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董允是什么样的?

 我来答
闯结子3160
2018-02-28 · 超过9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5
采纳率:75%
帮助的人:77.9万
展开全部

《卧龙吟》的天水之乱就是以当年天水之战为背景设置的副本,以董允镇守的该副本还原了当年天水城中的战斗,诸葛亮在汉中提出在左翼以优势兵力夺取渭河河谷上游以夺取长安。丞相司马魏延反对,建议率一万精兵从秦岭中的子午谷奇袭占领长安。诸葛亮认为这太冒险,拒绝了,并寻求一种更稳妥的途径。就是夺取天水最终夺取长安。董允:字休昭,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初为太子舍人。刘禅嗣位,迁黄门侍郎。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北伐前,虑后主年轻,不分黑白,以允秉心公亮,上表请以允、费祎、郭攸之任宫省事。不久,迁允侍中,领虎贲中郎将,统宿卫亲兵。允对后主常诤谏。时后主宠宦官黄皓,允不但正色匡主,而且数责皓。皓畏允,允在世时不敢为非作歹。延熙七年(244)以侍中守尚书令,为大将军费祎的副手。九年,卒。

诸葛亮也十分器重董允,在《出师表》中曾经隆重向刘禅推荐侍中郭攸之、费祎和侍郎董允,称他们“志虑忠纯”,并且希望刘禅在宫中大小事务上多向他们询问,他们必定能够查缺补漏,对国家有所补益。不久诸葛亮将费祎调出,担任自己北伐大军的参军一职,董允同时迁任侍中,领虎贲中郎将,并且统率宿卫亲兵。郭攸之虽然以器业知名,但是性格和顺,大事上有些拿不住,因此虽也担任侍中一职,其实不过是备员罢了。董允秉心公亮,对于刘禅纳妃等后宫安排,他都是亲力亲为,并且在这一点上他抓得很紧。刘禅常常想扩大后宫的规模,但董允声称古代天子后妃的数目不过十二人,现在后宫人数已经达到这个标准,不应该再增加了。董允背后站着的是诸葛亮,刘禅也无可奈何,只能被迫接受了这个决定。

董允曾劝刘禅不应立过多后妃,认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刘禅最终不听,但仍惮忌董允的威严。刘禅渐渐长大,宠爱宦官黄皓,董允每每上谏刘禅,下责黄皓,黄皓也因其威严而不敢作乱。董允在位时,黄皓之位不过黄门丞。姜维投降蜀汉后,年仅二十七岁就封侯拜将,官拜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诸葛亮对姜维评价很高,曾说:“姜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我观察他的才能,李邵、马良都比不上他,为凉州的上选人才。”又说:“姜维不但在军事上很有见解,而且为人勇敢大胆,深明义理,深解兵法。更为可贵的是此人心存汉室,我打算让他一边操练中虎步兵五六千人,一边将我平生所学的军事知识传授给他,然后就带他进宫去觐见天子,请天子予以重用。”

刘备立太子刘禅时,任命董允与费祎为太子舍人,[2]后董允调任太子洗马,而费祎调任太子庶子。公元223年,刘禅即位后,董允与费祎同为黄门侍郎。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准备北伐,驻于汉中。诸葛亮担心后主刘禅年纪尚轻,缺乏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又认为董允为人正直、是非分明,于是想委任他负责处理皇宫内的事务。其后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郭攸之、费祎、董允之名,希望刘禅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不久,诸葛亮任命侍中费祎为丞相府参军,随从北伐;于是董允接替他担任侍中,兼领虎贲中郎将,统率宫中宿卫亲兵。由于侍中郭攸之性格温顺,不敢管事,只是摆设而已,因此宫中之事就完全由董允个人负责。董允处理事务为防制为主,经常敢于匡正刘禅的不当行为。刘禅经常想要选民间美女充实后宫,董允则劝刘禅不应立过多后妃,认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由于董允坚持不允许刘禅的做法,刘禅也无可奈何,此后变得更加畏惧他。当时,诸葛亮北伐在外,蒋琬负责处理丞相府政务,而董允则负责在宫中匡扶君主,共同保持蜀汉后方稳定。[3]董允翼赞王室诸葛亮去世后,魏延与杨仪争执再起,互相控告对方谋反。董允与三国志12中的董允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