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三外四语言表达技巧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内三外四”是指朗诵中的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内三 :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外四:停连、重音、语气、节奏。
情景再现就是在朗诵稿件的时候,要把自己代入到稿件当中。对象感就像是在跟别人对话,通过设想对象来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内在语简单的理解就是话里有话、弦外之音。
重音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来体现。停连是在朗诵过程中,为表达感情需要做出声音的中断和延续。节奏就是说话有起伏有快慢,有轻重,才形成了语言的乐感和悦耳动听。
朗诵的类型
1、伴读法
教师或优等生伴着儿童读,儿童可隐隐约约听出自己的毛病而有所改进。
2、轮读法
每个儿童轮流读,这种读法有比赛的性质。低年级的课文短,可以一个小朋友读完全文后,再请另一个读。
3、接读法
一篇课文分由几个儿童接着读的方式。教师可指名一个儿童读,读到中途没有到一段落,再指另一个儿童接着读下去。这种读法可随时唤起儿童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
4、领导读
由教师或朗读得特别好的学生,带领朗读的方式。教师或优等生先读一句,或先读一小段,儿童跟着读一句或一小段。如此继续进行,直到全文读完为止。
5、交互读
甲组读第一句,乙组读第二句,甲组再读第三句,乙组再读第四句,依次轮流,周而复始。
展开全部
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的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内三外四”是指朗诵中的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朗诵既要领会稿件的内在情感,又要锻炼声音上的技巧,即外部技巧,朗诵中以内部技巧为主,外部技巧为辅,使二者相辅相成,二者都不能轻视。
——内部技巧
—内部技巧一:情景再现
也就是我们说的在朗诵稿件的时候,要把自己代入到稿件当中。
那么具体要如何调动身临其境的感受呢?
1、角色感受: 角色的年龄、性格、心态、身份...
2、环境感受: 角色的场合、人数、距离远近高低...
3、情景再现:人物、时间、情节、场面、景物、情绪在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续活动的画面,并不断引发响应的态度、情感。
例如:锅里的水吱吱地响,老大娘里屋外屋地忙。烧完热水,又端饺子又端鸡蛋
分析:在这段文字中,锅里的水、老大娘、烧水、端饺子端鸡蛋,这几个的关键词的先后顺序?做了哪些事?要在脑海里一一呈现出来。
——内部技巧二:对象感
简单的理解就像是在跟别人对话。通过设想对象来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
如何获得对象感?
1、对听众进行设想
2、感觉到听众的存在和反应
3、要努力熟知和了解听众
例如: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说: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问:毛虫姐姐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说:因为毛虫姐姐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问:可是蚯蚓弟弟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也不变成蝴蝶,他为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说: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内三外四”是指朗诵中的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朗诵既要领会稿件的内在情感,又要锻炼声音上的技巧,即外部技巧,朗诵中以内部技巧为主,外部技巧为辅,使二者相辅相成,二者都不能轻视。
——内部技巧
—内部技巧一:情景再现
也就是我们说的在朗诵稿件的时候,要把自己代入到稿件当中。
那么具体要如何调动身临其境的感受呢?
1、角色感受: 角色的年龄、性格、心态、身份...
2、环境感受: 角色的场合、人数、距离远近高低...
3、情景再现:人物、时间、情节、场面、景物、情绪在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续活动的画面,并不断引发响应的态度、情感。
例如:锅里的水吱吱地响,老大娘里屋外屋地忙。烧完热水,又端饺子又端鸡蛋
分析:在这段文字中,锅里的水、老大娘、烧水、端饺子端鸡蛋,这几个的关键词的先后顺序?做了哪些事?要在脑海里一一呈现出来。
——内部技巧二:对象感
简单的理解就像是在跟别人对话。通过设想对象来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
如何获得对象感?
1、对听众进行设想
2、感觉到听众的存在和反应
3、要努力熟知和了解听众
例如: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说: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问:毛虫姐姐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说:因为毛虫姐姐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问:可是蚯蚓弟弟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也不变成蝴蝶,他为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说: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内部技巧一:情景再现
眼前浮现出画面
一、情景再现定义:稿件中的人物、事件、场面在播音员的脑海中形成连续的活动的画面,并产生相应的态度、感情的过程。
(一)播音感受:感受是播音员情景再现的前提和基础。
(二)播音感受——感之于外,受之于心。
二、实现情景再现的步骤
分镜头构思——设身处地——触景生情——现身说法

内部技巧二: 对象感
就像是在跟别人对话
一、定义:对象感就是,播音员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映,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听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而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
二、对象感的获得途径:
1、对听众进行设想
2、感觉到听众的存在和反应,才能构成交流;
3、要努力熟知和了解听众
三、如何把握对象感
1、对象感的清晰度:根据对象不同,可以适当调节,表达式对象感可以时隐时现。
2.、和具体对象的交流中,对象感要相对稳定。
3、努力熟知和了解受众,广交朋友。

