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杨志与林冲性格的异同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杨志出场,正义凛然,势如雷电。“只见那人挺着朴刀,大叫如雷飞。”(第十一回)从这一段开场白可以看出杨志对自己身份的认同,虽然已经丢了官,但他还是认为自己是朝廷之人,对山间草寇,江湖强盗必绳之以法,绝不留情。从他后面的表现来看,他的这种正义感并没有坚实的根基,一切都会因时因地而变,不能不让人觉得颇具讽刺意味。
智取生辰纲一回,作为梁山英雄的发家史,却是杨志的血泪史。杨志在接受任务的时候考虑周到,“忽然肯去,忽然又不肯去”,他知道沿途会遇到强盗,考虑到都管可能会掣肘,充分显示了他精细的一面,但是他提出的用肩挑货担的办法实在不是现实之举。他缺乏团结众人的智慧,刚愎自用,狠戾乏慈,不善沟通,和其他十一名禁军以及都管、虞候有了很深的隔阂,终于因老都管的掣肘而失败。
关于杨志押运生辰纲的失陷原因,历史上众说纷纭。单就杨志主观上来说,出于谨慎和责任,他催促军士在酷热天赶路,出发点是对的,但是他并没有将自己的担心和审慎的考虑与军士们沟通,只是一味的鞭打,这种粗暴的行事策略不能不让人觉得杨志心中成功的欲望太过于强烈,支撑他“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的理想背后全是私欲,为了这个“理想”的实现,他根本不会顾及军士们的感受,也不会在意他是为皇帝效劳还是替梁中书卖命,更不会在意他押送的生辰纲是不是不义之财。
林冲内心的软弱,林冲遇事往往选择委曲求全。张氏遭高衙内调戏,林冲赶到跟前正要下拳,看到是高衙内,“先自手软了”,不仅自己不打,还不让鲁智深打,因为忌惮高俅,“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富安陆谦骗他到樊楼吃酒,赚得张氏到陆谦家再次遭高衙内调戏,林冲解救了张氏后回家拿了一把解腕尖刀,是去寻陆虞侯,而不是找高衙内,如此避重就轻,也是害怕丢了自己的职位;高俅参与设计陷害林冲刺配沧州,他还是逆来顺受,在白虎堂上口口声声的“恩相”;一路上对两个如狼似虎的公人也是一味低声下气自称“小人”;沧州管营安排他到草料场,林冲不知是计还在盘算天晴后修补草屋;路过山神庙又祈祷神明庇佑他一心只想安稳度日,想着将来挣扎得回京,再在疆场之上一刀一枪博得个荫妻封子。金圣叹评道:“与人无患,与物无争,而不知大祸已在数尺之内矣。”委曲求全从来都不是摆脱厄运的途径,反而坚定了恶势力继续迫害的决心。
最后是粗率急躁,情绪极不稳定。
看过风雪山神庙那一回只觉得林冲无事不精细,然而这种细节上的精细并不能掩盖他处理大事上的粗率急躁。张氏遭高衙内调戏,是林冲悲剧的开始,此后的一段时间,林冲本应加倍小心,然而陆谦约去家里喝酒却又临时改成在酒楼饮酒,他却一点都没起疑心;大闹陆谦家之后已是杀机四伏,他还轻易去买了一把价钱便宜得不合逻辑的宝刀;刚买了宝刀就有人传话去太尉府里比试宝刀,心里仍旧没有打个问号;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对白虎堂规矩应该十分清楚,却不加提防地跟着步步深入,立了一盏茶的功夫才想起来抬头看匾额。若是林冲能有一点起码的精细,陆谦的计谋绝不能得逞。在手刃陆谦等人惹出杀身之祸后,林冲出逃夜奔,本应加倍谨慎,他却在投东两个更次以后,就枪挑火柴头烧了老庄家的髭须,又狂饮半瓮酒倒在山涧边挣不起身来;在悬赏捉拿林冲的文书到处张贴的情况下,他还在酒店粉壁上写下“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粗率急躁之人情绪往往不稳定,做事任性而为,这是一个致命的悲剧性性格,也是林冲处处遭人算计的根本原因,最后空有一身本事,只求安稳做个教头而不可得。
来源:青年文学家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