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不和则卧不安?
2019-11-08 广告
胃不和则卧不安的意思是如果肠胃不适就无法安睡。
胃不和,是指胃病和胃肠不适;卧不安就是睡眠障碍,表现有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惊醒、醒后不易入睡、夜卧多梦、早醒、醒后感到疲乏或缺乏清醒感等。
睡觉时,人体器官大多处于一种较为低效的状态。晚饭过饱或摄入过多高脂肪、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会加重脾胃的负担,使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减弱。
一旦胃内食物不能及时排空,就会出现胃胀、胃中灼热等症状,从而影响睡眠。
因此,晚餐最好七分饱,多吃一些粥类、蔬菜类易消化的食物,少吃鸡、鸭、鱼、肉等难消化的食物。
此外,辣椒、大蒜等辛辣之物,凉拌菜等生冷之物,以及豆类、地瓜、甜品、年糕等易引发胀气的食品也应少吃。
精神与消化道之间的关系密切,例如,精神状态的变化能影响胃黏膜的血液灌注和腺体分泌,也能引起结肠运动和分泌功能的变化。
扩展资料:
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中《素问》一章,意思是说饮食不节、肠胃受损、胃气不和,就会导致失眠。在临床上,很多失眠患者有饮食过饱、就餐不规律的问题,更印证了这句古语。
《黄帝内经》18卷最早见于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而将《素问》《灵枢》合称为《内经》,始自晋·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
《素问》《九卷》之名则最早见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但是在现存文献中,直到晋代王叔和《脉经》才出现其原文。
在《内经》问世以前,中医学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确立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这一时期皇甫谧据《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内容分门别类,撰成《针灸甲乙经》12卷。齐梁间人全元起首次训解《素问》时,该书只剩八卷,可能已经亡佚了一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肠胃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胃不和卧不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古语解读:胃不和则卧不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素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