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翰和王之涣《凉州词》都是名篇绝唱,谁更胜一筹?
我认为这两首诗都是孤品,描写角度不同,而且缺一不可。王翰着重写将士视死如归的气度,王之涣着重写将士无限乡思的情感。这两首诗连在一起,才真正给后世一幅有血有肉、又饱含非凡气概的大唐气蕴。这是我们后世的幸福。
一、 都是遗世绝作
《凉州词》,又称《凉州曲》,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开元年间,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并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凉州曲》就是其中之一。
写过《凉州词》的诗人不止王翰和王之涣,但以二人的这两首最为出名。也流传下来,成为千古名篇。
二、相同之处
唐朝气象不一般,在盛唐是恢弘大气,在晚唐又是万般慨叹。仿佛人生都已看透,一切如过眼云烟一般。这两首千古佳作都表达了古代人们对战争的恐惧,对和平的期望,希望各民族之间能和平共处,实现友好欢乐的太平盛世。都体现了大唐气度。
三、不同之处
王翰这首诗,有古代诗歌评论家就评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尽管是边塞风味,却又是别样奢华、豪气纵横,一派盛唐气度。“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却又已转折,提到了生死的问题。
锦帽貂裘犹可求,九死一生君莫笑。在前面宴饮之乐中又勾勒出九死一生的悲凉反转之下,读之心酸。却又分明是盛唐气象。
王之涣这首诗前两句从西北边塞风景写起,不同于江南小桥流水温婉之美,塞北的美高远粗旷,第三句却一转,写到到羌笛之声。羌笛为何要怨杨柳呢?因为“柳”与“留”谐音,在古时,人们不但在送别时要用互赠杨柳,表达不舍之情,在看到杨柳时,也会引起离思之苦。眼前之景和心中之情交织在一起,蕴含着边塞将士无限的乡思。
凉州词不是一首诗,是盛唐时期流行的曲目名称。今天的凉州,武威市,《晋书地理志》:“汉代改雍州为凉州”。
郭知运从西部地区收集一批音乐,并将其提供给唐朝宣宗。玄宗把它交给教坊,把它变成中国乐谱,用新的歌词唱出来,把这些乐谱产生的地名作为曲名。后来,许多诗人喜欢这首曲子,并为它填上新词,如王之涣和王翰。
葡萄酒,在夜色中直奔玉杯,琵琶弹奏的悠扬曲调,助我们度过美好时光。突然,我听到了,出征的音乐立刻响了起来,那些想喝酒的士兵们还不赶紧喝?我们就要去战场了。如果我们死在战场上,请不要笑。从古至今有多少人从战争中归来?诗歌语言鲜明,节奏起伏,反映出意境奔放、狂热,给人们一种兴奋和向往的艺术魅力,王翰写诗的特色是唐代边塞。
王之涣的诗描写了边防战士的乡愁。写的是既苍凉又慷慨,其悲而又不失其坚,虽极力的渲染边疆士兵不能归家的怨气,却一点也不萧条,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博大的胸怀。“为什么抱怨”,不是说没有抱怨,也不是劝说驻军士兵不要抱怨,而是说抱怨没用。加上“何须怨”这个词,诗意更加含蓄和有意义。
文学这种东西不能比较,因为各有各的意境,意境与意境是没有可比性的,真要比个高低这个其实真的很难,从艺术角度上讲这两首诗都是特别完美的,只是每个人的欣赏角度不同,所以有可比性的只剩每个人对其意境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