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需要注意哪些常识
2、洗热水澡:夏天洗冷水澡会使皮肤收缩,洗后反觉更热,而热水洗澡虽会多出汗,但能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排热。夏天该出汗时出汗,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和人体节律的方式。
3、热水洗脚:脚有第二心脏之称,人的脚上分布有全身的代表区和五脏六腑的反射点。
古人云:“睡前洗脚,胜似补药。”夏季也不例外。当时虽然感觉有点热,但事后反而会带来凉意和舒适。
4、喝热茶:冷饮只能暂时解暑,不能持久解热、解渴,而喝热茶却可刺激毛细血管普遍舒张,体温反而明显降低,这是简便易行的绝妙良方。
另外,加强耐热锻炼,提高体温调节功能,热适应能力增强,不但可增强体质,还可有效地防止中暑和其它热症发生。[/font][/size][/color]
夏季养生之道
根据中医理论,夏季属火,而夏季的一个特殊阶段称之为“长夏”,又单属土。夏季养生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虽然气温较高,但仍要顾护人体的阳气。亦即常说的“春夏养阳”。阳气是人的动力,随季节和日月的交替变化而产生一定的波动,夏季阳气旺盛且常浮跃于外,反易被外邪折伤,如大汗则亡阳。换言之,在炎热的夏季,一般不宜进行大量运动, 运动之后应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物质。
2、立夏之后,北半球阳光照射充足,日照时间延长,加之气温升高,人的睡眠会减少。有睡眠障碍的人则更易加重,辗转难眠,或夜卧不安。中医讲夏季宜“早卧早起”,顺应节气。若夜晚不能早睡,中午适当的午休仍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调整。夏季早起进行适度的晨练,是最佳的安排。
3、当进入盛夏时节,气温高且湿度大,给人以闷热难耐的感觉,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长夏。长夏在五行中属土,与中医五脏之脾脏相应,而脾最恶湿喜燥,所以长夏多患脾胃病,出现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脾胃虚弱的人,应及时调理好饮食,营养充足又不增加脾胃负担,可以少食多餐。夏季动辄出汗,使人口渴,但要注意不可在饭前大量饮水,更不能喝大量冷饮,反之,极易损伤脾胃,导致慢性脾胃疾病。
4、夏季瓜果丰富,可以多吃一些,但应注意水果的性味,了解自身体质,以免造成损伤。如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大量吃西瓜、梨、猕猴桃、柚子等凉性水果;内火大、痰湿盛者,少吃桂圆、荔枝等;过敏体质,慎吃芒果、菠萝等。又常言:“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抬死人”,李子多吃使人生痰、助湿,甚至令人发虚热、头昏”;尿路结石的人不能多吃草莓;胃酸多、易腹泻的人,少吃香蕉;苹果、桃、葡萄、哈密瓜、桑椹、西瓜等水果含糖量高,故糖尿病人慎食。
5、夏季人体阳气浮跃于体表,随出汗而外泄,使卫气不足,抵抗力减低,若此时感受外风,同样可引起风寒、风热、暑湿等证。因而夏季感冒也分多种类型:风寒感冒,发热不甚而明显恶寒,同时鼻流清涕,喷嚏连连,此时应立即服感冒清热冲剂2袋,一定热服,或喝葱白姜片红糖水,每2-3小时再饮一次,大多症状会明显缓解。若体温迅速升高,伴恶寒、咽喉不适等,多为风热感冒,早期可以服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清开灵、维c银翘片等。若发热伴恶心或呕吐、腹部不适、腹泻等,多为暑湿感冒,类似西医胃肠型感冒,此时应及时服用藿香正气胶囊或水,初次可以加大剂量,每日3-4次,同时控制饮食,煮些荷叶绿豆粥食用。
