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宗,朱祁镇。
朱祁镇在9岁的时候接手老爹朱瞻基的皇位,由三位著名老臣“三杨”辅佐,加上贤明的张太后垂帘听政,朝局非常稳定。其实明英宗朱祁镇能力平庸,远不及父亲朱瞻基,接手皇位之后一直在张太后的羽翼之下成长。
老臣“三杨”陆续去世,张太后驾崩后,朱祁镇就成了破笼而出的鸟儿,终于可以“大展拳脚”了。可是,他的能力平庸,不能成事,但他非常宠幸太监王振,朝中被搞得乌烟瘴气,百官怨声载道。
后来,在王振的蛊惑下,盲目自信的朱祁镇决定御驾亲征瓦剌(蒙古族的分支部落)。遗憾的是,他没有继承祖辈们擅长打仗的基因,带着明朝的精英部队在“土木堡事变”中大败,自己也沦为蒙古人的俘虏。
扩展资料
成就
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及八年的软禁后,英宗在天顺年间开始任用了李贤、王翱等贤臣,又先后平定了石曹之乱,显现了英主的风采。英宗曾对首辅李贤说过他每天的起居情况:“吾早晨拜天、拜祖毕,视朝。既罢,进膳后阅奏章。易决者,即批出,有可议,送先生处参决。”
英宗还释放了从永乐朝就开始被囚禁的“建庶人”(建文帝的幼子朱文圭,靖难后被幽禁宫中逾五十年),恢复宣德朝胡皇后的称号,下旨停止帝王死后嫔妃的殉葬,《明史》赞曰“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
永乐元年(1403)明成祖建北京于顺天府,称为“行在”。永乐十九年(1421)改北京为京师。洪熙初年,明仁宗欲迁都南京,命北京诸司仍称行在。正统六年(1441)八月,宁波知府郑恪请定都京师,改号南京,英宗从之。
是年十一月初一日,英宗以宫殿成,大赦天下,正式定北京为京师,罢北京行在之称。在南京的府、部、司、寺、院、局悉冠以南京,改其官印。
英宗,朱祁镇,1436年-1449年,正统 承平天子 任用宦官 土木堡之变
宪宗,朱见深,1465年-1487年,成化 偏爱偏废 导致自己的儿子都被万贵妃杀害,最后才保住一个,很可笑
神宗,朱翊钧,1573年-1620年,万历 任性到极点,啥也不说了 给满族人机会
光宗,朱常洛,1620年-1620年,泰昌
熹宗,朱由校,1621年-1627年,天启 这两个皇帝无力回天,也不能说他们什么
至于 世宗,朱厚熜,1522年-1566年,嘉靖 我觉得推荐答案说的不妥 南倭北虏 都用了有效的措施 财政大权,嘉靖没放过。不能算好的,但比起上面的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