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中国农村还是存在“多子多福”的想法?
因为古代的思想根深蒂固,其次农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希望儿子多。
常言道:“多子多福。”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生了孩子却不养育却是断然无法理解的。以前的农耕社会,生活成本小,百姓活着还主要靠耕地,主要还是体力活,多个儿子就是多个男人,多个干体力活的,粮食就收的多。
而且,以前是男权主义,女儿嫁过去就男方的人了,又是多个干活的。而且,添子添户,多个儿子以后就会有孙子,人丁就会兴旺,保不准哪个有出息,哪个孝顺,所以说多子多福。
还有就是农业社会的遗留。农业社会的育儿成本几乎为零,多生个儿子大不了揭开锅盖加瓢水,但收益很高。长到几岁就可以去放羊打猪草什么的,再不济卖掉也是一笔钱。长大了吧,最好的情况,儿子混出来了,那就全家阶级提升了。
中等的,那儿子也是壮劳力,自家能多开田地,多争水,最差的情况吧,儿子变成混混,那也能威胁着邻居和宗族不要打自己的主意,再怎么样也能在自家跟别家打群架时帮把手。你说,这么一本万利的事,谁不干。与之相应的,就是儿子少的人家各种吃亏。
所以说,由于男子的先天因素与后天观念的形成,使得多子多福的观念深入人心,迄今为止依旧存在。古代人的一种理念 认为儿子多了就人丁旺盛,将来自己就会更有福气 一家人能够团结如意幸福美满 。现在认为这都是一些祝福语,祝福一些新人的 ,多用在祝福那些新人的父母。
所以说,在中国农村还是存在“多子多福”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