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本身就孤独
展开全部
前段时间有朋友发信息跟我说,“你是不是很忙?好多天都没看到你的动态,也没见你在群里吼一声。”
其实也不是很忙,只是不想刻意去维护和拉拢罢了。生活本身就是平淡如水,又有什么值得分享的呢?
当时光的年轮将你慢慢带入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你便也慢慢懂得世界的精彩是世界的,不是你的。人生而孤独,不过是一种常态而已。
我经常会想起高一那年第一学期那个编号510的宿舍。虽然室友们早已各奔离析,名字甚至也都忘却,但那确实是我人生里一段美好的时光。饿到不行的时候可以一起吃一包泡面,有好吃的一起分享;夜晚睡不着时,会偷偷的讲鬼故事,也会轻声轻气的唱着歌,会彼此抽背政治历史题,像姐妹一样。
后来,也住过两三年的集体宿舍。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的吸引力,就连发梢散发的洗发水的香气都变得与众不同,熟络起来也特别的容易,经常一起起床,刷牙,抢厕所,买早餐,逛街,上网追剧,一切感觉都是那么的美好。
然而,随着工作的深入,越来越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开始报培训班,买相关的专业书籍看,也看一些零零碎碎的文章,一些职场的经验和指南,渐渐的上了瘾。
最初大家各自忙碌不以为意,刚入职的小白总要经历一段刻苦的日子。后来的忙是真的意识到自身能提升的空间很大,而且未知的领域对于我更有吸引力,像一只充满魔力的手慢慢的将我牵引。
一天周末,我坐在床边看书,室友们约我出去逛逛。看着他们已经打扮好的精致面容,再看下自己的素面朝天,回绝了他们,继续翻着手中的书。
“看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工资也涨不到哪里去?”
“怕是想升职吧?看书没用,和上司处好关系才重要。”
“那么努力干嘛?得过且过呗。”
无论是嘲讽还是玩笑,他们的声音一句一句进入我的耳廓,也随着关门的声响一句一句的消逝。
我没有反驳,没有辩解。不管他们出于什么样的想法,我不觉得没能和他们一起出去就是错的,也不觉得他们说的不对,只是时间在走,人终归是不一样的,既然不能苟同,那也就回不去。
一直以来,会有个声音告诉我,你不是为了迁就别人的思想和价值观才来到这个世界的,不需要迎合别人的生活方式,也不需要在别人的生活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因为人生来不同,过去不一样,现在不一样,未来也不一样。
不合群是一回事,不将就却是另一回事。
我只是不喜欢生活得太无目的和无规划。给自己充电不一定只是为了在工作的升职加薪,也是提升自我的方式,不是为了让上司看到你有多努力,而是当问题来临时,我可以处理得多么从容。
我想要的结果只不过是在做了每一个选择后经过时间的发酵产生一点点小小的成就感,不求精彩的一生,只愿不是空白。
这只不过是刚入职场的一段小小经历,从一个小世界里到一个大世界里的我,只不过是更加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不再纠结于别人怎么说,怎么想,说大好时光不疯狂太浪费也罢,虚度时光也好,殷勤做作也好,我无法管住别人的嘴但我可以掩住自己的耳。做好自己,维持最基本的尊重就好了。
还记得那个和我一起合租的女孩,年长我几岁。搬过来的第二天,她就在房间里置放了一个木架,木架上面都是小盆小盆的植物,肉肉的很可爱,有着不同的颜色,看着却是一样的心情,豁然开朗。
除了上班,她对这个城市一无所知,没有相识的好友,偌大的城市里,我算得上是她最近的人。她不逛街,也不参加社交。这点倒和我挺相似。
我和她并没有太多的交流,大多时候我坐在客厅里看书、码字,她摆弄她的小盆栽,小心翼翼的,嫁接、分离、培土、施肥,等待开花。我们也会一起做饭,有时生活看起来像是普通情侣。
只是我们依然是处在屏障里的人,偶尔的相视一笑,终将不再靠近。
我觉得这样也挺好。不急于去认识一些人,也不用刻意的寻找话题,不用过多的阐述彼此的故事,不用急于了解某人与之相处,更不用在意在独处的时光里受打扰。
