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成语
词的成语有:
1、陈词滥调
陈词滥调,汉语成语,拼音是chén cí làn diào,形容语言陈腐、空泛。出自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所以常常是那套褪色的陈词滥调,诗的本身并不能比题目给人以更深的印象。”
2、词不达意
词不达意,汉语成语,拼音是 cí bù dá yì,意思是言词不能准确地表达意思。出自《仪礼·聘礼漏袜》。《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宋·惠洪《高安城隍庙记》:“盖五百年而书功烈者,辞不达意,余尝叹息之。”
3、义正词严
义正词严,汉语成语,拼音:yì zhèng cí yán,意思是形容理由正当充足,措词严正有力。出自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子玄之论,义正词严,圣人复起,弗能易矣。”
4、振振有词
振振有词,汉语成语,拼音是zhèn zhèn yǒu cí,意思是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停,出自《关税权问题》。清·梁启超《关税权问题》:“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既振振有词,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以授之口实也。”
5、大放厥词
大放厥词,汉语成则昌语,拼音是dà fàng jué cí,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返盯激出自唐·韩愈《祭柳子厚文》。唐·韩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琼琚,大放厥词。”
含词的成语有:陈词滥调、强词夺理、支吾其词、各执一词、一面之词等。
一、陈词滥调 [ chén cí làn diào ]
陈旧、空洞、不切实际的言论。
出处:闻一多《闻首乎陵一多全集·三·宫体诗的自赎》:“所以常常是那套褪色的陈词滥调。”
二、强者戚词夺理 [ qiǎng cí duó lǐ ]
本来没有理,硬说成有理。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座上一人忽曰:‘孙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译文:座位上的一个人忽然说:“孙明所说的话,都是强词夺理,不是正确的言论,不要再说了。”
三、支吾其词 [ zhī wú qí cí ]
支吾:说话含混躲闪。指用含混的话搪塞应付,以掩盖真实情况。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但是这句话又不便向时筱仁说明,只得支吾其词道……”
四、各执一词 [ gè zhí yī cí ]
各人都坚持顷销自己的意见,相持不下。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九:“两下各执一词,难以定招。”
译文:两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难以确定。
五、一面之词 [ yī miàn zhī cí ]
争执双方的一方所说的话。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五回:“今日若听此一面之词,杨仪等必投魏矣。”
译文:今天如果听这一面之词,杨议等人一定会投靠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