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之前,七国的文字差别有多大,真的互相不认识吗?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处于战国时期,东方六国齐、楚、燕、韩、赵、魏,西面则是秦国。由于长期处于战争割据状态,各国文化差异会越来越大,七国的文字同样如此。
东方六国文字如果按派系划分,其实可以归总为四大派系:齐、燕、晋、楚,因韩、赵、魏皆出于晋,故可划分同一派系。此四大派系在域上相对独立,其主要划分的依据是按地理因素划分的。其他的小诸侯国,基本都归于这四大派系。加之秦国便为当时的文字五大派系。
五大派系的文字经过不断的演绎发展,形成了各自的特色,通过时间的积累,就产生了很大的差异。但是由于七国文字的源头都是一样的,所以它们还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的。七国的文字保持了基本形状,然后延伸发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完全不认识各国的文字。
至于各国之间的沟通,虽然文字的书写方式不一样,但是说话方式基本还是一样的,语言的表达用法还是能够互通的。毕竟来自于同一根基文化,产生巨大差异也是不可能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文字是十分有必要的,小篆的出现是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有利于沟通交流,更加有利于一个朝代的统治。所以,总的来讲,七国文字的差异是战争状态下的必然结果。如果七国长期割据,七国文字最后也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秦始皇建立秦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统一六国文字,促进整个秦朝的文化交流,那么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这七国的文字差别很大吗,是否正如我们所认为的那样互不认识呢?其实不然,这七国的文字差别并不大,虽然有差异,但是差异都比较小,要不然怎么会出现苏秦、张仪这样的纵横家周游列国的事件呢。文字的差异就代表着文化的差异,差异过大,势必会出现更大的分裂,就如同如今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的差别。
其实我国汉字的起源并不是一个源头,而是多个源头,到了商周时期,我国的文字得到了一定的统一。虽然在当时还是存在一定的异体字,但是规范字占主流,所以写的人就比较多,于是文字差异就比较小。但是随着发展,因为频繁的发生战争,所以出现了诸侯国摆脱周天子的统治,独立为王的情况。为了彻底的摆脱周天子的一切,于是在服饰、语言以及文字上都发生了变化,此后文字的差异就出现了。
总体上来看,六国的文字分成了四个派系,分别是齐系、燕系、晋系、楚系, 而秦国和东周则是继承西周的文字体系。尽管七国常常发生战乱,但是文化交流却很频繁,于是就有了周游列国的人,这些人佩戴六国相印,随意出入,那么这就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六国之间的语言及文字上差异不大,毕竟这些周游列国的政治家可以毫无障碍的出入。
再加上如今考古技术的发达,考古学家对出土的七国文字进行比较,发现差异并不大,与如今的简体字和繁体字的差异比起来还更小。不过幸好有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然后统一了文字,要不然随着发展,六国之间的文字差异会更大,那么文化差异也随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