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和伪装
展开全部
想起有这么一首歌,那就聊聊真实和伪装吧,跟这首歌其实没什么关系。
想起从小到大,自己最最真实的一面只体现在一件事上:吃。食色性也,可能我生来就是那个违反天性的人。
十岁之前不吃饭,靠零食活了那么大,小盆友都羡慕我的零食多,其实那都是我的主食,不吃就饿死了。
十岁到二十岁任督二脉被打开,从此沉浸在美食里不能自拔,那时候身体条件相对也比较好一点。
二十岁到三十岁有了些许局限,偶有不适,但基本还活的开心,碰到喜欢的也可以大快朵颐没有后顾之忧。
三十岁开始,基本是一点点走向噩梦了。我也不只一次的跟朋友感叹,这种渐行渐远直抵灵魂的快乐让我很是受伤。没有了美食,生活的索然无味远远大于嘴里的索然无味。
为什么对吃有这么深的执念呢?我想不亚于几个方面。首先,人活着就得吃,是人难逃,所以人类的饮食越发丰富和美味,诱惑力极强。其次,吃确实可以产生化学反应传递给大脑,是真实存在的刺激和作用,并非全是心理作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这项活动是可以独立完成的,可以买可以DIY,自在、洒脱、接地气的抚慰灵魂的方式。
然而,我本将心照饭碗的快乐已经被剥夺的所剩无几了,这件事带给我的失落不亚于信仰的缺失,虽然我也不知道信仰是什么,只知道那是一道光一种力量,我的这股力量已经殆尽了。
所以我试图转移注意力,想来想去发现了网购衣服这种发泄方式,最严重的时候,下单了几乎五件一模一样的衬衣,收到货后我深知这已经是一种心理缺失和依赖的表现。缺失是真实存在的,剩下的替代性活动都是假的,填补空虚的伪装方式罢了。
其实我对这种外在的修饰非常无感,甚至有点讨厌。堂堂正正一个人,如果不是为了舞台效果需要,干嘛要把脸皮涂的白煞煞,嘴巴红乎乎,眉毛就更夸张了,需要拔掉自身的眉毛再用笔把肉涂黑(非常不解),还有指甲,本就是生物发育的一种保护器官,却被各种胶水和染料侵害着。除此之外还有香水这种东西,它的发明本来是国外贵族为了掩盖体臭的,不曾想现在却成了大众必备品,反而让我们这些不用香水的人成了另类,不香就是另一种臭吧。虽然我对这些外在的修饰还保持戒备,真实面对自己的内心。但我也逐渐堕落于循环买衣服的噩梦之中,以前没有什么事不是一顿饭解决不了的,现在却需要买三件衣服才能解决,实际上自己根本不需要也穿不了。虽然可以伪装成一个衣品不算太差的人,但这对于本就厌恶这些外在东西的我其实是另一种负担。不信你去看看那些生活真正的快乐的人,都是简单甚至朴实的,他们不需要外表的东西得到别人的信服感,只忠于自己简单的快乐,没有任何世俗的枷锁。
有次看到一篇心理学文章,说的是对美食的沉迷其实是一种低级的表现,高级的人,起码在追求第二层次:色,沉迷于关系要比沉迷于食物高级一些,不赞同也不能全盘否认。说到这个层次,基本和真实没有任何关系了,面对美色的时候,伪装自己是生而为人的必备素质,毕竟它不像美食那么易得易满足,因为猎色分了很多层次,除了最低级的钱色交易那种,其它都是需要一定程度的努力才能得到。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逐渐开始了或多或少的伪装。情绪糟糕的时候想要找人诉说,然后发现对方情绪好像也不高,只能继续扮演快乐天使;不合理的工作强度和安排,说出来矫情不说憋屈,还得思前想后的顾全大局;工作情绪又不能带回家里,因为中年人是家里的支柱,需要蓬勃的精神让家人放心……可能就是这越来越多的伪装,才让自己觉得面对美食的那种难以抑制的真心才最可贵,才对越来越差的娇贵的消化系统失落和难过。
一直在找寻摆脱这种失落感的替代方式,无果。但是现在必须要做的是,彻底放弃曾经的饮食习惯和办公室一抽屉零食的强迫症。这其实是和欲望作斗争的过程,这生而为人的最深的也最浅的欲望。从此人生没有了快乐,可能只是活下去而已。巧合的是,在我和欲望作斗争的这几天,大学舍友回到了我们的大学,给我们拍了一张小吃街马上消失的最后的照片,其实消失也可以理解,那成片的错综造型的商业地产的建筑,已然不是我们那时候到处搭着棚子,或者低矮的二层楼的小吃街了。18年世界杯带着爱人和孩子回去的一幕还历历在目,我们差点在小吃街走散,晚上他喝着啤酒在海边的大屏幕上看着比赛,刺激又惬意……明年又是世界杯了,转眼四年。
以朴树的这些歌词作结吧,喜欢朴树可能跟喜欢周迅有关,周迅说她从不说假话……朴树在很多年以后说周迅那么好的一个人,其实不适合这个圈子……所以,真实不伪装多重要。
