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临终连喊三遍朱棣来否,为何朱棣就是在南京城外不进城?
朱元璋建国之后,吸取前朝的教训,严格制定了皇位的继承法,只有嫡长子才有资格继承他的皇位,因此他的太子朱标,是国家的合法继承人,可他没有想到,朱标会死在自己的前面,无奈之下,他只能是让朱允炆来做太子。
其实他当时还有着不少能力出色的儿子,像燕王这些人都是非常有能力,可这些人的身份不合适,朱元璋不希望引发藩王的内乱,于是就没有选择让其他的儿子来继位。
后来他在南京病重,临死前的朱元璋也是特意给燕王下了道旨意,让他来进京奔丧,这个旨意就有些意思,因为朱元璋当时颁布的旨意,是不允许各地的藩王过来奔丧的,却唯独是让燕王过来。
他为何要这么做呢?其实他这么做主要是为了保险起见,燕王在他的这些儿子里面,不仅能力最为出色,手里的兵力也非常强大,他长期在北京留守,已经成为一个有势力的藩王,要说当时有哪个藩王可以威胁到朝廷,朱棣肯定是头号人选。
朱元璋到了晚年,自己的猜忌心变得更重,他为了保证皇位的交接顺利,先后杀掉了无数的功臣,这些功臣都与一些藩王有着联系,他这么做就是为了要保证自己孙子的政权不出问题。
可他对自己的几个儿子并不是非常放心,因此才会选择不让这些藩王来奔丧,否则,万一有藩王利用奔丧这件事,带着兵进入京城的话,那朝廷肯定是要变天。可他特意是让朱棣过来,明显就是准备要把朱棣给控制住,像朱棣这样的人,放在地方上肯定是没有办法控制住的。
把他放在京城里面,肯定能防止他做乱,当然,朱元璋也希望借着这件事来考察一下自己的儿子,万一他有异心,朱元璋是准备随时把他给杀掉。
可朱棣也并不傻,他就没有进入南京来奔丧,结果朱元璋在死前也没有见到自己的儿子,他还连续问了身边人燕王来否,可朱棣一直都没有过来。
这件事朱元璋其实还是有些心软,以他这样的性格,但凡他对一个人不放心,是容不得你不来的,可朱元璋对自己的孩子们,还是下不了这个狠手,况且当时的藩王身边的军队已经被削除。
他们手里的权力没有那么大,朱棣倒是非常明白,自己要去奔丧的话,很有可能就回不来了。当时朝中的藩王都没有办法去奔丧,唯独他可以去,就算老爹没有想对自己怎么样,可朱允炆心里必然会多想,事实也是如此,朱允炆见到自己的爷爷死前一直在惦记着朱棣,心里也产生了猜忌,他明白朱棣的能力要比自己强,也比自己更加有资历,看到爷爷对朱棣这么重视,他就更加害怕朱棣了,这也导致他上位之后对朱棣进行了严厉制裁。
朱元璋当时没有下杀手,可他留给孙子的江山还是非常稳固的,只要朱允炆好好治理国家,就不会出现什么大乱子,他还特意防止这些藩王作乱,削除他们的兵权,派人过去来监视他们,南京地区有着庞大的军力。这些都能保证藩王无法威胁到中央,可没有想到,朱允炆会这么不争气,不仅没有办法把藩王的问题处理好,反而是把自己的江山给丢掉。
以朱元璋当时的环境来分析,他是无法想到朱棣能够成功的,毕竟中央是有着绝对优势,燕王自己手里都没有军队,说到底还是朱允炆太弱了,这种局面都无法稳住,朱元璋这个继承人的选择是非常失败的,他遵守了法统,可皇位没有按照他的想法传承下去,还是落到了朱棣的手里。不得不说朱棣能够上位,自己的运气也是非常不错,但凡他当时要是进了南京,或许他就无法活着出来,更不用说是当皇帝了。
因为当时朱棣根本不在南京城外,所谓朱元璋连喊三声“朱棣来否”这件事也可能是事后春秋笔法所人为编撰的一个“故事”。
朱元璋一直很器重太子朱标,也一直将朱标当成自己的继承人在培养,只可惜朱标还没来得及继承皇位就已经病逝了。
朱标死了之后,对于由谁来继承皇位,朱元璋可以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在自己的儿子当中另立一个当太子,另一个则是直接立太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朱元璋无疑选择了第二个,也就是立朱允炆为皇太孙,让朱允炆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但是朱元璋又很清楚朱允炆的能力和性格,所以一直在想办法为朱允炆铺路,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怎么防止藩王谋反,只是对于朱元璋来说,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所以一直找不到最佳方案。
他在临终之前,为了能够让朱允炆在自己死后可以顺利登基,下了一道圣旨给各个藩王,命令“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让所有的藩王老老实实待在封地,不允许到京城奔丧。
为什么呢?因为他就怕儿子们来了之后,集体反对朱允炆当皇帝。
朱棣自称当时正在赶来京城的路上,但是半路上接到了这个圣旨,所以又急忙停了下来。
但是,如果朱元璋临终之前却在连喊三声“朱棣来否”的话,他为什么要下这道圣旨给所有的藩王?他完全可以单独给朱棣拟一份完全不一样的圣旨,让朱棣以最快的速度进京。
一边不允许藩王入京奔丧,一边却问朱棣来了没,这是完全自相矛盾的做法。
更何况,当时朱棣敢一个人亲赴京城?他不敢,一旦到了南京,他的生死可以说就掌握在了朱允炆的手里了。
更加可疑的是,“诸王毋至京师”的圣旨是在朱元璋临终前下的,然后这道圣旨才出南京城门,朱棣就赶到南京城外了?这完全说不通,除非朱棣早就来到了南京城外静待时机。
可他静待什么时机?对他来说,只有北平最安全,即便是静待时机也应该是在北平,而不是在南京。
所以说,最合理的解释就是朱棣当时根本不在南京城外,他之所以要说自己是在南京城外,只是为了告诉天下人:我朱棣是一个很讲孝道的人,父亲死了,我不是没来奔丧,是来了之后父亲不让我进城。
然后,他又让人用春秋笔法创造了朱元璋临终之前连喊三声“朱棣来否”,实则是为了给“靖难之役”正名,想要通过这三声“朱棣来否”来告诉天下人,朱元璋临终之前是想让他继位!
这或许才是朱元璋会说出这么自相矛盾的话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