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喜马拉雅期侵入岩”称谓商榷

 我来答
中地数媒
2020-01-18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中地数媒
中地数媒(北京)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奉行创新高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坚持内容融合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经营方针,以高端培训、技术研发和知识服务为发展方向,旨在完成出版转型、媒体融合的重要使命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据我们初步考证,奥地利人休士可能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带术语的创始人。基于国外学者对阿尔卑斯旋回(运动)的时限存在较大歧见,而国内已独立分出印支运动旋回、燕山运动旋回,因此,喜马拉雅运动旋回的说法便应运而生。见诸笔端应用“喜马拉雅期”的第一人可能是黄汲清先生。

追溯喜马拉雅运动旋回的沿革,不难看出喜马拉雅期属构造—岩浆旋回学说术语。由于喜马拉雅期的下限还可以进入晚白垩世,这与国际通用的新生代下限为65Ma相抵触;三江地区某些新生代侵入岩可能属滞后型岩浆活动的产物,乃至从岩浆产生到岩浆上侵定位之间,存在着长达近80Ma的时差(王增口头告诉,1994),显然,这些侵入岩就不仅仅是喜马拉雅期构造—岩浆旋回的产物;为了与国际地学界有关侵入岩的年代学表述应同地层时代相对应的趋势协调。因此,我们建议尽量少用,最好不用“喜马拉雅期”这一术语。拙书率先在有关新生代侵入岩的文字表述和岩石代号中,采纳国际地质年代来表征其时代。例如,古新世花岗岩(γE1)、始新世花岗斑岩(γπE2)和中新世花岗伟晶岩(γρN1)等。

同理,我们认为,印支期侵入岩、燕山期侵入岩等常用术语,也宜作类似的更改。不过,本书有些地方仍保留喜马拉雅期、喜马拉雅期侵入岩的说法,这一方面是为了和前人资料进行对照,另一方面是出于与全球最为壮观、至今仍在造山的喜马拉雅造山带同名的喜马拉雅期,其时限大体同新生代相当,而且基本上可以体现全球最重大地质热事件发生的时限。但是,这种表述中的“喜马拉雅期”,只是新生代的近义词而已,和传统意义上的构造—岩浆旋回没有内在联系。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