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回忆总是美好的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昨天,几个来我们公司实习了半年的同事要走了。然后,一大波人就忙开了,拍照,留念,送别。回想一起度过的日子其实非常平淡、琐碎,但一旦成了回忆,似乎就会变得美好起来。
《思考,快与慢》里提到了人的两个“自我”——经验自我(experiencing self)和记忆自我(remembering self)。经验自我回答的是“当前感觉如何”的问题,记忆自我回答的是“总体感觉如何”的问题。然而当回顾一段经历时,我们承受某种刺激的持续时间总是被忽略,刺激的强度则更容易被记住,并影响人们的选择。也就是说,记忆自我中保存的更多的是强烈而短暂的痛苦或快乐,而那些平淡的日子,或者漫长却可以忍受的痛苦就被忽略了。
除此之外,人还总倾向于遗忘痛苦。据说,这是人类从远古祖先那里继承来的一种生存手段。你想啊,你曾经被狮子袭击过一次,如果每次回忆起来都跟放电影一样,有感同身受的效果,那下次还怎么敢出去打猎。痛苦的记忆太多太清楚会成为一种心理负担,所以要快点淡忘,这样才有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
总的来说就是,回忆自我忽略了漫长的可忍受的痛苦,以及其他平淡无奇的经历,只保留强烈的痛苦和快乐,而人脑又容易淡忘痛苦,所以剩下的就只有快乐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回忆总是美好的。
想想每每听到的那些怀旧言论:过去多么多么好,虽然经常缺吃少穿的,但大家在一起热闹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单真诚,有坏心眼的人少,不像现在,人情冷漠,住对门都不说一句话,到处坑蒙拐骗防不胜防。用上面的结论就很好解释了。过去那种勉强过活的穷苦日子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一种常态,属于绵延不绝的、低强度的痛苦,所以容易被遗忘,而家人、亲戚、邻里之间的关怀、帮助这类高强度的幸福感被保留了下来,再与今日之人情冷暖一对比,就更被夸大了。现在真要谁回去过那种一年上头吃不上几顿肉、又天天窝在一起的日子,能坚持几天?
还记得有这样一个笑话:说,养儿子能高兴几天?答,两天——出生那天和结婚那天。为人父母的听后肯定会会心一笑。虽然是个笑话,却道出了一定程度的事实。以前看过一个研究,目的是想搞清楚,养育子女到底是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研究结果可能会让那些正准备要孩子的家庭陷入纠结之中,因为调查表明,养育孩子带来的痛苦总量是明显大于其带来的快乐的。不说其衡量痛苦与快乐的标准问题,只说看得见的事实吧。可以说,从怀孕开始,这就是一个极其漫长磨人的过程。母亲要承受身体上的负担、分娩的痛苦,然后就是没有假期的全天候的照料,喂奶、洗澡、换尿布、安慰、教导,生病后的担惊受怕,闯祸后的恼火,这些麻烦事基本要持续到孩子成年,随着孩子的成家,亲子关系又慢慢走向疏远,紧接着就是无人陪伴的孤独与寂寞。
很多父母肯定不会承认这样的事实,他们认为,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收获许多能够回味一生的快乐,比如,听到孩子的第一声啼哭、第一次叫妈妈,看到他/她第一次走路,顺利毕业,拥有自己的家庭,等等。可以看出,快乐往往来源于一些短暂的瞬间,就像点缀于荆棘丛中零星的花朵,但却异常耀眼。这是不是“回忆自我”和“痛苦遗忘”在起作用呢?当然,生儿育女这件事情的意义不能被这样简单地衡量,讨论就止于此。
说了这么多,结论就是,回忆有放大快乐淡化痛苦效果。注意到这个事实之后,就要更加理性地看待那些“回不来的美好时光”了。
题图来自: https://pixabay.com/
《思考,快与慢》里提到了人的两个“自我”——经验自我(experiencing self)和记忆自我(remembering self)。经验自我回答的是“当前感觉如何”的问题,记忆自我回答的是“总体感觉如何”的问题。然而当回顾一段经历时,我们承受某种刺激的持续时间总是被忽略,刺激的强度则更容易被记住,并影响人们的选择。也就是说,记忆自我中保存的更多的是强烈而短暂的痛苦或快乐,而那些平淡的日子,或者漫长却可以忍受的痛苦就被忽略了。
除此之外,人还总倾向于遗忘痛苦。据说,这是人类从远古祖先那里继承来的一种生存手段。你想啊,你曾经被狮子袭击过一次,如果每次回忆起来都跟放电影一样,有感同身受的效果,那下次还怎么敢出去打猎。痛苦的记忆太多太清楚会成为一种心理负担,所以要快点淡忘,这样才有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
总的来说就是,回忆自我忽略了漫长的可忍受的痛苦,以及其他平淡无奇的经历,只保留强烈的痛苦和快乐,而人脑又容易淡忘痛苦,所以剩下的就只有快乐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回忆总是美好的。
想想每每听到的那些怀旧言论:过去多么多么好,虽然经常缺吃少穿的,但大家在一起热闹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单真诚,有坏心眼的人少,不像现在,人情冷漠,住对门都不说一句话,到处坑蒙拐骗防不胜防。用上面的结论就很好解释了。过去那种勉强过活的穷苦日子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一种常态,属于绵延不绝的、低强度的痛苦,所以容易被遗忘,而家人、亲戚、邻里之间的关怀、帮助这类高强度的幸福感被保留了下来,再与今日之人情冷暖一对比,就更被夸大了。现在真要谁回去过那种一年上头吃不上几顿肉、又天天窝在一起的日子,能坚持几天?
还记得有这样一个笑话:说,养儿子能高兴几天?答,两天——出生那天和结婚那天。为人父母的听后肯定会会心一笑。虽然是个笑话,却道出了一定程度的事实。以前看过一个研究,目的是想搞清楚,养育子女到底是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研究结果可能会让那些正准备要孩子的家庭陷入纠结之中,因为调查表明,养育孩子带来的痛苦总量是明显大于其带来的快乐的。不说其衡量痛苦与快乐的标准问题,只说看得见的事实吧。可以说,从怀孕开始,这就是一个极其漫长磨人的过程。母亲要承受身体上的负担、分娩的痛苦,然后就是没有假期的全天候的照料,喂奶、洗澡、换尿布、安慰、教导,生病后的担惊受怕,闯祸后的恼火,这些麻烦事基本要持续到孩子成年,随着孩子的成家,亲子关系又慢慢走向疏远,紧接着就是无人陪伴的孤独与寂寞。
很多父母肯定不会承认这样的事实,他们认为,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收获许多能够回味一生的快乐,比如,听到孩子的第一声啼哭、第一次叫妈妈,看到他/她第一次走路,顺利毕业,拥有自己的家庭,等等。可以看出,快乐往往来源于一些短暂的瞬间,就像点缀于荆棘丛中零星的花朵,但却异常耀眼。这是不是“回忆自我”和“痛苦遗忘”在起作用呢?当然,生儿育女这件事情的意义不能被这样简单地衡量,讨论就止于此。
说了这么多,结论就是,回忆有放大快乐淡化痛苦效果。注意到这个事实之后,就要更加理性地看待那些“回不来的美好时光”了。
题图来自: https://pixabay.com/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