6、潮湿闷热的气候,使人皮肤容易感染,夏季也是皮肤病多发的时节。注意皮肤护理,同时适当采用一些天然的草药洗浴,则会令人度过健康、愉快的夏季。如桑叶浴,将桑叶100克左右放入锅内煮10-15分钟,再倒入浴盆内即可,能消除皮肤痤疮、疖肿、褐色斑等;又如薄荷浴,可预防湿疹痱子。
2024-10-24 广告
因此食物调养应着眼于清热消暑,健脾益气,宜选清淡爽口,少油腻易消化的食物为主,还可适当选些有酸味的、辛香的食物,以增强食欲。
夏季饮食要多辛温,少苦寒,节冷饮。《备急千金要方》中说:夏日宜“省苦增辛,以养肺气”,《金匮要略》指出:“夏不食心。”少吃苦寒之食物可避免伤阳心。且夏日饮食不可过熟,但以混为宜。
《养生镜》中指出:“夏之一季是人脱精神之时,此时心旺肾衰,液化为水,不问老少,皆宜食暖物,独宿调养。”此处“心肝肾衰”,是指阳气旺而阴气弱,“食暖物”是为了助阳气,独宿调养是为顾护阴气。
滋补小课堂:
【材料】苁蓉20克,莲子30克,银耳15克,枸杞10克,冰糖适量增加(根据个人口味)
【做法】将莲子、苁蓉、枸杞分别过水清洗,银耳用温水泡5个小时后洗净,然后将所用料放入锅内,加适量水,先用猛火煮滚,再用小火炖约30分钟,冷却后放入冰箱,冷藏一段即可食用。
【功效】滋润养颜,促进消化。
2019-05-11
2018-12-18
夏季养生
接下来师父给大家讲利生十戒。第一,谨言行,以寡过。就是说讲话和行为要特别地谨慎,才能少做错事。祸从口出,嘴巴乱讲,动作乱作,出 事 了吧?你们去看看澳大利亚那些被施 暴的女孩子,很多都是半夜出去穿着超短裙,引起别人做坏事的,这些问题已经被很多宗 教讲过了,后来还引起争论。师父今天在这里不讲好坏,就讲很容易让人家意识上先犯罪,导致自己受害。
第二,节饮食,以养生。吃东西少的人,是尊重自己的心,不会脑子不好,因为脑子和心是连在一起的。为什么胖的人脑子就不会动的快呢?你们看看胖的人有几个聪明的?吃得太多,人胖了,脑子就不听使唤。
第三,省嗜好,以养心。就是说,你的嗜好越少,你的心就越平静。很喜欢喝 茶,这个嗜好不算坏吧,有些地方喜欢茶道,小杯茶可以喝上一天,这也是浪费时间,所以,嗜好是越少越好,比如喝酒,抽烟,赌 博,好 色等。心中越是没有嗜好,就越是没有欲 望,心就会越平静。心不能平静,怎么修心呢?
第四,耐烦劳,以尽心。一个人如果能够忍耐、任 劳 任 怨的话,这个人的心是很踏实的,是我做的,实实在在我做了,开心吧。菩萨的佛言佛语都是教我们怎么做人。人有阳寿,非要拼命抽烟,叫你不要参加汽车比赛,非常去撞车,叫你开车当心一点,非要酒后驾车,才会产生恶 果。菩萨教我们多劳动,劳动就是运 动,劳动产生美,尽心尽力了,你才会舒服,你就不会后悔,你就不会难过。
第五,慎喜怒,以平气。就是说开心的时候要特别谨慎,发 怒的时候也要特别当心,气直接关系到你的喜怒哀乐,生气了,发脾气了,开心了,喜气洋洋,都是你的气在动啊。一个人如果没有气了,不就死了吗?人活着不就是一口气吗?所以要掌握好自己的这一口气。很多人以为中六和彩了,原来是把6看成了9,白开心。所以喜和怒都要谨慎。今天发脾气之前,好好想想,我这脾气该不该发,发了是不是值得,会不会伤我身 体,会不会伤我心上的人。不要发脾气。今天我喜的时候,我开心了,开心过头了,照样出事,因为随喜而来的就会有灾 祸。它就是阴阳,阴阳是相接的。一个人一辈子不会永远顺利,也不会永远倒霉。人就是在理解喜怒的时候,容易把喜事会忘记,因为他开心的时候,他就不太感觉到正在开心。你们去试一试,看喜剧片的时候,你笑的时候,你自己没感觉的,就只知道开心。但是当一个人生气的时候,难过的时候,他就知道,我在难过,我真的过不去。明白了吗?实际上菩萨跟我们就在人间。想想看,这些都是菩萨教我们怎样做人啊,人成即佛成。你做人像菩萨了,你不就是菩萨吗?平气,就是心平气和。
