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成婚的年龄一般都在12岁到14岁,但是也存在个例。因为古代的女子身份地位是非常低下的,并且有一句话叫做女大当婚,所以说古代的女子一般都是听从父母的命令,在适当的时间就会嫁人,而且纵观历史,各个朝代都有礼法规定女子的成婚年龄。
按照我们现在科学的说法,人的发育成熟期一般在18岁左右,但是在古代的时候,基本上12岁到14岁之间女子初潮来临时就已经代表可以嫁为人妇了。在很多的历史资料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唐朝一直到清朝,女子的实际成婚的年龄往往比他们所规定的要早一些。比如说唐朝规定女子13岁以上即可成婚,但实际上因为要听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且特别是达官贵族家的女子,因为其中夹杂着很多利益关系,所以说他们一般很早就已经定下婚事。
在历史上其实也有很多的事迹表明古代女子成婚的年龄是非常的低的,比如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听说过的,陈后主的妃子张丽华。在她十岁的时候就已经进宫了,并且深得陈后主的喜爱,有史料记载, 她17岁的时候就已经生了四个孩子,这就可以证明她成婚的年纪大概就在十岁左右,放到现在来说还是一个小孩子。
除此之外,历史上有的朝代的法律还对女子成婚的最大年纪做了限制,有些超过年龄而没有婚配的女子就会由朝廷的专门的部门进行强行婚配,这个年龄一般是20岁为上。其实从这里也不难能够看出古代女子的身份地位是多么的低,而且也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所以说我们应该感谢现在的生活,虽然有父母催婚,但是已经幸福很多了。
古代女子一般15岁结婚。
《周礼》规定,“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二十是女子婚配年龄的上限,这说明在周代女子婚配的年龄要小的多。
同时,《礼记》也规定,男女婚配的标准是男20岁、女15岁,历朝历代在这一基础上多有延续,如:唐代,男15岁、女13岁以上;明代,男16岁、女14岁以上;清代,男子16岁,女子14岁。
中国古代的女子结婚早的原因:
1、古代的社会生产力比较低下,并且战争发生概率也比较频繁,同时,遇上昏庸的皇帝之时,还需要接受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为了减轻家庭的重担,增添男丁便是一个好办法。而想要达到多子的目的的话,就需要提前结婚,并且多妻妾。同时,倘若一户人家生了女儿,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她们会令女子早日出嫁。
2、政府强制要求。很多朝代建朝初期,由于经历过了长时间的战乱,人口大幅度减少,经济萧条,在这种时候,为了增加人口,国家会采取一系列措施逼迫百姓早日结婚。就如刘邦登基之初,便下了一条命令:倘若一个女子到了十五岁还没有结婚的话,便要向官府缴纳120钱的晚婚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