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主要病因
亚硝胺类化合物和真菌毒素
亚硝胺是被公认的化学致癌物,其前体包括硝酸盐、亚硝酸盐、二级或三级胺等,在高发区的粮食和饮水中,其含量显著增高,且与当地食管癌和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的患病率呈正相关。
真菌毒素的致癌作用各种霉变食物能产生致癌物质。镰刀菌、白地霉菌、黄曲霉菌和黑曲霉菌等真菌不但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并能增加二级胺的含量,促进亚硝胺的合成。霉菌与亚硝胺协同致癌。
饮食刺激与食管慢性刺激
一般认为食物粗糙、进食过烫,咀嚼槟榔或烟丝等习惯,造成对食管黏膜的慢性理化刺激,可致局限性或弥漫性上皮增生,形成食管癌的癌前病变。慢性食管疾病如腐蚀性食管灼伤和狭窄、胃食管反流病、贲门失弛缓症或食管憩室等患者食管癌发生率增高,可能是由于食管内容物滞留而致慢性刺激所致。
营养因素
饮食缺乏动物蛋白、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的维生素A、B2和C缺乏,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食物、饮水和土壤内的元素钼、硼、锌、镁和铁含量较低,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间接相关。
遗传因素
食管癌的发病常表现家族性聚集现象。在我国高发地区,本病有阳性家族史者达25%~50%,其中父系最高,母系次之,旁系最低。食管癌高发家族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较高,可能是决定高发区食管癌易感性的遗传因素。调查还发现林县高发区居民迁至他县后,食管癌发病率与死亡率仍保持较高水平。这些现象说明遗传与食管癌有一定的关系。
癌基因
环境和遗传等多因素引起食管癌的发生,目前认为是癌基因激活或抑癌基因失活的基因变化所致,研究已证实的有RB、P53等抑癌基因失活,以及环境等多因素使原癌基因H-ras、C-myc和hsl-1等激活有关。
人乳头状病毒
一些研究发现食管上皮增生与乳头状病毒感染有关,食管上皮增生则与食管癌有一定关系。但两者确切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1、饮食习惯以粗食、快食、热食为主
这些饮食很容易对食道黏膜造成较大的破坏,从而为感染病原体埋下祸患。根据现有临床数据来看,在所有的食管癌患者中,出现这种饮食习惯的患者占一半以上,所以也可以从这方面说明这是一种不健康的饮食方式。
2.香烟中含有许多致癌物质,比如亚硝胺等,人体每天的抽取都会导致这些物质在人体内聚集,而食管癌出现的概率与每天酒精、烟草的消费呈正比,根据现有研究数据显示,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要比不喝酒的人群患食管癌的风险高出50倍以上,而长时间吸烟的人群要比不吸烟的患者高7倍以上,其中有吸烟、有酗酒的人群要比普通人高出160倍以上。
3、腌制食物、酸菜和发酵的酱亚硝酸胺和霉菌
根据临床研究发现,在所有食管癌患者里,很多人都有长时间吃腌制食物、酸菜等食物的习惯,而这些食物中亚硝酸的含量是其他食物的好几十倍。同时酸菜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白地霉,这种霉菌会与其他致癌物质充当催化剂的作用,使得患者的食道上皮组织出现癌前期病变。
4、营养、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
食管癌的发病率通常有较为明显的地域特点,比如在土地贫瘠、营养较差的贫困地区,属于食管癌的高发区域,这是因为这些人群的饮食中极度缺乏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而缺失的这些物质是促使食管黏膜上皮增生、间变的主要因素,进而导致癌变的出现。
5、遗传因素
食管癌与类似的癌症一样,具有遗传性,一些致癌基因会通过遗传带给下一代,这就表示如果家庭中如果有人患有食管癌,那么其他人出现食管癌的几率也要远高于普通人。
6、癌前病变、癌前疾病
常见的比如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溃疡、食管瘢痕狭窄等都被被认为是食管癌出现癌前病变的主要疾病。
7、人乳头状病毒
食管癌的出现可能与乳头状病毒感染有关,因为这种病毒能导致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殖,而这种增生表现又是食管癌癌变前主要的疾病之一,所以携带人乳头状病毒并且发病的患者出现食管癌的几率也是远高于正常人的。
食管癌的发病率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长期吸烟和饮酒过强,长期进食热食。食物过热对食管的伤害是很大的,会损伤食道黏膜,导致食管癌的发生。
2.一些腌制食品和发霉的食品都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
3.人群的易感性与遗传和环境条件有关。家族食道癌症有明显的聚集现象,家族中三代或更多代患食道癌的风险是很高的。
4.饮食中的营养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蛋白质和必需脂肪酸的缺乏能导致食道粘膜增生,进一步导致食道粘膜增生,导致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