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的放电形式有哪几种?
2020-06-13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静电放电一般是因带电物体产生的静电场达到空气绝缘击穿场强(约30千伏1厘米)时而产生的电离现象。产生静电放电时,储存于带电物体的静电能量,作为放电能量而释放于空气中,变为热量、声音、光、电磁波等而消耗。这种放电能量变化时,就会引起可燃性物质着火,成为静电灾害、故障的产生原因。
(1)电晕放电。电晕放电一般是在非均匀电场中电场强度极高的部分,发生局部电离的放电。
电晕放电多为连续性放电,但能量密度小,所以产生静电灾害的故障概率就低。特别是使用纤维状导体发生的电晕放电,成为可燃性物质火源的概率极小。所以使用自感应放电式消电器,就是利用电晕放电原理工作的。
(2)刷状放电(射光放电)。刷状放电(也称射光放电)一般伴随着“啪”的较强声响,在带电很多的物体(一般为非导体)与离其数厘米以上的较平滑形状的接地导体之间易产生这种放电。另外在电晕放电过程中,当静电场增强,电离进一步扩展时也有可能发生刷状放电。
由于刷状放电的放电能量密度比电晕放电大,所以易于成为静电灾害和故障的原因。由带电的纸、塑料、液体、粉体等产生的刷状放电,成为可燃性气体蒸气与空气混合气体火源的概率一般比较高。
(3)火花放电。火花放电是在带电物体与接地导体的形状都较平滑时,伴随着强烈的声响和一条发光而在人气中突然产生的放电。火花放电一般在带电物体为导体时易于产生。火花放电属集中放电,放电时间短(属纳秒级),放电间隙因放电短路成为全路放电,放电能量密度大,所以易于引起静电灾害和故障。因接地不良而呈绝缘状态的带电金属物体、人体等导体产生的火花放电,成为可燃性气体蒸气、可燃性粉体着火源的概率极高。
(4)沿表放电。沿表面放电是在带电物体背面附近有接地导体,带电物体表面电位上升被抑制的情况下,带电量非常大时,沿着带电物体表面发生的放电。
雷状放电是浮游在空气中的带电粒子形成空间电荷云时,闪电发光的同时产生的放电。雷状放电是在空间电荷云的规模及电荷密度都很大的情况下产生的。由于雷状放电的放电能量极大,所以作为一切可燃性物质(可燃性气体蒸气、粉尘)引火源的概率高。雷状放电一般在承压的液体、液化气等喷出时,或产生大规模空间电荷云时,有产生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