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年份里没有大年三十?
一般历法分为 3 种:阳历、阴历和阴阳历。其中阳历又被称为太阳历,是指主要按照太阳的运行规律来安排的历法,比如中国的公历(即格里历),它的一年约等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周期(即一回归年,约365.24天);阴历又被称为月亮历,是指主要按照月亮的月相来安排的历法,我们平时所说的回历(即伊斯兰历)便是一种阴历,它的一个月的时间约等于月相的更替周期(约29.53天,略长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时间),阴历可以较好地解释我们为什么会把“月”这个字拿来做时间单位。
农历月份没有30天,其实很正常
尽管很多地方经常把阳历和公历,阴历和农历等同起来,但是事实上,农历并不是阴历,而是阴阳历。阴阳历,顾名思义就是它在安排历法时既符合太阳运行规律又符合月亮的月相规律。拿农历来说,月相为朔作为一个月的第一天,到下一次月相为朔之间的时间便是一个月,严格符合月相的更替周期;同时它又根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建立了节气的概念,并且通过设置闰月的方式,保证每年的平均时间又能够符合阳历一个回归年的时间。
在回历中,虽然月的定义和农历的相近,但它是通过奇数月30天、偶数月29天的设定,和在某些年份设置一个闰日的规则来使一个月的时间在数值上逼近月相更替周期的。但是农历中每个月份的天数却是严格按照月相来设置的,是以观测为基础的,而不是固定的。比如说某天犬夜叉变成了人类,或者百里屠苏身上的煞气发作,那么这一天的月相一定是朔月,这一天一定是农历中的某月初一,这一点绝不会变。
我们知道,月相这些天文学上的变化往往是较复杂的,加上时间的累积放大更是如此,所以在农历中,发生今年某个月拥有30天,而明年这个月却只有29天这种情况,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即使这个月是腊月。这就是为什么今年会没有大年三十的原因。
顺便说一下,上一次没有年三十的情况出现在 2006 年,而下一次就是明年,据说再下一次的这种情况将会发生在 2016 年,想要在过年前夕约会的童鞋一定要注意。
为什么有些年份会出现两个腊三十?
把约会定在腊月三十的故事,在有的年代是悲剧,在大多数年代还是喜剧,而在某些年代却有可能是大喜剧!在这些年份,将会出现两个腊月三十日。
这是因为农历中闰月的设置所导致的。我们知道,在阴历中一个月的时间约等于月相的更替周期,即29.53天。如果以十二个月为一年的话,那么一年的时间约为29.53 X 12 = 354.36天,比365.24天的回归年时间要少上近10.88天(更精确的数据是10.87512天)。所以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两个人,如果一个按回历过生日,另一个按公历过生日,那么将会出现前者的“年龄”将比后者越来越大的情况。
在农历这种阴阳历中,通常一年也约有354.36天,比回归年时间少上近11天(知道为什么我们常常感觉春节越过越早了吗?),但是为了顺应天时以利于农耕(在我国古代几乎是百姓们的头等大事),我们自然希望能够尽量使农历中一年平均时间趋近于它,同时又不违背原先的月份规则。有办法做到这一点吗?当然有了,我们在某些年份里加上一个月就可以了。这就是农历中闰月的由来。
加上闰月之后,一年的时间就变成了 29.53 X 13 = 383.89天,比回归年的时间长了18.65天(更精确的数据是 18.65547 天)。因为 18.65 / 10.88 ≈ 1.71415 ≈ 12 / 7。也就是说,大概每 19 年的时间,就会出现 12 个平年和 7 个加了 1 个闰月的闰年,所以农历中会有“十九年七闰”的说法。
如果闰月出现在腊月之后,那这一年便成为了一个具有两个腊月的年份!如果这两个腊月都是具有 30 天的大月的话,那么这一年便有了两个腊月三十。
二十四节气是干什么的?
现在的问题是,凭什么确定哪一年是闰年,又在哪个月后面添加闰月的呢?答案当然还是应该从太阳上着手。为此,我国的先民发明了另一套依据太阳运行规律制定的补充历法——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图
二十四节气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它们最早起源于我国先民们使用日晷对日影进行的测量,实际上每一个对应了太阳在黄道上经历 15° 的运动所到达的位置。可以想见,由于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它和阳历是相当契合的。这也是为什么二十四节气的日期在公历中相对确定,上半年一般在每月的 6 日和 21 日,下半年则在每月的 8 日和 23 日。
二十四节气又分为十二节气和十二中气,在时间顺序上,节气和中气一一相间。也就是说,立春、惊蛰、清明这些都是节气,而雨水、春分、谷雨则被称为中气。在公历中,每个月都有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节气发生在上半月,而中气则发生在下半月。然而在农历中,由于一个月的时间比公历要短1天左右,这样累积下来,大约30个月后就会出现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份将被视为这年中附加的闰月。
比如今年( 2012 年)的 5 月 20 日是农历的四月三十日,这一天是中气中的小满,下一个农历月是从公历的 5 月 21 日开始,到 6 月 18 日结束,这个月有一个节气(芒种,在 6 月 5 日),但是没有中气(下一个中气为夏至,发生在 6 月 21 日)。所以这四月后的一个月就是闰月,它的名字将依照上一个月的名字,并在前面加上一个“闰”字,即“闰四月”。
如果研究 1645 年以来的闰月分布情况,会发现每个月份之后出现闰月的概率不是平均分布的。这是因为,根据开普勒第一和第二定律,太阳在黄道上的运动角度并不是均匀改变的: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近日点的时候,两个中气之间的间隔较短;在远日点时,中气间隔时间则较长。所以农历中的闰月,大多出现在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这五个月份之后,而鲜有出现在冬月(十一月)、腊月或者正月之后的。
事实上,自 1645 年以降,我国还没有出现过闰腊月。但是闰腊月依然是存在出现的可能的,据预测它的出现时间大约在公历的 3358 年——如果那时候开头提到的有志青年和他的约会对象恰好都还活着的话,他们将有机会在《千年等一回》的甜美歌声中翩翩共舞,两次!
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同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除夕,辞旧岁,迎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