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郭嘉,诸葛亮谁最聪明?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分类: 社会/文化 >> 历史人物
解析:
《辞海》、《大英百科全书》等权威辞书对诸葛亮的定义都是“政治家、军事家”,对郭嘉的定义是“曹操的重要谋士,为曹操统一北方做出了重大贡献”,至于贾诩则压根儿没有提及。
自从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说了句“在我看来,贾诩大概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就被一些“易粉”奉若圣经。其实,他们不知道,易中天在央视网上聊天、被三国迷质疑时曾回答道:“贾诩是聪明,而诸葛亮是智慧。”
贾诩是小聪明,孔明是大智慧:贾诩有奶便是娘,不辨忠奸,孔明天下为己任,义薄云天;曹操用贾诩,有他不多、没他不少,刘备得孔明,如鱼得水、片刻难离;贾诩对曹操,有计便说,无计可缄口,孔明对刘备,事必躬亲,无不亲历为。和郭嘉等其他谋士一样,贾诩有主意,他就可以献给其主人,没有,他就不说话。比如,曹操征宛城破张绣,贾诩除了献投降计外,别无良策;张绣叛曹后依附刘表,曹操前往征伐,又大破之,贾诩同样束手无策。曹操因吕布袭许都而撤兵,此时的贾诩灵感来了,这便有了“贾文和料敌决胜”(对此,《三国演义》的描写和《三国志》基本相同)。易中天为什么只提他后面的“料敌决胜”却避而不谈他前面的无计可施呢?
郭嘉是曹操最为倚重谋臣,他的智谋也的确在贾诩之上,只可惜英年早逝,没能更有作为的施展才华。与诸葛亮相比,他最大的不足就是一没有军事理论著述,二没有独立领兵打仗的经历。马谡给诸葛亮出的主意也是百发百中,如果他没有后来的守街亭,是不是也可称为“天生的军事奇才、其军事能力超过诸葛亮”?如果仅仅出谋划策纸上谈兵就可算军事奇才,那赵括可称“天下第一军事奇才”了。如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尚不被称为军事家,也没有人称其为“军事奇才”。而诸葛亮不仅有《将苑》、《南征》、《兵要》、《传运》《军令》(上、中、下)等军事理论著述,还发明了木牛流马、连弩弓箭等武器器材,更以书生身份统领千军万马助东吴赤壁破曹、从荆州直取成都、六次北伐强大的曹魏令其惶惶不可终日。如此伟业是“军事才能平平”所能成就的吗?
即使郭嘉在,曹操也不是没打过败仗,比如濮阳败给吕布、宛城败给张绣、征刘表张绣中贾诩之计等;而有人动不动就拿诸葛亮六次北伐未果来说事儿,这是典型的以成败论英雄。更何况,北伐果真无功吗?第一次北伐夺得三郡,虽然得而复失但迁徙人口入汉中扩充了国力;第二次北伐进退有度,因故退兵时斩敌大将王双,令魏军望而却步不敢进逼;第三次北伐夺武都、阴平二郡扩展了蜀汉的版图;第四次曹魏强势攻蜀,诸葛亮以弱抗强,举重若轻潇洒御敌,轻松击退司马懿入寇;第五次北伐,诸葛亮与司马懿对垒,获得“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之战果。在因粮草不济而退兵时还顺手射杀了名将张郃;第六次北伐兵临渭水,直指长安,以十万军兵对抗二十万众,以弱敌强,主动出击,接连取胜,打得司马懿龟缩不敢出战,如果不是“星落秋风五丈原”,最终的胜负还很难说呢。《三国志*诸葛亮传》:“亮...卒...。及军退,宣王(司马懿)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这难道不是在称赞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而是在夸奖他的政治和外交才能吗?纵观曹操,尽管有众多谋士为其出谋划策,但一生也打了不少败仗,特别是灭袁绍、收荆州之后,其实力已是天下第一,尽管如此,还是遭遇了赤壁惨败,以后又在征汉中的作战中折损了大将夏侯渊,失利于刘备。却没人因此否认曹操军事家的地位。而诸葛亮完全凭着自己个人的智慧,统帅千军万马东征西讨,更多的时候都处于以弱敌强之势,却依然能攻城略地斩将夺隘进退自如,怎么就“军事才能平平”呢?这也太双重标准了;
郭嘉的确给曹操出了不少的好主意,但并不是曹操的每次胜利都源于郭嘉的计谋:比如,官渡之战,当与袁绍陷入相持时,曹操有心退兵,是荀彧阻止了他。其实,袁绍阵营中的田丰、沮授甚至吕布手下的陈宫,都不比郭嘉差,他们遇事为其主做的分析、提出的建议也都准确、很好,但无奈袁绍、吕布均非明主,所以这几个谋臣的才能被后人忽略了。还是那句话:郭嘉也好、贾诩也好,有主意他们就可以向曹操献计献策,没有主意他们就可以缄口不言,自有他人出谋划策,何况曹操本人也是足智多谋。诸葛亮则不同,刘备大事小情都要问计于诸葛亮,而诸葛亮则必须每求必应。刘备死后,诸葛亮更是事必躬亲,最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孰优孰劣,还不一目了然吗?
