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兴趣怎么培养

 我来答
影视达人17
2022-07-07 · TA获得超过590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0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4.6万
展开全部

  导语:一个人可以不写作,但很难想象一个人可以不阅读。一个人读书的过程,就是传承文化、培植精神、润泽心灵的过程。朱熹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就是一个人成长成才不竭的“源头活水”。

  小学语文阅读兴趣怎么培养

  一、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

  小学生受其年龄、阅历的限制,接受新事物必须有人引导。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其引路人的作用,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阅读,并促使其养成坚持阅读的好习惯。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充满童话趣味的寓言、成语故事等,教师在授课时,要引导学生多层次朗读,并引导学生对故事描写的场景进行想象,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后,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文章内容融入到角色扮演之中,使学生在表演时体会狐狸和老虎的真实心态,达到声情并茂的朗读效果,这不仅能够使学生复习巩固新学的字词,还能从根本上培养其阅读兴趣。

  二、创设优质的阅读环境

  创设优质的阅读环境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环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等都充分体现了环境的重要性。环境的影响因素又可分为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前者可直接表现为图书馆环境,后者表现为良好的阅读氛围。

  设备齐全的图书馆与丰富多彩的书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成效,因此学校必须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阅读环境,以吸引更多的学生阅读,进而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以此带动更多的学生投入其中。另外,教师可与学生家长进行协商,鼓励家长陪同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在老师和家长的双重引导下,学生的阅读量会有大幅度的提升。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的好奇心会不断得到满足,与此同时会产生新的好奇心,需阅读更多的书籍来满足,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三、深化教材的指导功能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无论对人物的刻画还是故事情节的设计都非常精彩,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特性,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其阅读兴趣。例如,教学《虎门销烟》一课,首先可以向学生介绍虎门销烟这一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进而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关键词句了解林则徐的个性特征,然后带领学生分析虎门销烟的历史作用,最后,让学生谈谈如果自己处在那个时代,面临同样的处境,会如何做?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课后在家长的帮助下查阅“虎门销烟事件”的资料,详细了解虎门销烟这一事件,并与同学分享。这样的教学过程,能让学生被故事情节和人物个性所吸引,无形中提高了其阅读兴趣。

  四、加强课外的拓展力度

  小学生了解事物往往是从一本漫画、一本故事书开始,阅读是他们了解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课外阅读可丰富其知识面,因此教师必须鼓励其进行课外阅读。在教学过程中,可就上课内容进行相关拓展,如作者生平事迹、写作背景、相关作品等,真正将书本知识、作者所处时代、当下大环境等融为一体,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例如,《三顾茅庐》一课,教师可就作者罗贯中,主人公刘备、诸葛亮的生平事迹以及作者创作的背景等作介绍,让学生在了解文章产生的时代背景的前提下,进行朗读、感悟。这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理解人物的情感世界,由此丰富学生的知识量,逐渐培养其阅读兴趣。

  五、强化“小组”的带动作用

  针对小学生好胜的特点,将良性竞争机制融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使小组成员的学习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例如,在课堂上,分小组讨论,根据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朗读的次数及质量进行适当奖励。如设置流动红旗,每周对各小组进行评判,公开投票选出“最佳小组”。这不仅使学生在朗诵过程中发现了阅读的趣味,还激发了后进生的学习动力。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开展小组活动,如“每日故事分享”,每节课请一位学生代表其小组分享课外阅读的故事等,鼓励全体成员参与其中,学生发言完毕,教师进行点评表扬。通过小组活动,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更能从不同角度丰富其阅读形式,培养其阅读兴趣。

  总之,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能积累许多教材中没有的知识,进而提升其语文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重视学生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教学,还应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语文学习的创造性与高效性,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