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刘伯温和诸葛亮的本领是从哪里学来的呢?
姜子牙、刘伯温、诸葛亮都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人才,毫不夸张地说,他们凭借一己之力,深深影响了我国的历史进程。在民间传说中,他们都被赋予了神话的外衣,而在真实历史上舞台上展现的风姿,至今还让人津津乐道。那么,他们又是如何成长,师承何处呢?从他们的一生来解读。
姜子牙姜太公
如果把一个人的人生用某个方式来划分成几个区间,就能很简单地来看这个人的一生。姜子牙的人生就以这种方式来划分,他72岁前,只是一个普通人,默默无闻,换过很多工作,做过屠夫,卖过酒;72岁后,遇到贵人,一举成名天下知,辅助两代帝王成就霸业。
姜子牙出生时,家境败落,早已没有先祖时的辉煌。为了生存,只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于是年轻时的他尝试过很多谋生的手段,当过宰牛卖肉的屠夫,开过酒店卖过酒。这段时间他过得很拮据,经常是勉强温饱。
姜太公
或许他也尝试过改变,但最终还是这般默默无闻,和朝歌城的百姓们没有什么区别。而他的年龄却在逐渐增加,从青年到老年,71岁了,他这前半生经历了太多,时光给他换了容颜;而陪伴他的同龄人大多都已死去,他也显得更加孤独,但他依然有一颗坚定的心,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
商朝就像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已经不再适合他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看到了在西北方有一颗冉冉升起的太阳,这里才是他梦想开始的地方。这一年,他72岁,来到了渭水之滨,做了一名隐士,闲暇时光就在渭水“钓鱼”。这条“鱼”对他而言十分重要,因此他显得很有耐心。
姜太公
不久后,大队人马来到这里。尽管声响已经传到他的耳朵里,但他仍然不为所动,安安心心地“钓鱼”。只见人员中簇拥着一位老者,缓缓朝着这边走来,老者柔声细语和他聊着天,开始只是一些家长里短,后来越聊越投机,逐渐聊到天下大势,他精辟的分析、独到的见解深深让这位老人折服。于是这位老人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姬昌,并邀请他来辅助自己。
在姬昌诚恳的要求下,他同意为其效力。为显示对他的重视,姬昌邀请他和自己一同乘车回城,回去后,当即尊他为太师。
72岁了,他的人生也从此刻开始转变,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老人,一下成为西伯侯的太师。在他尽心辅助下,武王灭商。
关于姜子牙的学习生活,已经难以考证,只能根据其展现能力再往回猜测他的学习之路:
1、家族传承
姜子牙是贵族之后,尽管到他这代已经是平民,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有个传家宝(比如书)传下来,姜子牙学习了。
2、职业影响
姜子牙换过很多工作,做过屠夫,学会杀伐果断;卖过酒、买过肉,学会了如何分配资源,如何使收益最大化。
3、人生体悟
姜子牙的身体很好,活了一百多岁,活得久了,见识的东西和经历的事也多,从中的体悟绝对秒杀常人。
4、自学成才
坚定自己的理想,努力学习能完成理想的技能,如天文地理、排兵布阵等等。
诸葛亮诸葛亮的一生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在此就不做赘述。从诸葛亮的一生中来看,他的学习之路
诸葛亮
1、家族传承
东汉和其他朝代不同的是,通过他们特有的人才选用制度,衍生出一种特有的垄断——学术垄断,有一种特有的家族,称之为“学阀”。看东汉时期做官的人,就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祖先做官了,他的后代也能做官,甚至同一个家族好多人都能进入官场,这种传承主要通过学习的传承。而传承的方式就是书籍,那时候的印刷术还没有,书籍很珍贵,都是传家宝。
诸葛亮的先祖、父亲、叔叔都是东汉朝廷的官员,他早期的学习一部分来源于他的叔叔诸葛玄,一部分来源于自身对于传家书籍的学习。
2、自学
17岁时,诸葛亮隐居在隆中隐居,一边读书学习,一边耕种。而这时期他的偶像是管仲、乐毅,一定和现在的人一样,去学习自己的偶像,偶像的著作必看,偶像看的书也要跟着看。那么诸葛亮必定学习过《管子》,了解管仲当年实行的一系列政策。同时自己也想成为偶像那样的人,那么也会去学习能够接近他们的书,比如兵书等等。
刘伯温刘伯温
刘伯温自身精通天文、地理、兵法等等,辅助朱元璋平定天下,朱元璋多次将他比作汉初三杰中的张良,民间对其能力的肯定超过了朱元璋,“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但是也是因为自身太过优秀,导致自身最终不得善终。他的本领是如何学到的?