第六,戒夸张,以集事。一个人吹牛,就叫夸张。明明一点点事情,他把它说成好大,也称为夸大。人活在世界上,不要夸张。师父在电台里救人很低调。但是很多听众憋不住了,就叫师父菩萨。师父叫自己“卢 台长”。活在人间,就把自己在人间的法号拿出来,跟人家是平等的。如果你们叫师父活菩萨,师父就和你们不平等了,师父自己就很难过,因为你们拉开了和师父的距离和境界。那天在圣诞晚会上,一位佛友坐在师父边上说,“卢 台长也吃饭啊?”她就觉得奇怪,菩萨怎么也会吃饭啊。
不能神话,做人不要把自己夸张。因为你是在用灵性、是用菩萨的智慧在救人,你肉 体展示的东西不一定跟菩萨一样。但是在说法的时候,在救人的时候,你绝对是个真菩萨。你平时可以稍微讲点笑话。师父昨天在走路时,还随缘救了一个人。讲得他服服帖帖,呆在那儿了。这就是走到哪里,救人到哪里,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救人。明白了吗?来的人是什么样,师父就说什么话。不要居高临下。以集事,就是说任何事情都是大家一起来把它做好。任何事情都是靠着大家的力量,你会错吗?如果你一个人做,你就有可能犯错。集思广益啊。这些精辟的语言,是把佛法转化成白话来救 度众生的,你们要好好学啊。
第七,崇退让,以合众。就是说人在社 会上,要学会退让。一个不懂得退让的人,是不合群的,是不能和大家在一起的,有什么可傲慢的。你看有些强国,想 做国际警 察,想打谁,就打谁,结果也经常被人打,经济衰退第一个。很多国 家都不喜欢它,一个人也好,一个国 家也好,一定要谦让。崇就是崇尚、尊重、推 广的意思。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一步,前途无量。很多人越让,前途越好。越冲,前途越艰难。
第八,慎诺言,以全信。就是说承诺要谨慎,才能让人家全方位地相信你。要想得到信任度,尽量不要去夸大,尽量不要说 谎 话。师父对你们的要求已经很低了,师父要你们尽量不要去吹牛,尽量不要去说 谎。一句谎 言需要十句谎 言来弥补,而且很多人说完谎记不住,又自己说出去,所以大家要好好记住。
第九,减耗费,以惜福。尽量减少你生活中的浪费和家里的耗费,要珍惜福气。人道为什么可以修上天,也可以下地 狱?实际上,人道是个很奇怪的道,这个道就是借假修真的地方。如果你在人道狂修,你也许永远不会到下面去了。如果你借用这个地方,像个中转站一样,狂做坏事,你也许永远做不了人。很多听众问师父,为什么只有人道才能修行,在电 台里,师父没有时间回答,今天告诉你们,因为人道具有灵 体和肉 体,所以可以双 修。鬼道有肉 体吗?阿修罗道有肉 体吗?畜牲有没有智慧本性的灵 体吗?畜牲的灵 体是固定的,不是人的智慧的那种灵 体,不是菩萨智慧的那种灵 体,而是受过处理的、像二 手货似的、不是原型的灵 体了。
第十,存悲心,以养德。人的道 德是怎么样来的,因为你慈悲人家,你悲悯人家,你感觉这个人苦,那个人苦,你的德性就出来了,师父教育你们,看见谁都要觉得他可怜,你觉得人人都可怜,你就养成慈悲心了,你就不恨人家了,积福德啊。养德,什么叫养德?你的德性是养出来的。什么叫养?不是养孩子的养,是培养出来的,所以为人慈悲是为人之天地之本,学佛修心可以保持你的这个“本”,借假修真才是真正的爱惜这个“本”,培养佛境界,坚持度众生,才能让这个“本”得到清源,回归天界,共证无上正等正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