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地貌

 我来答
中地数媒
2020-01-18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中地数媒
中地数媒(北京)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奉行创新高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坚持内容融合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经营方针,以高端培训、技术研发和知识服务为发展方向,旨在完成出版转型、媒体融合的重要使命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由于黄河源区海拔高,气候寒冷,在第四纪曾发育过较大规模的冰川,乃至于形成冰盖(周尚哲等,1991,1994),并有多期冰川活动,所以那里的冰川地貌比较发育,主要包括冰蚀地貌、冰碛地貌以及冰水沉积地貌。

1.冰蚀谷

冰蚀谷在巴颜喀拉山的北坡和南坡都比较发育,根据其规模和冰川作用的特点,可分为主谷和支谷;若根据其形成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图1-11 阿涌贡玛错湖成台地剖面图

Fig.1-11 The section of lacustrine terraces at Ayonggongma Co(lake)

图1-12 阿涌哇玛错湖成台地剖面图

Fig.1-12 The section of lacustrine terraces at Ayongwama Co(lake)

早期的冰蚀谷保存不好,只在个别的地段保存有,其谷地的高度明显高于晚期的冰蚀谷(图1-13),海拔可达4800m。冰蚀谷非常宽,底部平坦,在横剖面上为比较典型的U字形。在分布位置上,多数早期的冰蚀谷分布在晚期冰蚀谷的外围,离巴颜喀拉山较远。在与晚期的冰蚀谷的关系上,多数早期的冰蚀谷都被后期的冰川所改造和切割,分布晚期冰蚀谷的两侧,形成残留的台地,这期冰蚀谷形成于中更新世早期,即倒数第三次冰期。

图1-13 巴颜喀拉山北坡早期的冰蚀谷

Fig.1-13 The earlier glacial valley on the north slope of the Bayan Har Mountains

实线为倒数第三次冰期形成的“U”形谷;虚线为末次冰期形成的“U”形谷

中期的冰蚀谷形成于倒数第二次冰期。从分布位置来看,不及倒数第三次冰期广,更靠近巴颜喀拉山中心部位。这期冰蚀谷与晚期的冰蚀谷分布位置大致相同,只是倒数第二次冰期的冰蚀谷宽,而晚期的冰蚀谷窄些(图1-14)。在倒数第二次冰期的冰蚀谷的两侧发育侧碛堤,在属于长江流域的雅

江源头河流查曲清晰可见(图1-14)。

图1-14 查曲冰蚀谷横剖面图

Fig.1-14 The transverse section of the glacial valley of the Cha Qu(river)

Ⅰ为末次冰期的冰蚀谷;Ⅱ为倒数第二次冰期的冰蚀谷

晚期的冰蚀谷保存完整,在巴颜喀拉地区很常见,可分为主谷和支谷。主谷规模较大,宽可达1~2km,长数千米或几十千米,切割较深,明显低于早期的冰蚀谷,海拔高度约4600m。其横断面为“U”字型,谷底平缓。冰蚀谷谷底都被后来的河流所改造,或被沉积物所覆盖,形成两级阶地,或三级阶地,局部有基岩裸露。在谷地的两侧有冰碛物堆积(图1-14)。支谷的规模小些,谷底的坡度较陡,与主谷没有明显的陡坎,而是逐渐过渡的。晚期冰蚀谷的分布紧靠巴颜喀拉山,一般都分布在早期冰蚀谷的内侧,并对早期的冰蚀谷进行改造。根据地貌的对比,这期冰蚀谷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即末次冰期。

2.冰蚀台地

在黄河源区,保存较好的冰蚀台地就是巴颜喀拉山北坡到查拉坪(图1-15)。冰蚀台地的海拔高程约为4700m,面积大于56km2。台地面平缓,略向北倾斜,其上为冰碛物所覆盖。冰碛物为灰色的角砾石层,砾石以深灰色、灰绿色的砂岩为主,其次为似斑状花岗岩。花岗岩砾石的砾径较大,一般在0.50~1.50m之间,大者可达2~3m。根据野外观察,在高度上它介于早期冰蚀谷和晚期冰蚀谷之间,而且被晚期的冰蚀谷所切割,它也是分布在早期冰蚀谷的内侧(靠近巴颜喀拉山),所以查拉坪的冰蚀台地应形成于倒数第二次冰期,即中更新世晚期。

3.冰斗和角峰

冰斗和角峰主要分布在巴颜喀拉山的中心部位。角峰基本都是现今高耸、尖锐的山峰,如勒那冬则峰等。冰斗主要与角峰伴随分布,在勒那冬则东坡的冰斗下限高度在4800~4900m。在野牛沟中,冰斗发育规模较小,被后期流水破坏的冰斗,其下限海拔为4600m,可能是早期的。

图1-15 查拉坪冰蚀台地

Fig.1-15 A glacial terrace at Chalaxung

4.冰碛地貌

冰碛地貌主要为侧碛垄(堤)和终碛堤。侧碛垄(堤)在巴颜喀拉山北坡的擦曲谷地两侧可见(图1-16),形成堤状地形。侧碛垄分布的海拔高程约4600m,由无分选、无磨圆的粗大角砾石构成。在尕拉拉错发育规模较大的侧碛垄(周尚哲,1995;郑本兴等,1996)。另外,在巴颜喀拉山南坡的查曲谷地中也发育侧碛堤(见图1-14)。

图1-16 擦曲谷地的横剖面图及冰川地形

Fig.1-16 The transverse section of the valley of the Ca Qu(river)and glacial landscapes

终碛堤在野牛沟口一带也有发育,但保存不好。在巴颜喀拉山南坡的查曲发育有良好的终碛堤(图1-17)(N:33°58′56.2″,E:97°25′54.7″),海拔为4574m。终碛堤高约20m,呈弧形横于谷地中,中间被后期的河流(擦曲)侵蚀切开。终碛堤为角砾石层,含有较多的泥质,大多数砾石呈棱角状,砾径一般为2~30cm,大者大于100cm,

5.冰水扇

在黄河源区,冰水沉积物分布的位置比较低,主要出露于巴颜喀拉山的山脚,如野牛沟口发育晚更新世的冰水扇沉积。由于后期地面流水的侵蚀作用,表面被切割成多条沟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