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解决不了的(数学)问题

 我来答
舒适还明净的海鸥i
2022-06-24 · TA获得超过1.7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8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0万
展开全部
“我从韦达结束之处开始。”笛卡尔说。

寻求数学里的真理时,有一个确定的方法,据说是柏拉图发现的。赛翁称之为分析。-----韦达(注:此处的赛翁是指Theon of Smyrna, 公元前二世纪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

没有解决不了的(数学)问题。

方程的由来 :

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约公元225—公元 295)为《九章算术》作注时是这么定义“方程”的:“程,课程也。群物总杂,各列有数,总言其实,令每行为率。二物者再程,三物者三程,皆如物数程之,并列为行,故谓之方程。”这话需要简单翻译一下。“课程”不是我们今天上课的课程,而是指按不同物品的数量关系列出的等式。“实”是式中的常数项(比如上面方程中的 39、34、26 等)。“令每行为率”,就是根据一个条件列一行等式。“如物数程之”,就是有几个未知数就必须列出几个等式。所以“二物者再程,三物者三程”。“方”的本意是并排。把两条船并起来,船栓拴在一起,在古语里就叫作方。 所以列出的一系列等式叫作“方程” 。

在数学里,方程表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这个中文名称最早出现在著名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里,它大约在东汉成书。其中第八卷的卷名就是“方程”。那里面的第一个数学问题是:有上等黍三捆,中等黍两捆,下等黍一捆,共出黄米三十九斗。又有上等黍两捆,中等黍三捆,下等黍一捆,出米三十四斗,再有上等黍一捆,中等黍两捆,下等黍三捆,出米二十六斗。问上等、中等、下等黍每捆各出多少斗黄米?把这个问题翻译成现代代数语言,是个三元一次方程组:

3x+2y+z=39

2x+3y+z=34

x+2y+3z=26

这里x、y、z 分别是上等、中等、下等黍的每捆出米斗数。它们是要求出的量,称为未知数,这个方程组里一共有三个未知数,所以称为“三元”。 “元”应该是“天元”的简称,也就是未知数。这个词是13世纪金国的数学家李冶发明的 。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