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富集成藏条件
2020-01-16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煤层既是生气层,又是储集层,在煤化作用过程的各个阶段只要维持一定的地层压力就可以形成煤层气藏,但煤层气富集为具有开采价值的气藏则需要一些地质条件的共同作用,这些地质条件包括构造和成煤环境、生储性良好的煤层、上覆有效厚度、较高的地层压力、稳定封闭的水文地质条件等。下面分别论述这些地质条件对煤层气富集成藏所产生的影响。
(一)构造环境
聚煤期构造稳定、聚煤期后构造改造较弱是煤层气富集成藏的有利构造环境,如鄂尔多斯含气盆地和沁水含气盆地,是国内石炭—二叠纪煤层气富集成藏的最有利地区。这两个盆地的基底为形成最早的古板块,石炭—二叠纪聚煤期构造稳定,聚煤作用发育,沉积了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煤层厚度较大,鄂尔多斯东缘山西组煤厚3~5m,太原组煤厚5~12m;沁水盆地山西组煤厚3~7m,太原组煤厚5~9m,煤层结构简单,分布范围遍及这两个盆地各处。聚煤期后构造改造较弱,燕山和喜山期构造运动在这两个盆地以抬升和轻微褶皱为主,断裂不发育,无推覆构造,煤体结构保存良好,煤层气藏含气性和渗透性较好,这两个盆地的含气量一般均在8m3/t以上,试井渗透率一般大于1m D。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柳林杨家坪井组单井稳产气量约1 000~7 000m3/d,沁水盆地单井稳产气量1 800~3 000m3/d,已小型商业化生产。由此可见,有利的构造环境对煤层气富集成藏和产出有重要影响。
(二)成煤环境
聚煤环境控制着煤层的原始展布状态、宏观煤岩类型、显微煤岩组份和灰分含量等,并进而影响到煤层气的富集和产出特征。如厚而稳定的煤层有利于形成大型煤层气藏,而亮煤成分多,镜质组含量高,灰分含量低的光亮煤不仅有利于煤层气的吸附,而且有利于割理发育,使煤层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因此,聚煤环境与煤层气藏地质特征关系密切。我国的成煤环境主要有滨海台地、海湾泻湖、三角洲、河流、冲积扇及扇三角洲前缘等环境。其中,海湾泻湖和三角洲环境有利于形成厚度大,分布范围广,灰分含量较低,镜质组含量较高的煤层,为煤层气富集的最有利聚煤环境。其次为河流及滨浅湖环境,这两类环境中形成的煤层镜质组含量低,分布不十分稳定,为其不利之处,但煤的灰分含量低,有时发育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分布的巨厚煤层,因此为煤层气富集的较有利聚煤环境。滨海台地环境中形成的煤层镜质组含量虽很高,但煤层厚度薄。冲积扇及扇三角洲前缘环境常形成巨厚煤层,但煤层分布不稳定,分布范围有限,对煤层气富集来说,为两类较为不利的沉积环境。
(三)生气条件
煤作为煤层气的源岩,展布范围广、厚度大、热演化程度高的煤层是煤层气富集成藏最为有利的气源条件。沁水盆地南部山西组和太原组煤层厚度变化范围为8~12m,在深成变质作用的背景下叠加的岩浆热变质作用,使煤热演化程度大幅提高,Romax为1.9%~5.25%,以无烟煤为主,煤层的生气能力很强,达170m3/t以上,远大于煤层自身的吸附能力,生气条件十分有利,气源充足,为煤层气富集成藏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四)储集条件
