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臣为何会自称奴才,这个称谓又有什么样的来历?
原来是宫奴的自称,是蔑称;到了清朝却只有满族大臣才能自称为奴才,是皇帝的家臣的意思。奴才在现代人看来,是个贬低自己的词。在古人眼中当然也是如此,这个词表示的是下贱,是低人一等。只有卖身为奴的人才会这样自称。这个词在历史上一直是贬义,一般没有人愿意自称奴才的。可是到了清朝时期就不一样了,奴才这个词不止不是贬义,还是许多人争相承认的身份。
清朝等级分明,汉人低人一等。大清朝虽然入关,而且还非常欢迎汉人臣子。但是实际上汉人在满族人面前还是低一等的。满族人甚至不与汉族人通婚。汉人大臣也更不容易受到皇帝的重视。一方面是对汉人的歧视,另一方面清朝满族人也分了等级。他们按照八旗来分等级。当然这八旗也有汉人,这些汉人都是靠着皇帝的恩典才能抬入八旗里面的,当然即使是八旗的汉人,他们也不容易受到皇帝的重用。
奴才指大清皇帝的家臣,不是汉人可自称的。清朝以前的奴才是低贱的下等人,而大清朝能自称奴才的,可就是皇帝的自己人。这两者的差别就很大了。两者都是下人的意思,可一个是被卖身为奴的下等人,一个是皇帝的下人。大清朝的皇帝可不是谁都可以当他的家臣的,清朝皇帝都是默认满族人是他的奴才,汉人还不够格。雍正帝时期,有个汉人大臣在给他的奏章里,自称了奴才,还被他特意圈出来改为了臣。可以看出来清朝的奴才不是汉族人相当就能当的。
综上所述,奴才是下人的意思,但是到了清朝只有满族大臣才能自称奴才,而这些满族大臣是比汉族大臣更受皇帝的重视的,所以才能自称是奴才。