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人的从众心理?

没有主见,一窝蜂的,别人干啥,他就干啥... 没有主见,一窝蜂的,别人干啥,他就干啥 展开
 我来答
会飞的鱼飞到你身边
2020-01-10 · TA获得超过845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385
采纳率:80%
帮助的人:228万
展开全部
第一,群体是个无名氏,从众心理是罪恶的渊薮。

我记得《乌合之众》上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群体是个无名氏,因此无由处罚。意思就是说,只要是一群人犯下的过错,恰好你是从众的一员,便可以肆意妄为,而不用担心会受到任何的处罚。

实际上这种情况很常见。比如说过马路,一个人是不敢闯红灯的,当很多人在一起排队的话,有一个坏的案例,其他人都跟着去做,而不用管到底是该不该闯红灯,最后也没人来处罚。

再比如随份子钱,如果跟当事人的关系没到那一步,大家都随了,我不随不好意思,也跟着随了。如果跟当事人的关系特别好,大家都没随份子,我自己随也让大家不好意思,最后便违心没有表示诚意。

第二,群体是一个动物,而不是一群人。

从众心理会导致一种非常可怕的结果,就是所有人在一起的时候不再是一群人,而是一个动物。

智能低下、情绪高涨、冲动易怒,都是它的标配。所以要惹事是一群人惹事,要殴斗是一群人殴斗,像一个动物一样胡乱冲撞。

等到群体中的成员重新回归成一个个体的时候,所有热情都会消退,智力开始恢复,开始后悔自己从众犯下的错误,因为他又成为了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人。

第三,绝对数量就是绝对正义。

大众心理学上有一个很好的提法,数量即正义,绝对数量就是绝对正义。只要支持的人数多,你就掌握了正义的权柄。不用管少数人是否对错,是否真正掌握真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要不要跳广场舞这件事是没法公众投票的,因为如果大多数人支持,只有广场附近的居民担忧太吵闹持反对意见,这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多数会压倒少数甚至湮灭少数。所以公众投票就会真正伤害到少数人的利益。

实际上,从众能办坏事,也能办好事,两者是统一的。

以上大多数都是谈的坏事,如果干好事,从众心理同样能够发挥巨大作用,比如一个寝室三个学霸,剩下的一个人成绩也差不到哪里去。成绩差了,对不起大家呀。众人会裹挟着你前进,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wly1721520824
2020-01-10 · TA获得超过87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6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6万
展开全部
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的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通俗的说就是“随大流”。

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 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通常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是对的。从众服从多数,一般是不错的。但缺乏分析,不作独立思考。不顾是非曲直的一概服从多数,随大流走,则是不可取的,是消极的“盲目从众心理”。

学者阿希曾进行过从众心理实验,结果在测试人群中仅有1/4~1/3的被试者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保持了独立性。可见它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从众性是人们与独立性相对立的一种意志品质;从众性强的人缺乏主见,易受暗示,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别人意见并付诸实行。

从众因素
群体因素
群体一致性:个体在面对一致性的群体时所面临的从众压力是非常大的。当群体中意见并不完全一致时,从众的数量会明显下降。

群体规模:在一定范围内,人们的从众性随着群体规模增大而增大。

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越高,个体对群体的依附心理越强烈,越容易对自己所属群体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越高,越具有权威性,就越不容易屈服于群体压力。