内部技巧三:内在语
话里有话、弦外之音
一、定义:是指那些在播音中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表露出来和没有直接表露出来的语句关系和语句本质。
二、内在语的作用
1、是承续语言连接点的结节点
2、是语言目的的集中体现
3、是确定播音表达语气的依据
4、是播音的创作性和播音员的创作个性的重要标志
5、是新闻类播音真实性的重要保证。
三、内在语的类型
1、发语性内在语
2、寓意性内在语
3、关联性内在语
4、回味性内在语
5、提示性
6、反语性


外部技巧:停连
停顿和连接,并非看标点符号去判断
一、概念:停连就是指停顿和连接。在播音有声语言的语流中,那些为表情达意所需要的声音的中断和休止就是停顿;那些声音不中断、不休止,特别是文本上有标点符号而在表达中却不需要中断、休止的地方就是连接。是有声语言的标点符号。
二、怎样确定停连的位置
A准确理解语句意思
B正确分析语句结构
C恰当体会情景神态
D合理处置标点符号
三、停连的处理方式
(一)、停顿方式:1落停 2、扬停
(二)、连接方式:1、直连 2、缓连
停连、重音练习1

外部技巧:重音
为了突出重点,强调、突出重点词语
一、重音概念:在播音中为了表达语句意思,揭示语句本质,传达语句目的的需要而加以突出、强调的语句中的重点词语称为语句的重音。
二、语句重音的分类:语法重音、逻辑重音、感情重音
三、表达语句重音的方法
1、强弱法:音强或音高的变化;
2、快慢法:长的变化(延展;压缩;停顿);
3、虚实法:音色变化(实声法;虚声法)
四、如何选择重音
1.突出语句目的中心词。
2.体现逻辑关系的对应词。
3.点染感情色彩的关键字。
停连、重音练习2

外部技巧:语气
根据语境、情感去改变
一、 播音语气的概念在播音中,在一定的具体思想感情支配下具体语句的声音形式称作语气。
二、语气包括
1、语气的感情色彩:主要是指语句所包含的是非和爱憎
2、语气的分量:语气的分量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
三、把握语气的要点
1、具体的思想感情是语气的灵魂,在语气中处支配地位。
2、具体的声音形式是语气的躯体,具体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具体的声音形式才得以表现
3、语气以句子为单位,它存在于一个个句子中
语气表现的感情色彩即恰切的声音形式——语势
语势的五种类型及例子
1、波峰类。声音的发展态势是由低向高再向低行进。状如波峰。如:“世界上没有花的国家是没有的。”“花”就处于波峰的位置,句头、句尾的词略低。
2、波谷类。声音由高向低再向高发展。即句头、句尾较高,句腰较低,状如波谷。如:“乔治.华盛顿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任总统。”
3、上山类。声音由低向高发展。即:句头最低,句尾最高,状如登山。不过,有时是步步高,有时是盘旋而上。如:“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4、下山类。特点是句头最高,而后顺势而下,状如下山。应注意的是它有时是直线而上,有时是呈蜿蜒曲折的态势。如:“就在那年秋天,母亲离我们去了。”
5、半起类。特点是句头较低,而后呈上行趋势,行至中途,气提声止。由于没有行至最高点,所以称为半起。如:“这到底是什么幻景呢?”
外部技巧:节奏
声音的回环往复
一 节奏定义:音的节奏,是指在播音中,由全篇稿件生发出来的,以播音员思想感情的运动为依据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运动形式的回环往复。
二、节奏的类型
1轻快型、2凝重型、3低沉型、
4高亢型、5舒缓型、6紧张型。
三、节奏的运用与控制
(一)节奏的总体布局
1.主导节奏的回环往复要鲜明;
2.起烘托、映衬、铺垫、对比作用的辅助节奏与主导节奏要和谐
(二)对比适度,控纵有节
四、节奏的基本转换形式
(一)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二)欲快先慢,欲慢先快
(三)欲重先轻,欲轻先重
眼前浮现出画面
一、情景再现定义:稿件中的人物、事件、场面在播音员的脑海中形成连续的活动的画面,并产生相应的态度、感情的过程。
(一)播音感受:感受是播音员情景再现的前提和基础。
(二)播音感受——感之于外,受之于心。
二、实现情景再现的步骤
分镜头构思——设身处地——触景生情——现身说法