从煤层气藏的储集条件角度分析,有利煤层气富集成藏的内在储集条件是:煤层厚度及其稳定性和煤的热演化程度。煤层越厚、稳定性越好,越有利于煤层气的富集成藏。热演化程度越高,兰氏体积越大,煤层越倾向于吸附更多的气体。热变质作用是我国煤储层热演化程度升高的普遍地质原因,对大规模广范围煤层气藏的形成条件来说,接触变质作用一般远不如区域热变质作用更为有利,前者不仅影响范围局限,而且破坏煤层的连续性,而巨大的隐伏深成侵入体影响范围广,作用时间长,可以使煤储层的热演化程度在大范围内显著提高。研究表明沁水盆地南、北两个高变质区的形成,是晚侏罗—早白垩世深部区域岩浆侵入导致高地热作用的结果。这对改善沁水南部煤层的储集条件,形成沁水大型煤层气田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煤层上覆有效地层厚度
煤层上覆有效地层厚度定义为:含煤盆地或地区对煤层含气性能起控制作用的煤层上覆地层厚度。简称上覆有效厚度。就华北多数地区(埋深<2 000m)来说,石炭、二叠纪煤层的上覆有效厚度是煤层到三叠纪末印支运动抬升作用所造成的区域性不整合面之间的地层厚度,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煤层的上覆有效厚度是煤层到晚期燕山运动抬升剥蚀作用所形成的区域不整合面的地层厚度。
上覆有效厚度对煤层气富集成藏的控制作用,表现为随上覆有效厚度增大,煤层的储集性能变好,在气源一定的前提下,储集的气量越多。如焦作恩村井田,山西组二,煤的煤级在整个井田无变化,为无烟煤,煤层甲烷含量等值线与上覆有效厚度等值线吻合(图3-11),显示了上覆有效厚度增加含气量增加的明显趋势,这种正相关关系在图3-12上看得更清楚。
图3-11 焦作恩村井田山西组二1煤甲烷含量与上覆有效厚度平面变化图
上覆有效厚度控制煤层含气性是由早期抬升剥蚀和后期沉降作用共同造成的。煤形成后的地壳抬升导致的风化剥蚀作用使抬升前的煤层上覆地层厚度变薄,原始地层压力降低,原始的吸附平衡状态打破,煤层气的解吸扩散作用发生,煤层原始含气量开始降低。这一含气量的降低过程一直持续到地壳相对稳定,风化剥蚀作用停止,地层压力保持不变,或地壳开始下沉,沉积物开始堆积,地层压力开始上升为止。此时,残留于煤层之上的地层厚度就是煤层上覆有效厚度。煤层含气量随上覆有效厚度增大而增大,而不是随埋深增加而增大。
(六)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对煤层气富集成藏有明显影响,地层压力是通过煤层中水分传导至煤层孔隙中的,是煤层气以吸附状态存在于煤层中的必要条件。弱径流—阻滞的水文地质环境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对煤层气的富集成藏有利,而活跃的水文地质环境不利于煤层气的保存,对煤层气的富集产生不利影响。图3-13是河东煤田三交试验区太原组水文等势面图,林家坪井组和碛口井组相距约4km,林家坪井组距其南部的位势异常带较近。由图3-14可见林家坪井组位于氯根异常带,由图3-15可见林家坪井组位于地下水流量最大的部位,这些资料说明,碛口井组和林家坪井组所处的水文地质环境不同,碛口井组的水文地质环境较稳定,封闭性较好,而林家坪井组水文地质环境的稳定性和封闭性较差,地下水和地表水交替强烈,使煤层气以水溶状态不断运移出去,导致含气量和含气饱和度降低。煤层气钻井实测含气量林家坪井组为每吨煤7.5~7.9m3,而碛口井组为12~15m3,前者比后者降低4~7m3,含气饱和度前者为54%~66%,后者为78%~84%。这一实例说明了封闭的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富集成藏有利。
图3-12 焦作恩村井田山西组二1煤甲烷含量与上覆有效厚度关系图
图3-13 河东煤田三交试验区太原组水文等势面图
图3-14 河东煤田三交试验区太原组氯离子含量图
图3-15 河东煤田三交试验区太原组地下水流量图
总之,煤层气的储集和保存与常规天然气有很大不同,造成两者在富集成藏条件上出现很大差异,深入了解和正确认识这些差异,有益于煤层气地质研究和勘探开发实践。
2024-10-28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