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四篇(经典讲义三)
展开全部
一、《诗经》来源
诗的源头是歌谣,歌谣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有了文字以后,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写的诗,所以诗来源于歌。当然《诗经》也如此。
不过《诗经》中的诗与春秋时的乐工有关系。那时春秋各国都有乐工,乐工的老板叫太师。那时各国使臣来往,都要由乐工奏乐唱歌,这些歌是由太师们在民间搜集的。到了战国时代,新乐代替了古乐,职业乐工纷纷散走,乐谱亡失,但还是有三百来篇唱词流传下来,便是后来的《诗经》。
二、什么是诗言志
“诗言志”是一句古话,诗这个字就是由“言”和“志”两个字组成。如上所述,春秋时各国使臣来往,在宴会上要由乐工唱歌,歌就诗,不同的是所点的歌必须加上政治的意味。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郑伯宴晋使,赵孟请大家赋诗,子太叔赋的是《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洁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子太叔只取末两句,借以表示郑国欢迎赵孟的到来。
所以春秋时诗言志的意思是,用诗歌借助唱歌在政治宴会的一种欢迎意思。到了孔子时代,则有延伸意义。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绚兮”,本来说的是美人天生丽质,孔子却拉出末句来比方作画,说先有好的底子,才有画的美丽。进而进一步延伸,说诗思无邪,可以鼓励人、增加阅历等,以致到了现在引申成为更多教化的意味。
三、什么是风、雅、颂
风、雅、颂三个字从古时音乐得名。风是地方乐调,《国风》就是各国土乐的意思。雅就是“乌”字,似乎描写音乐的鸣呜之音。颂就是“容”字,容就是“样子”,也就是唱歌的时候连歌带舞。
四、什么是赋、比、兴
赋在古人给《诗经》作的《大序》里,意思是“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用现代的话说就是直接说当时社会的好坏利弊;比、兴则是政教譬喻,曲折成义,但兴往往在读的发端,往往关系全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