内部技巧二: 对象感
就像是在跟别人对话
一、定义:对象感就是,播音员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映,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听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而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
二、对象感的获得途径:
1、对听众进行设想
2、感觉到听众的存在和反应,才能构成交流;
3、要努力熟知和了解听众
三、如何把握对象感
1、对象感的清晰度:根据对象不同,可以适当调节,表达式对象感可以时隐时现。
2.、和具体对象的交流中,对象感要相对稳定。
3、努力熟知和了解受众,广交朋友。

内部技巧三:内在语
话里有话、弦外之音
一、定义:是指那些在播音中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表露出来和没有直接表露出来的语句关系和语句本质。
二、内在语的作用
1、是承续语言连接点的结节点
2、是语言目的的集中体现
3、是确定播音表达语气的依据
4、是播音的创作性和播音员的创作个性的重要标志
5、是新闻类播音真实性的重要保证。
三、内在语的类型
1、发语性内在语
2、寓意性内在语
3、关联性内在语
4、回味性内在语
5、提示性
6、反语性


外部技巧:停连
停顿和连接,并非看标点符号去判断
一、概念:停连就是指停顿和连接。在播音有声语言的语流中,那些为表情达意所需要的声音的中断和休止就是停顿;那些声音不中断、不休止,特别是文本上有标点符号而在表达中却不需要中断、休止的地方就是连接。是有声语言的标点符号。
二、怎样确定停连的位置
A准确理解语句意思
B正确分析语句结构
C恰当体会情景神态
D合理处置标点符号
三、停连的处理方式
(一)、停顿方式:1落停 2、扬停
(二)、连接方式:1、直连 2、缓连
停连、重音练习1

外部技巧:重音
为了突出重点,强调、突出重点词语
一、重音概念:在播音中为了表达语句意思,揭示语句本质,传达语句目的的需要而加以突出、强调的语句中的重点词语称为语句的重音。
二、语句重音的分类:语法重音、逻辑重音、感情重音
三、表达语句重音的方法
1、强弱法:音强或音高的变化;
2、快慢法:长的变化(延展;压缩;停顿);
3、虚实法:音色变化(实声法;虚声法)
四、如何选择重音
1.突出语句目的中心词。
2.体现逻辑关系的对应词。
3.点染感情色彩的关键字。
停连、重音练习2

