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合院特色建筑的成因是什么?
元朝当时世祖忽必烈“诏旧城居民之过京城老,以赀高(有钱人)及居职(在朝廷供职)者为先,乃定制以地八亩为一分”,分给前往大都的富商、官员建造住宅,由此开始了北京传统四合院住宅大规模形成时期。1970年代初,北京后英房胡同出土的元代四合院遗址,可视为北京四合院的雏形。
后经明、清历代完善,逐渐形成北京特有的建筑风格。现在,四合院和胡同一起被认为是北京市井文化的象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不适应多户人家,因此各家在院子里盖起了厨房、储物间等建筑,四合院也沦落成了大杂院。
除了一些成为大杂院的四合院外,一些保留完好的四合院通常成为公司和组织单位办公的场所,失去了居住的意义。有的甚至在四合院里办起了宾馆,如史家胡同的好园宾馆,后圆恩寺的友好宾馆等等。
由于四合院不再属于一户人家,以及维修不善,造成了北京老城区出现了很多危房。
数量
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四合院德数量并没有系统的统计。清朝的《乾隆京城全图》记载当时有26000多座四合院。1980年代,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的统计显示当时四合院共6000多座,保存完好的有3000多座。
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写的《北京四合院志》(2016)则一共收录保存完好的四合院923座,《北京四合院志》还第一次统计了北京郊区(海淀、门头沟、房山、延庆、顺义、密云)的四合院数量,其中保存完好的近200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