我觉得只有真正的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上初中那几年,除了家与学校的两点一式,就再无他处。晚上洗漱完后将自己关闭在那个小小的房间里,不太亮的白炽灯,依山而靠的窗户,一张桌子,一张椅子,窗外的虫鸣声和下笔时与纸张摩擦出的“沙沙”声响,却是我每个夜晚里听到的最美旋律,偶尔抬头还能看到一轮弯月静静的挂在夜空。
人们常把“孤单”和“孤独”混为一谈。身边也总有人同我讲“你的背影很孤单”,我不知作何解释,现在想想,也无需解释了。相比那些因孤单聚合在一起的,我更乐意于独自窝在沙发里,用最舒适的姿势听一首我喜欢的歌曲,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干。
我不认为多多交善是一件好事,但不否认这个时代是讲究人脉的时代,不刻意的去讨好,去吹捧。我始终相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总会遇到与自己能够苟同的人。
我不喜欢那些扭曲“孤独”的情愫,也无好感于“思考着是孤独的”、“孤独的人是优秀的”这种类似的自我安慰的话语。
一个人孤独,不是悲伤自怜,只是待在一个安静的地方,真正的成为我自己。
相比这个繁华喧扰、人声嘈杂的世界,我更愿意在这个世界里孤独。
不是追求与众不同,也不是想看看自己有多么的了不起,只是不管多久以后我还能记得最初的自己,对这个世界依旧充满好奇,依旧向往,也依旧相信。
即使现在,我还是一个人坐公交,一个人上班,一个人去商场,去咖啡馆,去看电影,但是我很享受这样的时光,也很珍惜。有一份还不错的工作,至少自己还比较喜欢,回到家中可以写写自己想写的文字,看自己想看的书。有不用经常联系的死党,也有跨越整个城市只为一起吃顿晚餐的知己。
一个人的时候更加的清醒,不用盲目随从,不用受他人影响,只忠于自己。
最近看到一句我很喜欢的话,刘瑜写的:
“人要让自己活得像军队一样,对自己的大脑和心灵招兵买马。”
我很享受每一个孤独的时刻,那是和自己灵魂靠得最近的地方,我能听到她的声音,让我能在众多的闲言碎语中找到一片平和的静地,不至于在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中迷失。
我很乐意在这座被人们成为“孤独”的岛上,尽情的遨游,只要抬头仰望,便可看到浩瀚星辰。
我也很感激自己对于孤独的选择,它没有让我对这个世界的热情冷却,而是一如既往的相信,也没有被这个世界的灯红酒绿诱惑,而是一如既往的走着自己选择的道路,也许还尚不知未来的终点在何处,但庆幸的是自己一直在路上。
我愿意在这个世界里孤独,这是我的选择,我要在自己的单人国度里画上星辰大海,绿叶和风,还有繁花锦簇。
这个社会,本身就是孤独,不管外面发生了什么,希望你还是你自己,忠于你自己。
其实也不是很忙,只是不想刻意去维护和拉拢罢了。生活本身就是平淡如水,又有什么值得分享的呢?
当时光的年轮将你慢慢带入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你便也慢慢懂得世界的精彩是世界的,不是你的。人生而孤独,不过是一种常态而已。
我经常会想起高一那年第一学期那个编号510的宿舍。虽然室友们早已各奔离析,名字甚至也都忘却,但那确实是我人生里一段美好的时光。饿到不行的时候可以一起吃一包泡面,有好吃的一起分享;夜晚睡不着时,会偷偷的讲鬼故事,也会轻声轻气的唱着歌,会彼此抽背政治历史题,像姐妹一样。
后来,也住过两三年的集体宿舍。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的吸引力,就连发梢散发的洗发水的香气都变得与众不同,熟络起来也特别的容易,经常一起起床,刷牙,抢厕所,买早餐,逛街,上网追剧,一切感觉都是那么的美好。
然而,随着工作的深入,越来越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开始报培训班,买相关的专业书籍看,也看一些零零碎碎的文章,一些职场的经验和指南,渐渐的上了瘾。
最初大家各自忙碌不以为意,刚入职的小白总要经历一段刻苦的日子。后来的忙是真的意识到自身能提升的空间很大,而且未知的领域对于我更有吸引力,像一只充满魔力的手慢慢的将我牵引。
一天周末,我坐在床边看书,室友们约我出去逛逛。看着他们已经打扮好的精致面容,再看下自己的素面朝天,回绝了他们,继续翻着手中的书。
“看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工资也涨不到哪里去?”
