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好歹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为什么打不过名声不显的王龁呢?
在秦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绕不开秦昭襄王,而在秦昭襄王执政的过程中,则绕不开长平之战。长平之战,可以说是秦国统一之路上的转折点。
在此之前,秦国虽然国力占优,却屡屡受制于山东六国的合纵运动,究其根本就是因为山东六国不时就会出现一位领头羊。
秦昭襄王初期,楚国是山东六国的领头羊;秦昭襄王中期,齐国是山东六国的领头羊;秦昭襄王后期,赵国是山东六国的领头羊。
而长平之战发生的时期,就是秦昭襄王后期。自此以后,山东六国再也没有出现一位领军式的人物,只能等待秦国的慢慢蚕食。
长平之战的过程固然是曲折的,但是大家是否对长平之战初始的情况更加好奇呢?那就是身经百战,更是被后世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为何连名声不显的王龁都打不过呢(至少王龁在当时是名声不显的)?
廉颇VS王龁,廉颇未败,但稍显颓势
廉颇,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这个名号虽然是后世评的,但是也足以证明廉颇在当时是位于第一梯队的名将。
廉颇的第一次扬名,应当是五国伐齐期间,齐国是当时和秦国齐名的大国,廉颇在这样的背景下攻占了齐国的城池,名声大噪,而他自己也因为此事被赵王封为上卿。
随后,廉颇更是转战四方,不仅在阅历上,还是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阏与之战中,秦军大败,秦王不甘,再次攻打几这个地方,廉颇发兵援几,再次大败秦军。
可以说,在长平之战之时的廉颇,正值一个武将最鼎盛的时期。
再来看看王龁,王龁在秦国的统一之路上,也是经常能够看到的一个将领,这也说明了
王龁也是一位名将。关键在于,长平之战之前,王龁此人的事迹几乎不显。而王龁被大家所熟知,也正是在长平之战中。
这可以说明,此前的王龁也许并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至少在长平之战之时,王龁并不占优势。
至少仅凭武将这一层面,王龁是略输廉颇一筹的。
而影响一场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除了后勤补给等因素以外,就是武将了。可就是这样的差距,廉颇率领的军队依旧是节节败退,最后只能以守代攻,拖垮秦军。
《史记》中记载当时的情况为: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
而唯一能够解释这一现象的,就只有士兵这一项了。
长平之战,秦军士兵的战力比赵军强悍太多
一、赵国骑兵遭到限制
赵国作为战国后期,军事力量仅次于秦国的存在,皆是源于一次变法——胡服骑射。然而,不同于秦国的商鞅变法,赵国的胡服骑射变法是不全面的,因为他只是一次军事改革。而且就连这军事改革它也不全面,从这个变法的名称就能看出,赵国的这次军事变法,是针对骑兵的。
骑兵,在古代一直是一种占尽优势的兵种。以最近热播的《清平乐》中的北宋为例子。北宋之所以军事力量孱弱,原因就是北宋缺少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在古代一直是中原王朝重要的产马地,也是骑兵部队重要的发源地。而古代的北方少数民族,基本上都是游牧民族,也就是擅长骑兵。
这在战国时期也是如此,我们的长城,就是为了抵御骑兵的防御工事。
而骑兵之所以这么强大,就是因为骑兵打不过能跑,而步兵打不过就只能被骑兵全歼,这属实无赖。赵国的强大也是因为如此。
赵国效仿北方游牧民族,建立强大的骑兵部队,固然强大。但是骑兵也不是无敌的,至少骑兵在山路崎岖的地方作战,能力就大打折扣。
偏偏,长平之战的爆发地就是山路崎岖的地方。这极大的限制了赵国军队的战斗力。
二、秦国军功爵制的可怕
再来谈谈秦国。赵国拥有骑兵部队,其军事实力依旧屈居秦国之下,足可见秦国有多么强大。那么,秦国军队强大的秘诀是什么呢?
是军功爵制。
秦国的军功爵制,打破了平民和贵族之间的鸿沟。这在当时,是十分有吸引力的。毕竟,贵族在当时就是最顶层的存在,最可气的是,这个贵族基本上就是定死的,无法更改的。
也就是说,你祖上是什么身份,很可能现在就是什么身份,这样的制度完全阻碍了平民的积极性。因此,军功爵制对于秦国百姓的刺激是十分惊人的。
此外,秦国刑法十分严苛,动不动就要受罚,而获得军功的是能够免除刑罚的。
因此,无论是为了后代,还是为了自己,亦或是为了家人,参军获得军功都是十分值得的。而获得军功的途径,就是获得胜利,尽可能的消灭地方的队伍。
也正是因为这个特征,秦国军队也被当时的人称为“虎狼之师”。
结束语
可见,并非是廉颇不如王龁,实在是秦国的军队战斗力太惊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