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不足蛇吞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句话,所以并不是很陌生,但是你知道它出自哪里吗,知道它的由来吗,知道它的意思吗?下面给大家讲解一下。首先人心不足蛇吞象意思是:人要是贪心不足,就和蛇想要吞掉大象一样,它是出自《山海经》中的话,这其中也有一个小故事。
传说在宋朝的时候,有个人叫王妄,一直靠着上山砍柴和编草鞋为生,虽然自给自足但是他的母亲因为年纪太大,经常的生病,所以日子过得不是很好。有一天,王妄正在山上砍柴,他发现了一条小蛇,蛇满身的伤,一动不动,善良的他把蛇带回了家,给蛇上了药,蛇恢复了过来非常感激王妄。
王妄给蛇做了一个小家,从此精心的照顾这条小蛇,蛇身上的伤也慢慢的好了,小蛇也长成了大蛇,这条蛇也算作是这对孤独母子的一个宠物了,日子这样重复的过着,一条小蛇偷偷地爬到了院子里,可是就在小蛇出去之后见到了阳光,突然变得又粗又长,吓晕了老母亲。
后来王妄知道了蛇有神通,过了一段时间,宋仁宗想要寻找夜明珠,并且说谁可以供上夜明珠就封为高官,王妄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蛇,蛇说自己的眼睛就是夜明珠,为了报答他可以给他一只眼睛,王妄拿了眼睛献给了宋仁宗,于是得到了官位,过了些时候,西宫娘娘也想要夜明珠,王妄说自己还有,于是被封为了丞相,就当王妄又去找蛇要眼睛的时候,却遭到了拒绝,因为蛇只剩下了一只眼睛,但是王妄非常的贪心,根本就没想到蛇的感受。
蛇见如此,就把王妄叫到了院子里面,接受阳光照射的蛇又变了,于是便吞食掉了王妄,这也就是人心不足蛇吞相了,后来相被象代替了。
其实关于蛇吞象可以有两层意思:
一层是字面意思,这个典故是出自《山海经·海内南经》: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还有一句是出自战国楚·屈原《天问》:
“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这两个典故的含义其实是相反的,《山海经》中的蛇,叫巴蛇,身长有800尺,它是可以吞的下大象的,但是大象的骨头要三年后才能吐出来……
《天问》中的蛇屯象,就成了不自量力的意思,一条蛇再大,怎么可能吞的下大象呢?
第三层意思:
这个“象”其实指的是一个人,你可以理解成这个人的名字叫“象”,也可以理解成这个“象”字写错了,应该是“相”,宰相的意思,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叫“象”的人,某天去采药,发现了一条受伤的蛇,他本来也是一个医生,于是就帮蛇疗伤,把它带回了家……
这条蛇呢,其实并不是凡蛇,而是龙蛇,后来伤养好了以后,蛇也吃的越来越大,于是“象”就带着蛇到发现它的地方,把它放生了,并且商量好,跺脚三声当作暗号联系。
后来“象”也去找过这条蛇几次,关系不错。
再后来,“象”某天去城里卖药,看到了一张皇榜,说的是公主生病了,求治疗,必须蛇肝才能救命,这个“象”想了想,就去找蛇了,蛇答应给他一点肝!
于是“象”就割了一块蛇肝高高兴兴的给公主治病去了,治好了病,皇上也大悦,封了他为大官!
结果没多久,皇帝的宠妃又病了,还是同样的病,皇帝跟“象”说,如果你能再次治好宠妃的病,就升你为“宰相”!
“象”想了想,就又去找蛇了,蛇再次答应了他的请求,结果他在蛇的肚子里狠狠的割下了一大块蛇肝,把这条蛇活活的疼死了,而这个“象”也就没能再出来,随从救出来时,他已经死了……
所以,这就是整个“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这个“象”即是人名,又是代指“宰相”,表明人心的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