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需氧量(BOD)与化学需氧量(COD)的不同之处?
在水温20℃,由于微生物的生化活动,将有机物氧化为无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来表示有机物的量。
通常采用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但试验时间长,需要5日出结果,难以及时指导生产实践;难降解有机物含量高时,误差较大;水中含有抑制物质或毒物时,影响测定结果。
②化学需氧量COD。
为了克服BOD5的缺点,可采用COD指标。
在酸性条件下,利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和H2O所消耗的氧的量,称为化学需氧量。将强氧化剂折合为氧的当量来表示有机物的量。
优点:较精确地表示污水有机物含量,测定时间仅数小时,且基本不受水质限制。
缺点:污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被氧化,也有一定误差。
COD和BOD指代的都不完全一样,一般而言前者大于后者,并且利用后者与前者的比值来判断废水的可生化性!一般如果能够降低废水的COD,就认为此法可行!测BOD一般只是为了测试它的可生化性,以便作出决定!
2024-11-15 广告
生物需氧量(常记为B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存在于水中的可生化降解有机物所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以毫克/升或百分率、ppm表示。它是反映水中有机污染物含量的一个综合指标。如果进行生物氧化的时间为五天就称为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相应地还有BOD10、BOD20 。
水中有机物质的分解是分两个阶段进行的。第一阶段为碳氧化阶段,第二阶段为硝化阶段,碳氧化阶段所消耗的氧化量称为碳化生化需氧量(CBOD)。
生化需氧量又称生化耗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写为BOD),是水体中的好氧微生物在一定温度下将水中有机物分解成无机质,这一特定时间内的氧化过程中所需要的溶解氧量,是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标。生化需氧量是重要的水质污染参数。废水、废水处理厂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微生物利用有机物生长繁殖时需要的氧量,是可降解(可以为微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氧当量。
地面水中的污染物,在以微生物为媒介的氧化过程中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其所消耗的溶解氧量称作生化需氧量(或生物耗氧量,即BOD,以mg/L为单位),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它说明水中有机物出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其值越高,说明水中有机污染物
质越多,污染也就越严重。加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生活污水和制糖、食品、造纸、纤维等工业废水中的碳氢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均为有机污染物,可经好气菌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由于在分解过程中消耗氧气,故亦称需氧污染物质。若这类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过多,将造成水中溶解氧缺乏,同时,有机物又通过水中厌氧菌的分解引起腐败现象,产生甲烷、硫化氢、硫醇和氨等恶臭气体,使水体变质发臭。
污水中各种有机物得到完会氧化分解的时间,总共约需一百天,为了缩短检测时间,一般生化需氧量以被检验的水样在20℃下,五天内的耗氧量为代表,称其为五日生化需氧量,简称BOD5,对生活污水来说,它约等于完全氧化分解耗氧量的70%。
首先,BOD与COD的概念就不再叙述了,仅就题论事。
如果是市政污水,衡量有机污染物的指标BOD与COD均常用,但由于BOD测定较复杂,测定时间长,故日常水质监测多为COD,以此来间接反应污水的污染程度。但就微生物而言,尤其是需要脱氮除磷的工艺,水中可被异养菌利用的有机物往往预示着工艺脱氮除磷的效果。异养菌需要的这部分碳源实质为VFA,但由于其测定繁琐,更多用BOD间接表示其碳源充足程度,COD表示这种可被微生物利用的碳源程度的相关性相对BOD较差。
对于工业废水,由于其自身有机物含量较高,去除指标往往只用COD表示,或衡量工艺处理效果。
对于自来水处理,CODCr值较低,多用CODMn来反应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程度。
这两个指标的定义和标准测定方法就不再赘述,一般都可以用来衡量污水有机污染物的程度,BOD与COD的比值可以衡量污水可生化性。这两个指标并非排他性的,可以同时采用,例如用一个来计算,用另一个校核,或者不同的计算方法会采用不同的指标。
BOD是属于COD的,这部分越多,可生化性越好。反之可生化性低。就有可能需要用厌氧啊,高级氧化,水解酸化来提高可生化性。
化学需氧量的定义是用化学的方法氧化水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当量,生化需氧量就是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呗!B/C可以用来衡量污水可生化性!
从工程的角度讲,运行的经济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在现阶段可能不亚于工艺的合理性...
那么污水处理工艺中最具有经济性的工艺就是生化法了,其具有投资相对较少,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因此被普遍采用!
那么什么样的污水适合用生化法处理呢,其中很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