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过世,你们都是怎么守孝的,有什么讲究?

 我来答
青柠姑娘17
2022-05-26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45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8.2万
展开全部
答:国家太大,对孝的理解是:五花八门,没有统一的认识。

比如:山东济宁孔孟之乡,那一代地区,受孔子封建思想的影响比较深,他们对老人过世守孝,很有讲究,他们认为把钱花在,大兴大办葬礼上,请人吹拉弹唱,唱大戏守孝,才是对老人的最大孝敬。

再比如:我们山东威海地区,与孔孟之孝敬老人的认识,恰恰完全相反,我们认为:老人活着的时候,顺从老人,关心老人的生活,儿女把钱花在,保护老人身体 健康 上面,才是真心的守孝。

如果儿女在老人,活着的时候不尽孝,死后却大兴大办葬礼,那是一种不孝,是虚荣心的表现,是死人演给活人看的一场 游戏 ,毫无实际意义,

总之,老人过世,在儿女们守孝不守孝的问题上,看似是一种风俗习惯,实际上是封建 社会 旧文化,与 社会 主义新文化的碰撞,是老百姓两种世界观认识,对立统一的 社会 矛问题。

各地风俗不同,守孝的讲究也不尽相同,分地域、分民族,可能都不会太一样,这个可没有什么标准,要想做好做到位,只能是请教当地一些老人们,或者专门办理丧事的那些人,我们这里叫阴阳先生。

以山西这边为例,大部分县区都是在出殡前一晚,儿女们整夜守在灵棚下守孝,其他近亲凭自愿,地下铺上干草,人围在棺材前跪着,累了的时候可坐一会。灵棚下的供桌上要摆放好祭品。

其实从亲人过世起,守孝就已开始,只是没有出殡前那晚一样大家都一起出动。棺材在家里摆放的几天,要点上蜡烛,上好香,棺材上面也摆放点东西,基本上是点心、糕饼类的祭品。亲人或好友来祭奠时,可上一柱香,行个祭拜礼。家中儿女也要挨个守灵,看好燃着的香、蜡,不能使灵前烛火、香燃尽,及时续燃。

棺材从家里向外移时,也有讲究,称为移棚,有一大套比较繁琐的礼仪,得请当地专业的阴阳师来主持。生前好友、亲戚、家中儿女都分别到灵棚下上供品,排队行叩拜礼。还得上供菜品的那些厨师出个吉利钱。各类礼仪繁多,有些家主也不是太摸得清门道,还得请教阴阳先生。

汉族、回族、藏族等不同民族间,对于守孝都不尽相同。据说藏族人民是搞的天葬,具体是怎么个礼仪,只在书本上见过简单的描述,不是十分的清楚。

各地现在都有白事理事会,里面懂行的人、讲究的人很多,可以请教他们,去之前,备个烟酒类的东西,有个见面礼。有些地方过于繁琐的礼仪,也可以和阴阳先生沟通,该省略的地方一定要略掉,不能机械地听信他摆布,不然折腾到活人也受不了,讲究到位即可。

只要心里有,何必做给他人看。改革的年代,只要心里念着不忘记,就是最大的孝!

可能是上上辈子传下来的规矩,自己亲人去世后都要守孝,不过我们这里不是亲人的子女来守孝,而是找自己的生前好友和族人来守孝,摆一桌子酒菜,大家围在一起,边聊天,边吸烟,吃吃喝喝一直到快天亮,然后就去休息,剩下的事情在交给别人来处理,我们这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不知道朋友们哪里是这样吗?欢迎大家关注留言讨论!

去苏北一个小城市参加过亲人葬礼。

亲人是在医院抢救时去世的,当天装在冰棺里,拉回家,摆放设灵堂的客厅。晚上,穿着袈裟的四个“和尚”围在冰棺,敲着木鱼,超度念经。闹腾到深夜12点。

第二天,又换了一批“吹拉弹唱”,前来送份子钱的亲朋好友,唢呐锣声齐鸣,待悼念的向冰棺跪匍磕头后,乐手才中止。

家人守灵时,香火不能断,间段时间在火盆烧纸。

第三天凌晨出殡。高音嗽叭放着哀乐,震耳欲聋。八名大汉抬着冰棺,一众亲戚好友穿着一袭白布,围着白布缠成的腰带,跟在冰棺后面。出了路口,沿途每隔50米设立一个祭台,摆放香烟供果。儿女把事先准备的草纸点燃,熄灭后,再赴下一个祭台。祭台的多少,是根据儿女和至亲的人数。

送到火葬场,举行亲人告别仪式。然后,直接被火化工送去火化。大概等待1个多小时,火葬场会把骨灰装在事先买好的骨灰盒里。当天就下葬选好的墓地。

苏北的小城市份子钱还是大方的,500元至1千元,很少有300元。整个流程下来,花费5万多元,和份子钱几乎持平。

人情债是要还的。

连续三天(每天24小时)

关键是在世时尽孝,让老人晚年尽量顺气些,物质条件得到基本保障。这是最实在也是最重要的。至于过世后守孝已没有过分讲究的意义。

真诚是最重要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