擅长唱、跳的同学更是觉得压力很大。而我们的新课程评价强调参与和互动,强调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要实现评价主题的多元化。要改变这个现象,必须改变我们的评价方法。
学生听着这一遍遍千篇一律的赞美词,没有了一丝兴趣再听到这些评价!我认为,音乐教师应该首先要做到在音乐课堂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出发,在教学过程多方面、多方式、多层次的进行评价,才能更好的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让教学评价成为永久快乐跳动的音符在音乐课堂中展现。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出:音乐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的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发展。追求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评价,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构成真实、民主的音乐课堂,能充分跳动学生参与音乐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标准基于的评价,我对现有的课堂评价进行了思考,体会如下:
一、
过程性评价。
音乐课堂教学评价要注意多元化,整体性,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更关注每个学生的态度、情感、意志、想象思维和审美的情趣等非智力因素。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弱势智力和品质,教学就是要扬其长、避其短。过程性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在教学活动中能自觉的开展评价,发挥评价的作用。因此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是教学优化的一个保证。
二、实践活动式评价
音乐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音乐能力和水平只有在音乐活动中才能全面体现。我曾听过这样一则故事:某一小学校长赴美一所小学参观,在课间与学生交流,问一学生:“你在班级里学习成绩怎样?”那位学生笑着说:“不太好!”校长又问:“那你感到自卑吗?”那位学生很惊讶地说:“当然没有。”“为什么?”“因为我的歌唱的比他们好!”学生自豪地说。听了这则故事,我深有感触,是啊!每个人都有擅长的一面和不擅长的一面,不可能样样都出色。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是:要求课堂评价面向全体、综合评价关注个人差异,促进学生发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采用实践活动工作评价学生,就可以发挥学生自己的潜能。因此,我在音乐室的墙上设计了一些栏目,有“明星榜”、“小百灵”、“我是最佳小乐手”、“表演小能手”等。让学生各尽所能,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标。唱歌较好的同学争上“百灵榜”,而那些“五音不全”、节奏感差些的同学也能在“表演榜”上找到位置。再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一系列实践活动进行一系列的评价。由此,新课程中音乐课评价的功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评价不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充分发挥激励作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以个性化的评价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三、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最后评定学生学习情况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终结性评价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学期下来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但我们以前的终结性评价十分单一,期末时唱一首歌,跳一个舞或演奏一首乐曲,而且总是以师评为主。所以,很多孩子都对最后的所谓“考试”惧怕三分,特别是一些不擅长唱、跳的同学更是觉得压力很大。而我们的新课程评价强调参与和互动,强调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要实现评价主题的多元化。要改变这个现象,必须改变我们的评价方法。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