想起从小到大,自己最最真实的一面只体现在一件事上:吃。食色性也,可能我生来就是那个违反天性的人。
十岁之前不吃饭,靠零食活了那么大,小盆友都羡慕我的零食多,其实那都是我的主食,不吃就饿死了。
十岁到二十岁任督二脉被打开,从此沉浸在美食里不能自拔,那时候身体条件相对也比较好一点。
二十岁到三十岁有了些许局限,偶有不适,但基本还活的开心,碰到喜欢的也可以大快朵颐没有后顾之忧。
三十岁开始,基本是一点点走向噩梦了。我也不只一次的跟朋友感叹,这种渐行渐远直抵灵魂的快乐让我很是受伤。没有了美食,生活的索然无味远远大于嘴里的索然无味。
为什么对吃有这么深的执念呢?我想不亚于几个方面。首先,人活着就得吃,是人难逃,所以人类的饮食越发丰富和美味,诱惑力极强。其次,吃确实可以产生化学反应传递给大脑,是真实存在的刺激和作用,并非全是心理作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这项活动是可以独立完成的,可以买可以DIY,自在、洒脱、接地气的抚慰灵魂的方式。
然而,我本将心照饭碗的快乐已经被剥夺的所剩无几了,这件事带给我的失落不亚于信仰的缺失,虽然我也不知道信仰是什么,只知道那是一道光一种力量,我的这股力量已经殆尽了。
所以我试图转移注意力,想来想去发现了网购衣服这种发泄方式,最严重的时候,下单了几乎五件一模一样的衬衣,收到货后我深知这已经是一种心理缺失和依赖的表现。缺失是真实存在的,剩下的替代性活动都是假的,填补空虚的伪装方式罢了。
其实我对这种外在的修饰非常无感,甚至有点讨厌。堂堂正正一个人,如果不是为了舞台效果需要,干嘛要把脸皮涂的白煞煞,嘴巴红乎乎,眉毛就更夸张了,需要拔掉自身的眉毛再用笔把肉涂黑(非常不解),还有指甲,本就是生物发育的一种保护器官,却被各种胶水和染料侵害着。除此之外还有香水这种东西,它的发明本来是国外贵族为了掩盖体臭的,不曾想现在却成了大众必备品,反而让我们这些不用香水的人成了另类,不香就是另一种臭吧。虽然我对这些外在的修饰还保持戒备,真实面对自己的内心。但我也逐渐堕落于循环买衣服的噩梦之中,以前没有什么事不是一顿饭解决不了的,现在却需要买三件衣服才能解决,实际上自己根本不需要也穿不了。虽然可以伪装成一个衣品不算太差的人,但这对于本就厌恶这些外在东西的我其实是另一种负担。不信你去看看那些生活真正的快乐的人,都是简单甚至朴实的,他们不需要外表的东西得到别人的信服感,只忠于自己简单的快乐,没有任何世俗的枷锁。
有次看到一篇心理学文章,说的是对美食的沉迷其实是一种低级的表现,高级的人,起码在追求第二层次:色,沉迷于关系要比沉迷于食物高级一些,不赞同也不能全盘否认。说到这个层次,基本和真实没有任何关系了,面对美色的时候,伪装自己是生而为人的必备素质,毕竟它不像美食那么易得易满足,因为猎色分了很多层次,除了最低级的钱色交易那种,其它都是需要一定程度的努力才能得到。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逐渐开始了或多或少的伪装。情绪糟糕的时候想要找人诉说,然后发现对方情绪好像也不高,只能继续扮演快乐天使;不合理的工作强度和安排,说出来矫情不说憋屈,还得思前想后的顾全大局;工作情绪又不能带回家里,因为中年人是家里的支柱,需要蓬勃的精神让家人放心……可能就是这越来越多的伪装,才让自己觉得面对美食的那种难以抑制的真心才最可贵,才对越来越差的娇贵的消化系统失落和难过。
一直在找寻摆脱这种失落感的替代方式,无果。但是现在必须要做的是,彻底放弃曾经的饮食习惯和办公室一抽屉零食的强迫症。这其实是和欲望作斗争的过程,这生而为人的最深的也最浅的欲望。从此人生没有了快乐,可能只是活下去而已。巧合的是,在我和欲望作斗争的这几天,大学舍友回到了我们的大学,给我们拍了一张小吃街马上消失的最后的照片,其实消失也可以理解,那成片的错综造型的商业地产的建筑,已然不是我们那时候到处搭着棚子,或者低矮的二层楼的小吃街了。18年世界杯带着爱人和孩子回去的一幕还历历在目,我们差点在小吃街走散,晚上他喝着啤酒在海边的大屏幕上看着比赛,刺激又惬意……明年又是世界杯了,转眼四年。
以朴树的这些歌词作结吧,喜欢朴树可能跟喜欢周迅有关,周迅说她从不说假话……朴树在很多年以后说周迅那么好的一个人,其实不适合这个圈子……所以,真实不伪装多重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