解析:
《辞海》、《大英百科全书》等权威辞书对诸葛亮的定义都是“政治家、军事家”,对郭嘉的定义是“曹操的重要谋士,为曹操统一北方做出了重大贡献”,至于贾诩则压根儿没有提及。
自从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说了句“在我看来,贾诩大概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就被一些“易粉”奉若圣经。其实,他们不知道,易中天在央视网上聊天、被三国迷质疑时曾回答道:“贾诩是聪明,而诸葛亮是智慧。”
贾诩是小聪明,孔明是大智慧:贾诩有奶便是娘,不辨忠奸,孔明天下为己任,义薄云天;曹操用贾诩,有他不多、没他不少,刘备得孔明,如鱼得水、片刻难离;贾诩对曹操,有计便说,无计可缄口,孔明对刘备,事必躬亲,无不亲历为。和郭嘉等其他谋士一样,贾诩有主意,他就可以献给其主人,没有,他就不说话。比如,曹操征宛城破张绣,贾诩除了献投降计外,别无良策;张绣叛曹后依附刘表,曹操前往征伐,又大破之,贾诩同样束手无策。曹操因吕布袭许都而撤兵,此时的贾诩灵感来了,这便有了“贾文和料敌决胜”(对此,《三国演义》的描写和《三国志》基本相同)。易中天为什么只提他后面的“料敌决胜”却避而不谈他前面的无计可施呢?
郭嘉是曹操最为倚重谋臣,他的智谋也的确在贾诩之上,只可惜英年早逝,没能更有作为的施展才华。与诸葛亮相比,他最大的不足就是一没有军事理论著述,二没有独立领兵打仗的经历。马谡给诸葛亮出的主意也是百发百中,如果他没有后来的守街亭,是不是也可称为“天生的军事奇才、其军事能力超过诸葛亮”?如果仅仅出谋划策纸上谈兵就可算军事奇才,那赵括可称“天下第一军事奇才”了。如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尚不被称为军事家,也没有人称其为“军事奇才”。而诸葛亮不仅有《将苑》、《南征》、《兵要》、《传运》《军令》(上、中、下)等军事理论著述,还发明了木牛流马、连弩弓箭等武器器材,更以书生身份统领千军万马助东吴赤壁破曹、从荆州直取成都、六次北伐强大的曹魏令其惶惶不可终日。如此伟业是“军事才能平平”所能成就的吗?
即使郭嘉在,曹操也不是没打过败仗,比如濮阳败给吕布、宛城败给张绣、征刘表张绣中贾诩之计等;而有人动不动就拿诸葛亮六次北伐未果来说事儿,这是典型的以成败论英雄。更何况,北伐果真无功吗?第一次北伐夺得三郡,虽然得而复失但迁徙人口入汉中扩充了国力;第二次北伐进退有度,因故退兵时斩敌大将王双,令魏军望而却步不敢进逼;第三次北伐夺武都、阴平二郡扩展了蜀汉的版图;第四次曹魏强势攻蜀,诸葛亮以弱抗强,举重若轻潇洒御敌,轻松击退司马懿入寇;第五次北伐,诸葛亮与司马懿对垒,获得“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之战果。在因粮草不济而退兵时还顺手射杀了名将张郃;第六次北伐兵临渭水,直指长安,以十万军兵对抗二十万众,以弱敌强,主动出击,接连取胜,打得司马懿龟缩不敢出战,如果不是“星落秋风五丈原”,最终的胜负还很难说呢。《三国志*诸葛亮传》:“亮...卒...。及军退,宣王(司马懿)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这难道不是在称赞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而是在夸奖他的政治和外交才能吗?纵观曹操,尽管有众多谋士为其出谋划策,但一生也打了不少败仗,特别是灭袁绍、收荆州之后,其实力已是天下第一,尽管如此,还是遭遇了赤壁惨败,以后又在征汉中的作战中折损了大将夏侯渊,失利于刘备。却没人因此否认曹操军事家的地位。而诸葛亮完全凭着自己个人的智慧,统帅千军万马东征西讨,更多的时候都处于以弱敌强之势,却依然能攻城略地斩将夺隘进退自如,怎么就“军事才能平平”呢?这也太双重标准了;
郭嘉的确给曹操出了不少的好主意,但并不是曹操的每次胜利都源于郭嘉的计谋:比如,官渡之战,当与袁绍陷入相持时,曹操有心退兵,是荀彧阻止了他。其实,袁绍阵营中的田丰、沮授甚至吕布手下的陈宫,都不比郭嘉差,他们遇事为其主做的分析、提出的建议也都准确、很好,但无奈袁绍、吕布均非明主,所以这几个谋臣的才能被后人忽略了。还是那句话:郭嘉也好、贾诩也好,有主意他们就可以向曹操献计献策,没有主意他们就可以缄口不言,自有他人出谋划策,何况曹操本人也是足智多谋。诸葛亮则不同,刘备大事小情都要问计于诸葛亮,而诸葛亮则必须每求必应。刘备死后,诸葛亮更是事必躬亲,最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孰优孰劣,还不一目了然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