1、启蒙老师
刘伯温天资聪慧,且乐于好学。他的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所教当然是儒家的应试知识。
2、府学求学
14岁时,他进入府学读书,专门研究《春秋》。
3、郑复初教导
17岁,师承名士郑复初,修习程朱理学。在此期间有机会可以博览群书,他对诸子百家都认真学习。对于天文地理、兵法等等也有很大的兴趣,进行潜心专研。
4、隐居
33岁时,接受好友欧阳苏的邀请,来到蛟溪书屋开始半隐居的生活,闲暇时光专门研究各项书籍。
总结:他们三人的学习之路的共同点在于:坚持自己的理想,努力学习达成理想的知识和能力,有名师教导是运气,但更多的在于自身!
我们先来看看姜子牙,刘伯温,诸葛亮的生平是怎么样的吧,然后再来讨论他们的本领是怎么来的吧。
姜子牙姜子牙,出生贫寒,是东海边上的人,姜子牙是姜姓,吕氏,名尚,所以应该叫吕尚。他的先祖呢,是四岳之官,曾经辅佐大禹治水有功,所以被封在吕地,所以是吕氏。
在姜子牙出生的时候,家里十分的贫寒,姜子牙早年的时候做过屠夫,也开过小酒馆。日子虽然过得苦,但是姜子牙,却十分努力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治国之道,可是没有什么机遇,所以七十多岁了还是一事无成,闲居在家。
在他七十二岁的时候,他在渭水边上去垂钓,也是想看看能不能遇见周文王。有一次周文王去打猎的时候,算了一卦,卦相说,他这次的猎物会是一个能成就大业的王佐之才。
出去打猎的时候,果然遇上了姜子牙,两人一交谈,周文王很高兴,他对姜子牙说,以前,我的先君太公就说,一定会有圣人来我们周的,我们肯定也会兴旺的,就的就是你吧,我们太公盼望你很久啦,所以姜子牙也叫被太公望,两人一起坐车回去。
姜子牙就开始辅佐周文王,姜子牙就让周文王修仁德,对外联络那些对商纣王不满的诸侯王,然后施内政,提供农耕生产,训练军事,最后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王就心向周朝了。姜子牙有一个很厉害的兵法,叫做太公兵法,据说张良学的就是这个。
周文王死之后,姜子牙继续辅佐周武王,最后帮助周武王在牧野之战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周朝,姜子牙也被封在了齐地,姜子牙就是春秋战国齐国的先祖。
刘伯温刘伯温,名基,字伯温,是浙江省文成县人,刘伯温小时候十分的聪明,也十分的好学,阅读的速度很快,据说可以七行一起看,在他十二岁的时候,就中了秀才,大家都叫他神童。
他在十四岁的时候,就入府学,学习春秋经,其他同学都只会朗读,不知其义,而刘伯温默读两遍就能背诵如流,而且还能理解文中的意思,发表自己的观点,老师十分的佩服,再让他去试其他的,也是过目之后就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老师暗暗称奇,认为这是个奇才,肯定不是个平常之人。
刘伯温十七岁的时候,离开府学,去师从名士郑复初学习程朱理学,刘伯温在老师那里博览群书,诸子百家都看,最喜欢的是天文地理,兵法还有数学,而且还有奇门遁甲。回到家之后,大家都说他有魏征,诸葛亮的才能。
刘伯温二十三岁的时候,去北京考试,一举中了进士,但是他没有去当官,就在家闲居了三年。后到被任命为江西省高安县的县丞。
