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务风格极度盛行的明朝,究竟有哪些有名的特务机关?
有东厂、西厂、内行厂、锦衣卫。
1、东厂
东厂,官署名。即东缉事厂,中国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
东厂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国家特务情报机关,其分支机构远达朝鲜半岛。 地点位于京师(今北京)东安门之北(一说东华门旁)。
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活动加强,常合称为“厂卫”。 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之端。
2、西厂
西厂是明朝特有的官署名称,全称"西缉事厂"。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与东厂及锦衣卫合称厂卫,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
后因遭反对,被迫撤销。正德元年短暂复开五年后又被撤销。
西厂的成员和东厂一样都是由锦衣卫中选拔出来,宪宗钦定西厂所领缇骑(即锦衣卫校尉)的人数要比东厂多一倍,又把东厂与锦衣卫的职权包揽起来,它的职权比东厂和锦衣卫更大。
而西厂的职务是侦查民臣的言行,并可以对疑犯进行拘留、用刑,西厂又把监狱以及法庭混为一体,而且可随意逮捕朝中大臣,可不向皇帝奏请。西厂作为一个短命的特务机构,前后只有两任提督,分别是汪直和谷大用。
3、锦衣卫
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
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将锦衣卫废除。
明成祖时,锦衣卫又得以恢复,并由北镇抚司专门处理诏狱。
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
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有明一代,锦衣卫一直存在。延续至1661年南明永历帝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于咒水之难被杀才可说是正式结束长达290年的历史。
4、内行厂
内行厂是明朝设立的特务机构,与明朝的东厂、西厂、锦衣卫合称“厂卫”。,别名为大内行(háng,办事之意)厂,又叫“内厂”、“内办事厂”。
正德五年刘瑾倒台後,内行厂与西厂亦一同被裁撤。虽然内行厂仅存在五年,但亦残害了不少忠良。《明史·刑法志三》载:“得颛刑杀,擅作威福,贼杀良”。
扩展资料:
一、厂卫机构的设置和职责
厂卫者,是东厂和锦衣卫的合称,除东厂外,还有短暂设立过的西厂和内行厂,西厂于宪宗和武宗两朝临时设立,前后共存在了十年有余,内行厂设立于武宗朝,存在了四年有余,可以把西厂和内行厂看做是东厂的扩充和加强。
厂卫主要负责侦缉和刑狱,直接受皇帝指挥,侦察平民,监视官员,缉拿犯罪嫌疑人,有时奉旨参与案件审判,是明代直接听命于皇帝的特务机关。
厂卫朋比怙势,为明代法制之大蠹。从设立的时间来看,锦衣卫要早于东厂。
二、厂卫相互勾结
、东厂和锦衣卫同为直接向皇帝负责的特务侦缉机构,通常情况下,东厂负责侦伺,锦衣卫负责刑狱。东厂缉获的嫌疑人,要送到北镇抚司鞠问,最后再送交刑部拟罪。
东厂的贴刑和番役等办事人员都是从锦衣卫中调拨而来,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势必深相倚结。
但厂卫之间也并非全然精诚合作,两者之间也时常互相争夺权力,当皇帝倚重东厂时,则锦衣卫顷心附之,皇帝大用锦衣卫时,则东厂反为之下。
但自明代中期以后,东厂的势力就未曾低落过,提督东厂的司礼监太监得势是重要原因。所以锦衣卫“无不竟趋厂门,甘为役隶矣”。
三、厂卫机构对司法制度的侵害
厂卫机构作为一个庞大的特务刑讯机构,设有独立的监狱,为数众多的特务人员,可以随意缉拿嫌疑人,对其下狱刑讯之,狱成报法司拟罪。
厂卫直接向皇帝负责,诸事可径自向皇帝汇报,而皇帝有时也授权予厂卫机构,让他们同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会审案件。
在实际运做过程中,厂卫经常公然的侵犯三法司的权力,为所欲为,对明代的法制造成了非常大的破坏。
终明一代,大臣们都对厂卫的擅权滥刑痛心疾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厂卫
东厂,即东缉事厂,中国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东厂的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
西厂即西缉事厂。西厂是明朝除了锦衣卫、东厂及内行厂之中一个专有的特务机构,他们都是直接听命于皇上。
内厂即大内办事厂。明武宗时大宦官刘瑾专权,乃设大内办事厂,即大内行厂,简称内厂,由其亲自统领,比东厂、西厂尤为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