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拖拉怎么办
发现孩子拖拉该咋办?
2020-07-27
孩子为什么会拖延?
01成长环境影响
如果孩子他从小就被催促的多的话,会更容易拖拉。
孩子如果从小就比较容易听到“快点,快点!“这种带指责情绪的话,他其实这么小,他是没有办法消化这些情绪的,那就会体现在行动上变得拖拉。你想想我们大人有时候也是,当我们心里有一些烦躁的时候,我们其实也会容易拖拖拉拉的做事情。
拖拉,其实是用来化解内心情绪的方式。
02个体差异导致
从孩子时间局(时间局,也称为八字)来看,有些孩子如果局里有「子、丑、辰」这几个字的话,那么孩子可能是会容易比较慢一点。
03长期对抗的产物
这里的“对抗产物”是指,孩子由于长期将“拖延”等行为当做与父母对抗的应对方式,久而久之就会开始养成拖延的习惯。
由于父母是权威,如果父母跟孩子的连接不足够,那么想要带动孩子是不太容易的。
父母很多时候不太了解,如何通过给孩子做某些事情创造正面的体验,从而让孩子主动做这些事,以及做这些事形成正面的记忆。父母习惯用自己过去不知不觉“学习”到的方式,比如惩罚孩子的错误,从而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到了孩子的对立面。
孩子同样也没有学会直接与父母这样的权威表达,常见的是直接对抗,或者是以各种软对抗的方式去应对。其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就是拖延,慢慢的拖延这个模式就成为了生命中的所谓“性格”的一部分。
如何帮助孩子调整“拖延习惯”
改变对孩子的态度
我们作为大人,对孩子的态度是可以有调整的。
比如在叫醒孩子的时候,可以用比较温和的方式。我早上叫醒菩提(煦晨的孩子)的时候,我就会慢慢拉开窗帘,放轻柔的歌,或者自己哼歌,让他的视觉和听觉感官开始唤醒,接着我会轻抚脸庞、背、手脚,有的时候会用两只手指蚂蚁上树从慢到快逗他玩,唤醒触觉感官,我有时会说:你猜今天的早餐是啥?你闻到味道了吗?有的时候和他一起准备早餐,唤醒他的嗅觉。
如果偶尔晚了一点起床,我就会用比较欢快的语气去提醒他:呀~呀~呀,看来今天我们得用火箭速度了,你准备好了吗?你的装备是啥…当然这种方式适合小一点的孩子开始做起,当我们能持续陪伴孩子去完成,自律也随之到来
当你是欢快的催,孩子他其实是更开心的,他一天的能量受早上情绪驱使,但如果是带着指责情绪去催促,他反而就更不想动了。想想我们大人也类似吧?
帮助孩子了解“后果”,培养意识
让孩子了解行为所构成的后果,他逐渐能够形成承担后果的意识,但又不是用一种很强的惩罚方式。
例如对于11岁的孩子,你可以和他好好沟通关于一件事情可能带来的后果,因为他们已经开始有能力理解了如果孩子快11岁了,其实是可以沟通的。
比如说“妈妈留意到,其实我已经多次打电话催促你时间了。我也留意到我有点着急。我在想是不是你可以自己起来,可以自己去面对结果了?”你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晚睡,你是有可能会迟到的。”
让他意识到后果,但不用太替他着急、焦虑。大人如果不断催促,反而适得其反。你想想,本来他可能其实是想要早一点去学校的,他也知道迟到的后果,内心也有内疚的情绪。但如果不断催促他,那么其实孩子他的内疚会被这大人催促所带来的情绪给抵消掉。因为他在被大人催促的过程中所产生情绪,会感觉自己已经受到收到了惩罚一样。所以可能本来可以不迟到的,最后拖拖拉拉。
你可以跟他讲,你敢不敢愿不愿意承担这个结果?如果他需要你的帮助,寻求解决方法的话,你是可以跟他一起聊这个部分,比如说公交车,还是其他方式。让孩子能够参与进来,结果可能会不一样。
同时你也可以和孩子说说你的焦虑。比如说:“我留意到,如果妈妈这样催你上学的话,可能你对妈妈的感觉也不是很好。我也会焦虑,做事情也没有办法那么专心。我总是牵挂着你。但我在想你其实是逐渐有能力自己去承担了。我其实也不想每天这么喊你,催促你。”
陪伴孩子,与TA一起面对“后果”
当孩子认识到后果之后,记得陪伴孩子,和TA一同去面对后果,放心的让TA去承担应该要承担的后果。
记得一次我带菩提去幼儿园,菩提迟到了。然后学校的规定是迟到了要等到晨圈结束后才能进来,并不是你马上可以进来的。
所以我就陪着菩提在外面等,我也有没有说什么,我情绪也很放松。所以在等的时候,菩提自己是会焦虑的,在那之后,他就再也没有迟到过。其实当时,我也是有点特意配合他,你迟到你要的这种结果,我愿意陪你一起去面对。因为菩提毕竟年纪比较是小,但其实青春期的孩子,你是可以让他为自己承担后果了。
对孩子,多一点同理心
其实我们作为父母也不能做到完全的自律,所以对孩子应该多一点同理心。
其实自律,是对一个人的局限和约束。孩子也会想,自律对我有什么好处呢?这也是需要去思考的。有些自律是孩子想要的,你就发现他可自律了,比如说去哪儿玩呀,这些东西就是特别享受的,就特别自律。而且孩子本身比较看到短期利益,看不到太长远。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可以适当允许、接受孩子可能真的不是那么自律。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我就去放逐放任孩子,而是说我们在做的过程中,对孩子可以多一分同理心,这样能够为亲子关系做一个很好的底子。
这个底子,是说不一定说每件事情都要做正确,但是我愿意陪着你,温暖的部分多一些。等孩子长大了,他也就会记住温暖的更多一些,就不会说我只是因为责任去赡养你,或者是我愿意给我爸我妈钱,我也愿意给他们去买一些东西,但是在心理上总是不靠近。这种不亲近的关系,常常是很痛苦的。
自律是一种习惯,是需要时间慢慢培养的。所以在培养的过程中孩子也有可能会出现反复的行为。在这个时候不要去指责他没法坚持之类的。多去好奇他都发生了什么,了解他的感受并且给与鼓励帮助孩子培养习惯。
面对孩子的拖拉行为,我们大人调整态度,同时也让孩子形成承担结果的意识。
回到那位妈妈的留言来讲,应该先去了解孩子对于去学校这件事情是否本身就存在抵触情绪呢?可以通过以上的方法,去与孩子沟通了解他内心真正产生拖延的原因。
以上内容来源煦晨心笙青少年亲子关系沙龙的答疑
2019-06-30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合格父母的金牌课程
- 官方电话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