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今年11月刚被查出一型糖尿病。现在每天晚饭后吃一粒二甲双胍,这几天测血糖7.8 7.5 7.3?
1型糖尿病(以下简称T1DM)目前是属于遗传性糖尿病,属于胰岛素遗传性糖尿病。
其主要发病的机制是β细胞衰亡,这是一个经典的T1DM,其分型下还有许多的亚分型。
按照最经典的T1DM的话,目前是处于无法治愈的阶段,在发病的早期是而已口服药进行治疗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在5年内基本就需要胰岛素进行治疗了。
而且其主要的并发症是微血管并发症为主,也就是DR和糖肾。
因为是脆性糖尿病所以饮食和运动需要特别讲究,很容易出现血糖的骤高骤低。
同时血糖控制的TIP为:当天的各个点之间的血糖波动不超过2.2mmol/L,当天最高和最低点的TIP不超过4.4mmol/L。
建议是监测5个点血糖:
空腹,三餐后2小时,睡前22:00
因为血糖控制水平是个体化的。
如果是年轻人群,建议是尽可能接近正常人的血糖,但是因为T1DM是脆性糖尿病,所以必须尽量避免低血糖(GLU小于3.8mmol/L)。
7.8 7.5 7.3 这三个点的血糖是很不错的。(如果是空腹,那么不是很完美,如果是餐后是相当不错了)
空腹血糖如果仍持续偏高,建议监测凌晨1-3点血糖;
为什么?
要注意两个现象。
一个是苏木杰效应,一个是黎明现象。
一般是建议监测凌晨1:00-3:00期间的血糖。
这个时间段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等等升糖激素就会开始分泌。
1.苏木杰效应 主要是夜间上述时间段出现低血糖,监测血糖低于3.8mmol/L就可以判定为低血糖,这个时候必须进食,说明升糖激素量远远不足基础胰岛素的剂量,导致了低血糖,这种时候机体为了保护自己,就会反应性的努力使自己血糖升高,导致了低血糖反应性高血糖,这种时候是需要降低基础胰岛素剂量或者调整夜间降糖方案的;
2.黎明现象 上述时间段开始分泌升糖激素的时候,因升糖激素量远远大于基础胰岛素的治疗剂量,所以在分泌激素的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糖就会像早上的太阳一样缓慢的升起,监测上述时间段如果上述时间段血糖大于4.0mmol/L,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就可以诊断为黎明现象,这是需要增加胰岛素治疗剂量或者是调整降糖方案的。
至于如何调整,需要自己监测血糖明确。
具体方案,具体咨询内分泌科医师,仅供参考,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