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位皇太后:张皇后

 我来答
刚阳文化
2022-07-01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19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5万
展开全部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当时还是燕王朱棣的王世子朱高炽正式迎娶世子妃张氏,可惜,这位王世子妃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她的闺名。随着燕王朱棣靖难成功,登基成为明成祖,在永乐二年(1404年)进封王世子妃张氏被正式确认为皇太子妃。永乐皇帝驾崩后,皇太子朱高炽正式继位,就是明仁宗,册立为张氏为皇后。明仁宗去世后明宣宗即位,尊张氏为皇太后,她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位皇太后。明英宗即位,张氏被尊为太皇太后,由于英宗年幼,张太皇太后便成为实际上的摄政。她任用五大臣辅政,使正统初年的朝政相对清明。

    张氏孝谨温顺,尽心侍奉成祖夫妇,所以很得明成祖与徐皇后的信任和欢心。当时的太子朱高炽生性仁厚持重,举止言行沉静,但是由于身体过于肥胖,所以得不到明成祖喜爱,明成祖有心废太子立汉王,但是徐皇后和大臣们极力阻拦。而且张氏所生长子朱瞻基从小就聪慧好学,深得祖父明成祖宠爱,所以最后为了这些原因,才没有废立太子。是否大家觉得这个情节有点眼熟?是的,这几乎和电视剧中康熙皇帝喜欢自己的孙子弘历,并最终传位给雍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驾崩,太子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张氏被册封为皇后,长子朱瞻基顺理成章的成为皇太子,张氏被立为皇后。明仁宗继位后日夜勤于政事,是明朝难得的一位贤明君主,可惜在位不足一年就驾崩,享年四十八岁。由于张氏聪慧异常而且心思缜密,在此期间经常协助明仁宗处理国事,减轻他的负担,所以对朝中内外政事,她莫不周知。

    宣德元年(1426年),皇太子朱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封母后张氏为皇太后,军国大事受命于张氏皇太后,当时海内安宁祥泰,而明宣宗侍母至孝,四方有所进献,也一定要先奉送给张氏,母慈子孝天下皆知。张氏皇太后虽然把持国政,但是时刻不忘记教导自己的儿子明宣宗,利用各种机会教导儿子要更多的体验民间疾苦,并善待各位大臣,要善于采纳意见。虽然张氏掌权,但是她不像中国其他历代王朝的皇太后那样,一旦掌权,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极力扶持自己的亲戚娘家势力,形成外戚集团,张氏对外戚非常严格,其弟张升虽然为人淳厚谨慎,但皇太后仍不许他参加商议国家大事。这样就完全杜绝了可能出现的外戚乱政的局面。

    宣德九年(1435年),宣宗驾崩,享年三十八岁。皇太子朱祁镇才九岁,宫中讹传将立其他人做皇帝,造成朝堂上风雨飘摇,内政颓废。此时张氏马上召集诸大臣,指着太子朱祁镇道:“这就是新天子啊!”此举一下子稳定了朝政,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混乱局面。太子继位后就是明英宗。

    注意这个明英宗,他就是土木堡之变的主角。说到这位明英宗就不得不提一个宦官---王振。明英宗宠信王振,但是此时正是由于张氏仍然健在,洞悉王振有专权的倾向,直接命人抓住奸宦王振,欲除之,可惜明英宗再三求情,王振也哭诉自己并没有违反祖制干涉朝政(明朝从明太祖开始就坚决杜绝宦官干政,并置铁牌于殿前,上书:宦官不得干政,可惜这个铁牌在张氏去世后,被王振取下并销毁),结果张氏为顾及明英宗的感情,未当机立断将王振处死,否则明朝历史可能将改写,至少土木堡之变可能不会发生或者说不会败得那么惨,于谦也可能不会惨死。根据《明史演义》记载:“王振用事,祸启英宗,太皇太后洞烛其奸,令女官拟刃于颈,其明智更不可及。乃帝臣乞请,不即加诛,大奸未去,贻误良多。至于慈躬大渐,垂询国事,士奇拟上三疏,仅呈其二,而未闻列振罪恶,力请严惩,是士奇之谋国,尚不太皇太后若也。明多贤后。若太皇太后张氏者,其尤为女中人杰乎?”

    正统七年(1442年),张皇后崩逝,一代女政治家谢幕。张皇后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摄政而不专权,提拔任用贤臣始终如一的女政治家,更加难得的是她一生摄政从未提拔自己娘家的势力,与历朝历代太后临朝造成外戚势力横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史家评其“女中尧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