情境因素
刺激性的物质:刺激性的物质是影响从众行为的情境因素之一,人们更容易对模棱两可的刺激物做出从众反应。

时间因素:交互作用的早期更容易发生从众行为。

个体因素
性别和年龄:人们通常认为男性比女性更不容易从众。从年龄上看,儿童和青少年比成人更容易从众,

个性特征:个人的能力、自信心、自尊心、社会赞许需要等都与从众行为密切相关。

知识经验:人们对刺激对象越了解,掌握的信息越多,就越不容易从众,反之则越容易从众。

个人的卷入水平:一旦一种意见被表达出来,人们就会更强烈地意识到自己已经选择了某种态度。

从众弊端
1、从众带来的个性消失。

新世纪年以后,现在的家长都开始重视特长了,因为大家都在学,而且大有不学就落伍的感觉,于是乎也不管孩子是否适合或者有天赋,什么英语、足球、跆拳道、围棋......,什么都学,有的孩子甚至在一年内学了6种特长,业余时间被剥夺不说,连正规的文化课都没学好,结果想弄些个性,却什么也不精。这就是这种从众的心理,造成的个性消失,不仅过去发挥作用,现在也在发生作用,估计以后也逃脱不了。

2、从众的心理个人获得了匿名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5003f97
2020-01-10 · TA获得超过84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441
采纳率:39%
帮助的人:150万
展开全部
从众,
现象:比方说,一群不认识的人走在一起,突然,前边的人大喊大叫往后跑,后边的人通常也会跟着跑
分析:
1.前边的人突然往后跑,那可能是有危险会波及到。为了自身安全,并且通过他人大致确定了危险源头及方向,就会极力避免
2.有部分基因原因,因为是群居
从众大部分都是理智行为,根本上就是避免自身损失
少部分,像是出去吃饭 人多的地方就更愿意去 人很少的或者是根本没人的地方,都不愿意去
从众并不是缺点,不要一味抵制 不要绝对化
就像是吃饭,吃的太多会撑死,吃的太少会饿死。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量最好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努力帮助你

2020-01-10 · TA获得超过3281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7万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995万
展开全部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如果不从众的话,那么我们就是少数。是少数的话在人类社会就会没有话语权。

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这样的从众心理首先是对我们有所帮助的。

镌刻在基因中的记忆告诉我们,人多意味着力量,落单可能遭殃。而在各种信息纷繁复杂,渴望需求种类繁多的今天,如果每一个选择我们都仔细考量斟酌,那根本没有效率组织好自己的生活。因此,在一定范围内选择从众,是有利于我们生活的。

但这个范围的界定非常关键,而且保持觉察的心态也很有必要。

因为从众真的是一件太容易、太快乐的事。

将选择交给一个看似能保证正确的对象来替我们决定并承担责任,这对具有懒惰、逃避等劣根性的人性来说,真的具有莫大的诱惑。

当我们缺乏觉察时,就很有可能慢慢将自己的决定权完全让渡出去。

但这时,我也就不再是我,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自我负责的决策力,我便沦为了大众的一个影子,成为了在人潮中载沉载浮的一员。

我让潮流决定我的需要和喜好,我让意识形态决定我的思想和判断,我也许活成了大众眼中最标准的模样,但可能已经离真实的、独特的自我个性千万里远。

这种不知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喜欢什么,也不知如何为自己负责的状态,是一种最狡猾的迷失,它在不知不觉中浸染我们,当我们觉得不对劲时,却像被脱了力似的无法可想。

所以,我们千万要警惕,不要被暂时的轻松方便懈怠了探求自身的脚步。
自信与笃定感建立在我们能掌控自己生活的基础上,活出自己绝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它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时刻体会自己是谁,自己的本质与需要是什么,并为之努力践行。
是的,这样可能会有些累,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自己在活着。

所以,可以理解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盲愚之主

2020-01-10 · TA获得超过206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246
采纳率:92%
帮助的人:71.5万
展开全部
从众,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它是在社会团体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在实际存在的或头脑中想象到的社会舆论与群体压力下,认知和行动上不由自主地趋向于跟“多数人”(相对)一致。我们平时讲的“随大流”就是一种从众心理的表现。

从众现象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这主要看从众的是什么样的行为。由于中学生的文化知识、生活阅历、社会经验等都比较缺乏,自制能力较弱,在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时,缺乏强的判断力。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很可能产生消极作用,比如中学生中常见的吸烟从众、消费从众、恋爱从众以及追星从众等。这些盲目的从众行为对中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