外部技巧:语气
根据语境、情感去改变
一、 播音语气的概念在播音中,在一定的具体思想感情支配下具体语句的声音形式称作语气。
二、语气包括
1、语气的感情色彩:主要是指语句所包含的是非和爱憎
2、语气的分量:语气的分量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
三、把握语气的要点
1、具体的思想感情是语气的灵魂,在语气中处支配地位。
2、具体的声音形式是语气的躯体,具体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具体的声音形式才得以表现
3、语气以句子为单位,它存在于一个个句子中
语气表现的感情色彩即恰切的声音形式——语势
语势的五种类型及例子
1、波峰类。声音的发展态势是由低向高再向低行进。状如波峰。如:“世界上没有花的国家是没有的。”“花”就处于波峰的位置,句头、句尾的词略低。
2、波谷类。声音由高向低再向高发展。即句头、句尾较高,句腰较低,状如波谷。如:“乔治.华盛顿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任总统。”
3、上山类。声音由低向高发展。即:句头最低,句尾最高,状如登山。不过,有时是步步高,有时是盘旋而上。如:“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4、下山类。特点是句头最高,而后顺势而下,状如下山。应注意的是它有时是直线而上,有时是呈蜿蜒曲折的态势。如:“就在那年秋天,母亲离我们去了。”
5、半起类。特点是句头较低,而后呈上行趋势,行至中途,气提声止。由于没有行至最高点,所以称为半起。如:“这到底是什么幻景呢?”
外部技巧:节奏
声音的回环往复
一 节奏定义:音的节奏,是指在播音中,由全篇稿件生发出来的,以播音员思想感情的运动为依据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运动形式的回环往复。
二、节奏的类型
1轻快型、2凝重型、3低沉型、
4高亢型、5舒缓型、6紧张型。
三、节奏的运用与控制
(一)节奏的总体布局
1.主导节奏的回环往复要鲜明;
2.起烘托、映衬、铺垫、对比作用的辅助节奏与主导节奏要和谐
(二)对比适度,控纵有节
四、节奏的基本转换形式
(一)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二)欲快先慢,欲慢先快
(三)欲重先轻,欲轻先重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定义:是指那些在播音中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表露出来和没有直接表露出来的语句关系和语句本质。(即话里有话、弦外之音)
二、内在语的作用
1、是承续语言连接点的结节点
2、是语言目的的集中体现
3、是确定播音表达语气的依据
4、是播音的创作性和播音员的创作个性的重要标志
5、是新闻类播音真实性的重要保证。
三、内在语的类型
1、发语性内在语 2、寓意性内在语
3、关联性内在语 4、回味性内在语
5、提示性
6、反语性
外部技巧一:停连
一、概念:停连就是指停顿和连接。在播音有声语言的语流中,那些为表情达意所需要的声音的中断和休止就是停顿;那些声音不中断、不休止,特别是文本上有标点符号而在表达中却不需要中断、休止的地方就是连接。是有声语言的标点符号。
二、停连的处理方式
(一)、停顿方式: 1、落停2、扬停
(二)、连接方式: 1、直连2、缓连
外部技巧二:重音
一、重音概念:在播音中为了表达语句意思,揭示语句本质,传达语句目的的需要而加以突出、强调的语句中的重点词语称为语句的重音。
二、如何选择重音
1.突出语句目的中心词。
2.体现逻辑关系的对应词。
3.点染感情色彩的关键字。
三、重音的作用
1.使语句目的更加突出。
2.使逻辑关系更加严密。
3.使感情色彩更加鲜明。
外部技巧三:语气
一、在播音中,在一定的具体思想感情支配下具体语句的声音形式称作语气。
二、语气包括:语气的感情色彩和语气的分量
1、语气的感情色彩:主要是指语句所包含的是非和爱僧
2、语气的分量:语气的分量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
一、节奏定义:音的节奏,是指在播音中,由全篇稿件生发出来的,以播音员思想感情的运动为依据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运动形式的回环往复。
1轻快型、2凝重型、3低沉型、4高亢型、5舒缓型、6紧张型。
三、节奏的基本转换形式
(一)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二)欲快先慢,欲慢先快
(三)欲重先轻,欲轻先重
二、内在语的作用
1、是承续语言连接点的结节点
2、是语言目的的集中体现
3、是确定播音表达语气的依据
4、是播音的创作性和播音员的创作个性的重要标志
5、是新闻类播音真实性的重要保证。
三、内在语的类型
1、发语性内在语 2、寓意性内在语
3、关联性内在语 4、回味性内在语
5、提示性
6、反语性
外部技巧一:停连
一、概念:停连就是指停顿和连接。在播音有声语言的语流中,那些为表情达意所需要的声音的中断和休止就是停顿;那些声音不中断、不休止,特别是文本上有标点符号而在表达中却不需要中断、休止的地方就是连接。是有声语言的标点符号。
二、停连的处理方式
(一)、停顿方式: 1、落停2、扬停
(二)、连接方式: 1、直连2、缓连
外部技巧二:重音
一、重音概念:在播音中为了表达语句意思,揭示语句本质,传达语句目的的需要而加以突出、强调的语句中的重点词语称为语句的重音。
二、如何选择重音
1.突出语句目的中心词。
2.体现逻辑关系的对应词。
3.点染感情色彩的关键字。
三、重音的作用
1.使语句目的更加突出。
2.使逻辑关系更加严密。
3.使感情色彩更加鲜明。
外部技巧三:语气
一、在播音中,在一定的具体思想感情支配下具体语句的声音形式称作语气。
二、语气包括:语气的感情色彩和语气的分量
1、语气的感情色彩:主要是指语句所包含的是非和爱僧
2、语气的分量:语气的分量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
一、节奏定义:音的节奏,是指在播音中,由全篇稿件生发出来的,以播音员思想感情的运动为依据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运动形式的回环往复。
1轻快型、2凝重型、3低沉型、4高亢型、5舒缓型、6紧张型。
三、节奏的基本转换形式
(一)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二)欲快先慢,欲慢先快
(三)欲重先轻,欲轻先重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定义:对象感就是,播音员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映,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听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而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
二、对象感的获得途径:1、对听众进行设想(依据节目形式或主题);
2、感觉到听众的存在和反应,才能构成交流;
3、要努力熟知和了解听众
三、对象感的形式:
1、直线交流(只与想象中的观众交流呼应。)
2、三角交流(两个主持人相互交流,再与观众形成互动。)
3、直接交流(直接面对观众、听众播讲;热线交流)
四、如何把握对象感
1、对象感的清晰度:根据对象不同,可以适当调节,表达式对象感可以时隐时现。
2.、和具体对象的交流中,对象感要相对稳定。
3、努力熟知和了解受众,广交朋友。
二、对象感的获得途径:1、对听众进行设想(依据节目形式或主题);
2、感觉到听众的存在和反应,才能构成交流;
3、要努力熟知和了解听众
三、对象感的形式:
1、直线交流(只与想象中的观众交流呼应。)
2、三角交流(两个主持人相互交流,再与观众形成互动。)
3、直接交流(直接面对观众、听众播讲;热线交流)
四、如何把握对象感
1、对象感的清晰度:根据对象不同,可以适当调节,表达式对象感可以时隐时现。
2.、和具体对象的交流中,对象感要相对稳定。
3、努力熟知和了解受众,广交朋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