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在农村建好学校,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让农村也具备好的教育资源?
为什么不在农村建好学校,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让农村也具备好的教育资源?对于许多农村中小学来说,每逢开学季节,校长最大的担忧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学校教学安排的问题,因为教师的流失几乎已成为常态。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如果我们完善制度设计,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有利于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提高农村教师工资。改变“以县为主”的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和管理体制,由中央或省级财政统一支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系统保证各县教师工资不低于全国同级教师工资。然后,通过补贴,偏远地区教师的工资将高于城镇同级教师,稳定教学队伍,并将一批优秀大学生引进农村学校和教学场所。目前,许多地方都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例如,湖南省计划对连续五年引进武陵山区的骨干教师每年补贴6000元。然而,这些措施的力度还不够,需要加强政策措施的连续性、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是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调整师生比例。目前,市、县、镇和农村的师生比例分别为1:19、1:21和1:23。农村学生生活分散,交通不便,学校规模小,结业率低。这样的师生比例显然是不合理的。在这样的师生比例下,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负担比城市学校更重。音乐、体育和美容等专业课程只能由其他教师开设,因此农村音乐、体育和美容课程仅占22.9%。这不利于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自然形成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不合理的师生比例也使得农村学校和教学点的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公共教育资金的投资是以“生均资金”为基础的,学校规模越小,财政投入越少,导致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较差,教学场地设施落后。
第三,为农村教师提供培训、休假和学习的机会提供制度保障。在职称评定和荣誉称号方面,要给予农村教师优惠政策。如今,信息技术发达,交通便利,学校有寒假和暑假。如果我们能在教育培训、进修和休假方面做出一些政策规定,以确保农村教师的机会,并在职称评定和荣誉称号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不仅有利于农村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师资队伍的稳定。
总之,只有改革体制机制,制定政策保障,彻底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