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家长总是喜欢拿自己家孩子和其他家孩子进行比较?
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毛病,他们认为这样可以激励他们的孩子更加努力学习,实际上,往往事与愿违。
明白为什么家长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孩子身上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很多做父母的都喜欢盯着孩子的缺点,放大孩子的缺点。大多数家长的心里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门在外,面带微笑。通过对比,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知耻而后勇”,从而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这些都是我们主观上的积极因素。我们还得说一句,就是我们内心的负面情绪,比如虚荣。人活在一定的社交圈里,无形中就会有攀比的心,比房、比车、比工作、比收入,而比孩子更是攀比的“重量级”因素。若有一个孩子怎样优秀,做父母的比有80000个人要骄傲。
由于我们有这种攀比心理,就会把这种攀比延伸到孩子身上,如果孩子不争气,就会感到很丢脸。然而,父母对社会生活的这种焦虑,却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
在心理学上,父母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通常是由于对自我追求得不到满足而导致的,他们可能对生活、工作、家庭或现状感到不满,因此希望在孩子身上找到自我价值感。至少,优秀的孩子是他们自己良好教育的结果,是他们自身价值的体现。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很多做父母的总是在无意识中把自己家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可惜我们一般不会拿自家孩子的优点与别人孩子的缺点比较,大多数情况下下层孩子会拿自家孩子的缺点比别人孩子的优点,甚至夸大其词,把别人孩子的优点神化。
对比的结果,产生了一种非常奇特的效果:对比越深,我们内心越痛苦;我们越痛苦,责怪孩子越多;责怪孩子越多,孩子的毛病越难消除。细看,其实这是一种“负强化”的作用,在我们反复提醒和提醒下,孩子的缺点慢慢“固化”下来,形成“顽症”。
另一个危害是对孩子一生的伤害,横比式的结果极大地挫伤了孩子的自尊、自信和上进心,让他们失去了安全感,他们会认为父母都喜欢别人家的孩子,有被抛弃的恐惧。这样会使孩子一辈子生活在自卑和恐惧的阴影下,难以发挥其潜能,更不容易享受成功的喜悦。
横向比较的危害是导致竞争和嫉妒。比赛的本质是“零和博弈”,总有一个输家,总有一个胜者,没有永远的胜者。更加糟糕的是,嫉妒使人不择手段地追求自己的目标。这种比较不利于儿童人格和道德意识的培养。
正视孩子们的不同,认清他们的不同世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片叶子,每个孩子的性格特征都不一样。应该认识和接受孩子之间的差异,眼睛不能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要看到孩子的优点,可以采取正向强化的方法,引导孩子发扬自己的长处,帮助孩子取长补短。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差异并不等于差异,孩子之间的差异只是性格形成的开端,这种差异更需要我们加以保护。
与其它孩子比较时称“横比”,与自己比较时称“纵比”。改变策略,把“横比”变成“纵比”,让孩子自己和自己比,过去和现在比,现在和将来比。这种比较能让孩子充满信心和希望,内心有前进的动力。这个比较很恰当。
身为家长,我们必须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经常鼓励孩子,及时表扬孩子的每一个小进步,强化孩子的优点,这样会淡化孩子的缺点。我们应该学会缓解自己内心的焦虑,而不应该把这种焦虑带给孩子。
其次现在一个竞争的社会,不仅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这个社会本身就是不断竞争,父母过早的压到孩子身上。
最后我社会生活中的焦虑投放到了自己孩子身上。在攀比中得到安慰,自己孩子优秀比自己有百万豪车都高兴。孩子不争气就会觉得很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