“怕是想升职吧?看书没用,和上司处好关系才重要。”
“那么努力干嘛?得过且过呗。”
无论是嘲讽还是玩笑,他们的声音一句一句进入我的耳廓,也随着关门的声响一句一句的消逝。
我没有反驳,没有辩解。不管他们出于什么样的想法,我不觉得没能和他们一起出去就是错的,也不觉得他们说的不对,只是时间在走,人终归是不一样的,既然不能苟同,那也就回不去。
一直以来,会有个声音告诉我,你不是为了迁就别人的思想和价值观才来到这个世界的,不需要迎合别人的生活方式,也不需要在别人的生活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因为人生来不同,过去不一样,现在不一样,未来也不一样。
不合群是一回事,不将就却是另一回事。
我只是不喜欢生活得太无目的和无规划。给自己充电不一定只是为了在工作的升职加薪,也是提升自我的方式,不是为了让上司看到你有多努力,而是当问题来临时,我可以处理得多么从容。
我想要的结果只不过是在做了每一个选择后经过时间的发酵产生一点点小小的成就感,不求精彩的一生,只愿不是空白。
这只不过是刚入职场的一段小小经历,从一个小世界里到一个大世界里的我,只不过是更加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不再纠结于别人怎么说,怎么想,说大好时光不疯狂太浪费也罢,虚度时光也好,殷勤做作也好,我无法管住别人的嘴但我可以掩住自己的耳。做好自己,维持最基本的尊重就好了。
还记得那个和我一起合租的女孩,年长我几岁。搬过来的第二天,她就在房间里置放了一个木架,木架上面都是小盆小盆的植物,肉肉的很可爱,有着不同的颜色,看着却是一样的心情,豁然开朗。
除了上班,她对这个城市一无所知,没有相识的好友,偌大的城市里,我算得上是她最近的人。她不逛街,也不参加社交。这点倒和我挺相似。
我和她并没有太多的交流,大多时候我坐在客厅里看书、码字,她摆弄她的小盆栽,小心翼翼的,嫁接、分离、培土、施肥,等待开花。我们也会一起做饭,有时生活看起来像是普通情侣。
只是我们依然是处在屏障里的人,偶尔的相视一笑,终将不再靠近。
我觉得这样也挺好。不急于去认识一些人,也不用刻意的寻找话题,不用过多的阐述彼此的故事,不用急于了解某人与之相处,更不用在意在独处的时光里受打扰。
我觉得只有真正的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上初中那几年,除了家与学校的两点一式,就再无他处。晚上洗漱完后将自己关闭在那个小小的房间里,不太亮的白炽灯,依山而靠的窗户,一张桌子,一张椅子,窗外的虫鸣声和下笔时与纸张摩擦出的“沙沙”声响,却是我每个夜晚里听到的最美旋律,偶尔抬头还能看到一轮弯月静静的挂在夜空。
人们常把“孤单”和“孤独”混为一谈。身边也总有人同我讲“你的背影很孤单”,我不知作何解释,现在想想,也无需解释了。相比那些因孤单聚合在一起的,我更乐意于独自窝在沙发里,用最舒适的姿势听一首我喜欢的歌曲,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干。
我不认为多多交善是一件好事,但不否认这个时代是讲究人脉的时代,不刻意的去讨好,去吹捧。我始终相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总会遇到与自己能够苟同的人。
我不喜欢那些扭曲“孤独”的情愫,也无好感于“思考着是孤独的”、“孤独的人是优秀的”这种类似的自我安慰的话语。
一个人孤独,不是悲伤自怜,只是待在一个安静的地方,真正的成为我自己。
相比这个繁华喧扰、人声嘈杂的世界,我更愿意在这个世界里孤独。
不是追求与众不同,也不是想看看自己有多么的了不起,只是不管多久以后我还能记得最初的自己,对这个世界依旧充满好奇,依旧向往,也依旧相信。
即使现在,我还是一个人坐公交,一个人上班,一个人去商场,去咖啡馆,去看电影,但是我很享受这样的时光,也很珍惜。有一份还不错的工作,至少自己还比较喜欢,回到家中可以写写自己想写的文字,看自己想看的书。有不用经常联系的死党,也有跨越整个城市只为一起吃顿晚餐的知己。
一个人的时候更加的清醒,不用盲目随从,不用受他人影响,只忠于自己。
最近看到一句我很喜欢的话,刘瑜写的:
“人要让自己活得像军队一样,对自己的大脑和心灵招兵买马。”
我很享受每一个孤独的时刻,那是和自己灵魂靠得最近的地方,我能听到她的声音,让我能在众多的闲言碎语中找到一片平和的静地,不至于在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中迷失。
我很乐意在这座被人们成为“孤独”的岛上,尽情的遨游,只要抬头仰望,便可看到浩瀚星辰。
我也很感激自己对于孤独的选择,它没有让我对这个世界的热情冷却,而是一如既往的相信,也没有被这个世界的灯红酒绿诱惑,而是一如既往的走着自己选择的道路,也许还尚不知未来的终点在何处,但庆幸的是自己一直在路上。
我愿意在这个世界里孤独,这是我的选择,我要在自己的单人国度里画上星辰大海,绿叶和风,还有繁花锦簇。
这个社会,本身就是孤独,不管外面发生了什么,希望你还是你自己,忠于你自己。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