再后来就被朱元璋请过去辅佐,最终打败了元朝,建立了明朝。有功被封做了诚意伯。
诸葛亮诸葛亮是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他的父亲早死,他就跟着他的叔叔豫章太守诸葛玄到荆州投奔刘表,诸葛亮在南阳这边就躬耕为业,博览群书,更喜天文地理,兵法,纵横。
他的志向十分的远大,自比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乐毅。他在与徐庶,崔州平,石广元聊天的时候,认为他们可以做到郡守,而其他人问他的时候,他却笑而不答。
有一种说法是,这三位都是奇门遁甲的传人,他们到底有多大的本事?我们以诸葛亮为例子昂,《三国志.诸葛武侯传》: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
我们以汉尺计算,汉代一尺为现在的23.1cm,这样的话这位至少也是个一米八五的大帅哥,更别提长相猥琐,皮肤黑了,整个东汉末年近五千万人口只论颜值,估计诸葛亮都能排进前二十,毕竟那时候老百姓都有点营养不良,颜值都不高,没办法。
再来看看诸葛武侯的能力,可不是只管后勤,他是干啥啥都行,而且都极其厉害,反正老柳这吃啥啥不剩,干啥啥不行的21世纪新废物青年是比不了。
三顾茅庐,隆中之对,这是战略:出使东吴,舌战群儒这是外交;修《蜀科》制定一国之法,此乃明典;“过襄阳,攻刘琮,荆州可有。”这是战术;关羽来信,法正被告,刘巴看不起张飞,都是诸葛亮解决的,这是人事。再来看看武侯的军事能力。
《三国志》: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扰。
不难看出,陈寿对诸葛亮用兵的评价还是相当高的,并且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想想看陈寿作为蜀汉过来的降臣,怎么可能吹嘘蜀汉丞相?问题是他写出来了,大家看了都说好,诸位想想,被自己人认同和被对手认同,哪个更有含金量?
赞颂诸葛亮的诗词可谓是不计其数,武侯祠自魏晋以来,历代名人留下的笔墨甚多,唐朝李商隐,宋朝有陆游,明代薛德温、清朝王士祯等等。都曾来此赋诗题词,目前保留下来的碑石有60多通,匾有30多方,联有20余幅。
有很多人都说《三国演义》神话了诸葛亮,然而事实上,我认为是弱化了,山中宰相陶弘景所著《古今刀剑录》记载:诸葛亮,定黔中,从青石祠过,遂抽刀刺山,投刀不拔而去,行人莫测。
路过的人都不知道刀是怎么插进去的,如此说来,诸葛武侯还是个武功高手,我诸葛武侯玩的就是高端大气,就是不知道有没有写个诸葛大侠到此一游,而陶弘景距诸葛亮所在的年代约二百年,我想这也是有一定可信度的,毕竟《古今刀剑录》很多东西后面都有出土。
诸葛亮还是个书画大家,宋徽宗宣和内府的《宣和书谱》卷13记载:诸葛亮喜欢草书,也喜欢画画,虽然他本人不靠这个吃饭,但如果世上出现诸葛亮的作品,必定会被人当成宝贝珍藏。唐代大画家张彦远也说诸葛武侯父子,皆长于画,屏风一片,价值二万金。
诸葛亮还精通音律,既长于声乐——会吟唱;又长于器乐——善操琴,同时他还进行乐曲和歌词的创作,并且还会制作乐器——制七弦琴和石琴。不仅如此,他还写有一部音乐理论专著——《琴经》。不知道和曲有误周郎顾的周瑜比起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